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7篇
  免费   1515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1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865篇
内科学   83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641篇
预防医学   180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71篇
  1篇
中国医学   153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92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目的分析中国2009~2012年报告的境外(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外籍,下同)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估境外麻疹病毒输入中国的风险,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2009—2012年通过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境外麻疹病例个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国2009—2012年报告的境外麻疹229例,69.87%来自亚洲国家,其中缅甸(110例)、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16例)和台湾地区(10例)居前三位。66.81%的病例为〈10岁儿童,1—9岁病例中有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的仅占10.58%。报告境外麻疹病例的季节高峰与境内一致,每年5月前后为高峰,2012年报告病例数较往年明显上升。66.83%的病例发病前在发病所在县(区、市)居住〉21d。结论尽管〉60%境外麻疹病例在中国感染病毒,但中国局部地区仍存在输入麻疹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2.
目的通过对中国2012年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Polio Laboratory Network,PLN)监测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其运转情况,为中国重新恢复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分析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National Polio Laboratory,NPL)的监测数据库,总结PLN运转中的质量控制,评价PLN的各项运转指标。结果中国2012年PLN共收集了6163例AFP病例的12204份粪便标本,14d内双份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6%,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1%。按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第4版《脊灰实验室手册》的要求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试验结果28d内及时反馈率为99%。2012年,在116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oliovirus,PV),分离率为2.10%(116/5534);在680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分离率为12.29%(680/5534)。2012年,NPL收到PLN送检的283株PV,对375株单血清型PV采用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进行型内鉴定(Intratypic Differentiation,ITD),发现7例(共计25株)疫苗衍生(Vaccine—derived)PV(VDPV),其中Ⅰ型2株,Ⅱ型16株,Ⅲ型7株,未发现野生型(Wild Type)PV(WPV)。2012年,NPL收到环境监测送检的314株PV,全部采用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进行ITD,在山东省发现1株VDPV。2012年8月,NPL作为WHO西太平洋区脊灰参比实验室接受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WHO的年度现场认证;2012年10月,NPL以满分的成绩通过了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VDPV筛查的职能考核;2012年12月,又以满分通过了WHO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的第一次职能考核。在中国PLN中,有11个省级CDC脊灰实验室参加并通过了WHO的实验室现场评估认证;22个省级CDC脊灰实验室参加并以满分的成绩通过了荧光定量PCR和VDPV筛查的职能考核。2012年10月9日,WHO通过对中国AFP病例监测质量和结果的评估,宣布中国重新恢复无脊灰状态。结论2012年,PLN运转正常、敏感有效,在AFP病例和环境监测中未发现WPV,为中国恢复无脊灰状态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3.
目的探讨支原体污染对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相关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分离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3个省的HFMD相关EV培养物共26份,同时从EV复核率较低的某省送检的HFMD相关EV培养物中,随机挑选18份,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PCR)对细胞培养物中的支原体核酸进行检测。对阳性产物进行序列测定,通过基本多序列比对工具(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BLAST)对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随机挑选13个省的EV培养物中,4个省的标本支原体检测结果为阴性,1个省同时检出猪鼻支原体和精氨酸支原体,8个省检出精氨酸支原体。EV复核率较低省送检的18份培养物中均检出牛支原体。结论支原体污染在中国HFMD实验室使用的细胞系中普遍存在,某些支原体的污染,可能降低细胞的敏感性.引起病毒分离率的下降。避免细胞系的支原体污染对提高HFMD实验室网络运转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4.
[目的]掌握暗娼人群艾滋病流行现况,降低艾滋病病毒在暗娼人群中的传播,为蒙自市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抽取蒙自市2010年到2013年暗娼干预和哨点工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暗娼干预活动中心月累计为18,025人提供了34,751人次服务,干预覆盖率为97.21%,艾滋病知识知晓率94.38%,最近一个月与商业性伴安全套使用率为94.81%,暗娼HIV平均感染率为3.73%。[结论]蒙自市暗娼HIV感染率高,实施大规模的有效综合干预活动,对降低艾滋病在暗娼人群中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针对暗娼人群实施高质量的行为干预仍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5.
弹状病毒科病毒给人类健康、农业、畜牧业和渔业带来重大影响。不同属病毒之间在基因组结构、宿主范围、传播方式等方面性状各异。目前弹状病毒划分为9个属,但仍有不少新发现病毒有待分类。病毒的进化与媒介(宿主)、传播方式、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6.
