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7篇
  免费   1496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1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860篇
内科学   83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632篇
预防医学   1749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66篇
  1篇
中国医学   151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肠道常见病原菌检测基因芯片的制备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并评价快速准确地检测肠道致病菌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方法在基因芯片制备基础上,通过对靶基因的扩增、杂交和对杂交结果的分析,对常见肠道致病菌的检测和鉴定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应用包含38种特异性探针的基因芯片,对涉及沙门菌、志贺菌、霍乱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副溶血弧菌和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等8个菌属的16株致病菌进行检测,均得到特异性杂交图谱。结论制备的基因芯片能够同时检测多种重要的肠道致病菌,为肠道致病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提供了准确、快速、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甲硝唑结肠定位肠溶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制甲硝唑结肠定位肠溶片的制备工艺和处方,考察其体外释放度并制定该剂型的质量评价标准.方法:模拟服药后该剂型在胃肠道中的生理释药过程,用3种不同pH值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释放介质,分别在其最大吸收波长277,321和317nm处检测甲硝唑的吸收度,并根据特定时间的药物吸收计算出累计释放度.结果:药片在人工胃液、pH 6.8人工肠液不释药;在pH 7.8人工结肠液中2~20μg穖L-1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104.8%,RSD为0.98%.结论:甲硝唑结肠定位肠溶片的体外释放度检测结果合格.  相似文献   
63.
注射用柴胡挥发油脂质体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将柴胡挥发油制成注射用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可行性。方法 :通过研究柴胡挥发油脂质体的处方组成、挥发油包封率、冻干可行性以及二者的指纹图谱变化。结果 :柴胡挥发油的包封率为 81.9%。经冷冻干燥后 ,脂质体中被包封挥发油的保留率为 88.6 %。结论 :将柴胡挥发油制备成注射用脂质体在制备工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4.
颈舒巴布剂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确立颈舒巴布剂最佳成型工艺。方法 :以快黏力、剥离强度、内聚力为量化指标 ,采用L9(3 4 )正交试验优选基质 ,用电子式万能实验机制测定力学指标 ,同时对最佳含水量进行单因素考察。结果 :以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钠∶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以 0 5∶2 0∶1.0∶0 8的比例 ,加入一个处方量的颈舒中药浸膏 ,膏体含水量为 3 0 %时粘贴性能最好。结论 :颈舒巴布剂配方合理 ,制备简单易行 ,符合《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的规定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应用RFPT5-14工作尖的Er, Cr: YSGG激光照射对牙周炎患牙及健康牙根面微观结构改变以及粗糙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颗因牙周炎拔除的患牙,用超声刮治器去除根面牙石,另选取8颗因正畸减数或阻生智齿拔除的健康牙,将每颗牙根面分为4个区域,对应为1~4组,分别进行如下4种处理:(1)不处理;(2)Gracey刮治器进行根面平整30 s;(3)低功率激光照射30 s;(4)高功率激光照射30 s。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微观结构,通过三维光学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Ra值。结果:手工根面平整组的表面可见玷污层覆盖;激光照射组表面较清洁,可见消融样改变;高功率激光组可见局部有牙本质小管暴露。牙周炎患牙第1组的Ra值为(237.4±20.0) nm,第2~4组的Ra值分别为(135.7±11.9) nm(P=0.01)、(463.6±49.3) nm(P<0.001)和(486.0±59.0) nm(P<0.001)。健康牙第1组的Ra值为(191.4±44.5)nm,第2~4组的Ra值分别为(131.6±21.5) nm(P=0.482)、(463.7±34.6) nm(P<0.001)和(470.3±121.3) nm(P<0.001)。结论:应用RFPT5-14工作尖的Er, Cr: YSGG激光照射可造成牙周炎表面的病变牙骨质及健康牙表面的健康牙骨质微观结构的改变,可以有效减少根面玷污层,并可见有消融样改变。Er, Cr: YSGG激光照射可以增加根面粗糙度,还需进一步实验来评价激光照射后根面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6.
产业结构调整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利用1997-2002-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根据完全需要系数矩阵计算了最终需求各项生产诱发系数和生产诱发依存度;根据同比例增长的偏离DPG( Deviation from Proportional Growth)要因分析方法,从各产业和分解最终需求各项两方面分析了不同时期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997 - 2007年出口始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其中1997 -2002年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出口和政府消费的增长;2002- 2007年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和出口;但居民消费的持续下降提示政府在加强内需,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67.
68.
炭疽芽胞杆菌是引起人和动物炭疽的病原菌,牛、羊等食草动物为主要传染源,人类主要通过接触炭疽病畜毛皮和食肉而感染,也可以通过吸入含有炭疽芽孢的粉尘或气溶胶而感染.我国炭疽自然疫源地分布广泛,炭疽病例时有发生.内蒙古地区是主要的炭疽自然疫源地,每年都有病例发生.炭疽杆菌是一种相对保守的细菌,很多基因分型方法都不能对其分型,Keim等[1]首次将MLVA8方法用于炭疽芽抱杆菌基因分子分型中,其选择6个染色体上VNTR多态性位点和2个质粒上VNTR多态性位点联合建立了MLVA8分析方法,是比较有效的区别不同炭疽芽胞杆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夏宏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95-4597
目的:获得北京市西城区助产机构孕妇心理异常的流行学特点。方法:采用心理异常筛查工具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西城区助产机构973名孕妇开展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西城区孕妇心理异常率为6.47%,西城区户籍异常率最低,北京农村孕妇心理异常率最高(χ2=14.14,P=0.003),孕晚期未足月心理异常率高于其他时期(χ2=2.55,P=0.23)。②孕妇最常出现的心理异常是饮食睡眠、躯体化和强迫症状。③孕妇患躯体疾病、爱人年龄及户籍为影响孕妇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结合孕周、户籍等因素有侧重的开展孕妇心理异常的筛查工作,进而建立转会诊网络,在群体水平上开展孕妇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分析山西营养与慢性病家庭队列人群BMI与总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以"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山西省调查人群为基线建立队列,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调查,对逝者进行死因回顾调查。2002年基线信息完整的≥ 18岁研究对象7 007人,随访到5 360人,随访率为76.5%。将研究对象按BMI分为8组,计算死亡率,以死亡率最低组作为参照,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全人群、分性别、年龄(≥ 60岁、<60岁)的各组死亡风险比(HR)及95% CI,模型调整基线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文化程度等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随访67 129人年,平均随访12.5年,死亡615人,队列总死亡率为916/10万人年。BMI为26.0~27.9 kg/m2组死亡率最低,以该组为参照组,多因素调整后,BMI<18.5、18.5~19.9、22.0~23.9和≥ 30.0 kg/m2组的死亡风险明显升高,调整HR值(95% CI)分别为1.90(1.26~2.86)、1.68(1.15~2.45)、1.49(1.08~2.06)和1.72(1.07~2.76)。对于≥ 60岁老年人,BMI<18.5 kg/m2组的死亡风险明显升高,调整HR值(95% CI)为1.94(1.20~3.15)。结论 BMI ≤ 19.9、22.0~23.9及≥ 30.0 kg/m2均会增加全因死亡风险。除关注肥胖外,低体重营养不良造成的老年人高死亡风险应特别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