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7篇
  免费   1496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1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860篇
内科学   83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632篇
预防医学   1749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66篇
  1篇
中国医学   151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综述了国内外对宽叶香蒲、狭叶香蒲、长苞香蒲、东方香蕉和蒙古香蒲的化学和药理研究概况,提出两者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92.
顽痹是关节系统一种久治难愈的顽固性疾病 ,包括骨痹、筋痹、历节风、鹤膝风、热痹等病。由于居住环境潮湿、水上作业及涉水冒雨而引发本病 ,正如《内经·痹论篇》所说“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也”。顽痹又与一般的痹症有所不同 ,其病情重、病位深 ,久郁于风损其阴精阳气 ,故出现全身长期低热 ,关节患处灼热疼痛 ,严重者关节变形 ,丧失活动功能 ,由于正气不足、体质虚弱、筋骨不坚 ,往往随气候的变化反复发作或加重。作者自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选用黄芪防青汤合并经络导平治疗顽痹 187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相似文献   
993.
外伤后破伤风是非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类型。为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做好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外伤后的预防处置,降低破伤风发病率及病死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参考《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立场文件》,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主要介绍了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的基本流程,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方法及潜在外伤高危人群的暴露前免疫。  相似文献   
99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暴发流行以来,已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对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报告所有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方法选取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上报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分析包括:①患者特征;②病死率;③年龄分布和性别比例;④疾病传播的时空特点;⑤所有病例、湖北省以外病例和医务人员病例的流行病学曲线。结果中国内地共报告72314例病例,其中确诊病例44672例(61.8%),疑似病例16186例(22.4%),临床诊断病例10567例(14.6%),无症状感染者889例(1.2%)。在确诊病例中,大多数年龄在30~79岁(86.6%),湖北省(74.7%),轻/中症病例为主(80.9%)。确诊病例中,死亡1023例,粗病死率为2.3%。个案调查结果提示,疫情在2019年12月从湖北向外传播,截至2020年2月11日,全国31个省的1386个县区受到了影响。流行曲线显示在1月23-26日达到峰值,并且观察到发病数下降趋势。截至2月11日,共有1716名医务工作者感染,其中5人死亡,粗病死率为0.3%。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流行迅速,从首次报告病例日后30 d蔓延至31个省(区/市),疫情在1月24-26日达到首个流行峰,2月1日出现单日发病异常高值,而后逐渐下降。随着人们返回工作岗位,需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的吸血昆虫及其携带虫媒病毒的种类及分布,为虫媒病毒病的预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自然界使用灯诱法采集蚊虫标本,形态学分类后分装编号,液氮保存。组织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使用多种生物学信息软件(BioEdit、MEGA等)对病毒核苷酸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 2014、2017-201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5个县(旗)的采集点共采集到2属3种蚊虫24 240只,蠓虫17 110只。其中在淡色库蚊标本中检测到乙脑病毒基因阳性,并且获得4株可以稳定传代的病毒分离物,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盖塔病毒、浓核病毒。盖塔病毒(NMDK1813-1)E2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与甘肃分离株(GS10-2)在同一进化分支,且有6个共同的氨基酸变异位点。结论 本研究发现的乙脑病毒和盖塔病毒均是在内蒙古蚊虫标本中新近发现的病毒,这为内蒙古地区的虫媒病毒及其传播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对内蒙古的虫媒病毒及其病毒病的预防及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了解2004-2018年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钩体病数据来源于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和11个监测点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采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地图绘制,采用SaTScan 9.1.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描述钩体病时空聚集性特征。结果 2004-2018年四川省报告钩体病发病2 834例,死亡41例,发病率0.23/10万,死亡率0.003/10万,发病趋势波动向下。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8月下旬至9月底,较水稻收割时间晚1~2周。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05:1;发病率较高的为50~65岁组。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2.75%(2 345/2 834);其次为学生,占12.74%(361/2 834),但2011年后学生病例报告极少。高发地区在南部长江流域沿岸马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县)、沐川县等和东部嘉陵江流域仪陇县之间不断交替。时空扫描聚集性分析发现2个高发聚集区域(P<0.001)。11个监测点2004-2018年平均鼠密度为5.44%(14 351/263 767);主要野外鼠种有四川短尾鼩(占69.07%)、黑线姬鼠(占12.73%)等;其中黑线姬鼠密度介于4.60%~0.19%之间,呈持续下降趋势,2018年达最低水平。鼠肾标本培养钩体阳性率的各年度间也呈下降态势。2007-2018年健康人群血清钩体抗体阳性率平均为24.52%(3 271/13 339),主要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群,近年未出现菌群的更替。结论 2004-2018年四川省钩体病发病水平极低,季节特征符合稻田型流行特征,人群以老年农民为主;高发地区在长江和嘉陵江流域周边互相交替。黑线姬鼠密度和带菌率均较低;主要流行菌群持续以黄疸出血群为主,健康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了解重庆市部分地区新报告异性性传播HIV/AIDS的感染方式,为有效开展艾滋病经异性性传播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部分地区2019年7月1日至10月1日新报告的异性性传播HIV/AIDS展开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异性性行为情况等相关数据。结果 共完成312例异性性传播HIV/AIDS的问卷调查,主要以男性(207,66.3%)、≥50岁(210,67.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52,80.8%)、已婚或同居者(200,64.1%)为主。经商业性行为感染占48.7%(152/312),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占40.4%(126/312),经非商业临时性行为感染占10.9%(34/312)。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HIV/AIDS,感染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男性(OR=822.34,95% CI:103.99~6 503.1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OR=3.02,95% CI:1.05~8.66)的商业性行为感染HIV风险更大;而家务/待业者(OR=0.23,95% CI:0.07~0.76)的商业性行为感染HIV的风险更小;男性(OR=29.20,95% CI:9.40~90.7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OR=4.28,95% CI:1.24~14.81)的非商业临时性行为感染HIV的风险更大。除了在线下场所结识非婚异性性伴,有一定比例(6.2%)HIV/AIDS通过线上交友发展性伴关系,且性伴交往场所以低档为主。结论 重庆市部分地区新报告异性性传播HIV/AIDS的感染方式以线下低档场所结识性伴,并经商业性行为感染为主,应深入了解异性性传播HIV/AIDS的感染方式,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998.
传统流感预警体系在监测范围、预测准确性和实时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现代信息技术日趋成熟,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流感预警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焦点。本文以传统流感监测预警体系作为参照,从互联网、影响因素、时空趋势、风险评估4个角度总结基于大数据的流感预警研究进展,综述大数据在流感预警中的优势、不足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9.
我国布鲁氏菌病防控现状、进展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一种易被忽视的人畜共患病。不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而且也严重影响畜牧业、旅游业、国际贸易的发展,还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在过去的20年里,人类和动物布病的防控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此同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控制和根除布病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人畜接触机会增加,布病流行范围也不断扩大。全国布病疫情相对集中在内蒙古及其毗邻省份,其原因比较复杂,与畜牧经济发展、历史疫区活跃、传染源的流动及对布病重视程度等诸多因素都有很大关系。本文将重点介绍布病在中国的防控工作历程、监测情况和防治现状,并提出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标准现状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和首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的系统分析,了解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化的现状,探讨提出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标准化策略建议。收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上述3个方面的内容,并将公共卫生标准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所包含的14项规范和《关于开展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所包含的51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进行系统比较。现行公共卫生标准基本符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工作需要。然而,其余13项规范以及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中的公共卫生项目对应的公共卫生标准不健全或缺失。现行公共卫生领域标准与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存在较大差距。在实现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的进程中,亟需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相关内容,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公共卫生领域标准,助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