目的 调查2013年天津市家蝇对溴氰菊酯、敌敌畏和残杀威3种常用杀虫剂抗药性水平,与历史数据进行比对,了解天津市家蝇对杀虫剂抗药性的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2013年天津市家蝇对溴氰菊酯、敌敌畏和残杀威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比对历史数据得到天津市家蝇抗药性趋势。结果 天津市家蝇对敌敌畏、溴氰菊酯和残杀威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敌敌畏的抗药性水平最高,达19.33倍,对残杀威抗药性水平最低,为2.34倍。其中对残杀威的抗药性与其他2种药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与历史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在过去的10余年中天津市家蝇的抗药性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开展家蝇抗药性常规监测,筛选及合理使用化学杀虫剂,可以有效抑制和延缓家蝇对杀虫剂高抗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7.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多杀菌素Natular G30在生活污水与小型净水中对致倦库蚊海口种群的控制效果,为其在蚊虫控制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用海南省海口市生活污水与小型净水中的致倦库蚊幼虫和水,在外环境以减退率为指标,分别测定Natular G30 10、20、40和80 mg/m2对蚊虫的控制效果.试验中,两次测量试验水体的水质pH值、温度、总固体含量、盐度、溶解氧含量.结果 生活污水的pH值、溶解氧含量分别为(9.62±0.43)、(12.79±3.01)mg/L,小型净水分别为(8.91±0.39)、(7.77±3.46)mg/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污水中,多杀菌素有效浓度为10和20 mg/m2时,蚊虫控制持效时间为12d,40和80 mg/m2处理的则>30 d;而在小型净水中,所有4个浓度均有超过30 d的持效期.两种水体所有剂量在第1天对1、2龄期幼虫的减退率即接近100%,3、4龄期幼虫在第3~7天出现100%减退,而蛹在第1天的减退率基本为负值.结论 多杀菌素Natular G30对致倦库蚊幼虫的控制效果具有高效、持久的特点;且对1、2龄幼虫的毒性高于对3、4龄幼虫的毒性,对蛹无明显的毒杀作用.因其在小型净水中的效果优于生活污水,使用时应根据水质调整剂量.  相似文献   
178.
目的了解甘肃省风疹病毒流行情况,进行风疹野病毒流行株的分离、鉴定。方法2009—2013年从甘肃省风疹暴发和散发病例中采集具有风疹典型症状患者咽拭子标本255份,经用非洲绿猴肾细胞/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to/SLAM)从风疹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分离风疹野病毒,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风疹病毒株进行基因型别检测分析。结果2009—2012年甘肃省共报告疑似风疹7964例,临床诊断7334例,实验室诊断630例,对送检的255份风疹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35株风疹野病毒,分离率为13.73%;分离鉴定出的35株风疹野病毒病例中,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共30株,占阳性毒株总数的85.71%,15岁以上的5株,占阳性毒株的14.29%;35株风疹野病毒流行株主要分布在甘肃省9个市、州的17个县、区。结论甘肃省2009~2013年风疹野病毒流行优势株为IE基因型,是甘肃省风疹病毒优势株。  相似文献   
179.
目的评价2011—2012年甘肃省麻疹实验室运转状况,为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甘肃省麻疹实验室网络(MLN)血清IgM检测、病原学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麻疹监测系统(MSS)报告甘肃省疑似麻疹1275例,采集血清标本1242份,采集率97.41%;麻疹IgM抗体阳性710份,阳性率57.16%;检测风疹血清标本1198份,阳性率20.36%;2011—2012年共收到疑似麻疹、风疹咽拭子标本1019份,分离出58株麻疹病毒,鉴定为Hla基因亚型;分离出风疹病毒20株,为1E基因型;2011—2012年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麻疹实验室组织的现场认证,血清盲样考核和血清复核符合率均为100.00%;全省14个市、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网络实验室,连续两年通过了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职能考核和现场认证,血清盲样考核符合率96.67%,血清抽样复核符合率98.41%。结论2011—2012年甘肃省MLN运转良好,为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诊断和麻疹流行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为阻断麻疹病毒传播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0.
目的 探索并完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策略.方法 根据不同的地理和经济条件选取天津、重庆万州、河南濮阳、浙江衢州、黑龙江大庆这5个地区作为研究地区.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标本天津、大庆和濮阳地区运输至地市级实验室进行痰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地市级同时完成培养及药敏试验模式”,模式1),衢州和重庆6县(区)则由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实验室先进行痰培养,并将阳性培养物运输到地市级实验室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县级培养地市级药敏试验模式”,模式2).从2010年3月到2012年2月,以5个研究地区痰涂片阳性患者7733例和天津市全部涂阴患者共3426例为主要筛查对象,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和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氧氟沙星和卡那霉素的药敏试验,分析不同人群中耐多药及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检出率、送检及检出过程的时间间隔.并根据筛查结果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模式1痰标本和模式2的菌株送检率分别为76.5%(3078/4026)和90.4%(2017/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7,P<0.05);但培养阳性率模式1为89.9%(2455/2730)、模式2为87.2% (2232/25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34,P>0.05).耐药确诊时间中位数(P25,P75)为104(86,138)d,个别甚至长达1年以上.复治涂阳、新涂阳和涂阴肺结核耐多药检出率分别为17.1%(129/755)、2.1%(97/4534)和0.5%(9/1937).结论 针对不同资源的地区可以采用县级培养模式或地市级培养模式.传统药敏试验时间长,有条件的地区宜早采用分子生物学快速检测技术.以涂阳患者为筛查对象可以发现大多数耐多药患者,资源丰富地区也可开展对涂阴患者的耐药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