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7篇
  免费   1496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1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860篇
内科学   83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632篇
预防医学   1749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66篇
  1篇
中国医学   151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01.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可引起李斯特菌病的重要食源性病原体,质粒在单增李斯特菌中分布广泛,这些质粒对宿主的环境适应能力、毒力以及耐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为质粒的发现及功能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本文综述了单增李斯特菌质粒的分类、分布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对2017-2020年济南市哨点医院腹泻患者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进行病原学分析,了解济南市腹泻患者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布特征、分子分型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 分别利用血清检测试剂盒和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来自济南市各医院腹泻门诊病人的的90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和分子分型分析,酶切电泳图谱导入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40株沙门氏菌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 90株沙门氏菌可分为27个血清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为优势血清型,分别占总数的47.78%和17.78%。PFGE电泳后产生的带型具有多态性,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带型最为集中;药敏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72.50%,多重耐药率达67.50%。结论 济南地区沙门氏菌具有血清型多样化和遗传多样性特征,对抗生素的高耐药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济南地区耐药检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根据2013年全国登革热监测数据,分析我国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与趋势,探讨相应防治对策及建议。方法利用2013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5省监测点上报数据,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结果 2013年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4 663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4 293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省份依次为广东(2 894例)、云南(1 538例)、浙江(37例)、河南(36例)和福建(33例)。部分监测点高发季节布雷图指数显著高于预警值,提示传播风险较大。结论我国已存在登革热输入病例增加、多点本地暴发和重点地区蚊媒密度较高等诸多风险因素,发生登革热本地暴发的风险不断增加。加强病例与蚊媒监测,促进社会动员与部门合作,在疫情早期及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是防止疫情蔓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了解我国内蒙古部分地区小型兽类的巴尔通体(Bartonella)感染情况,为该地区人群巴尔通体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3年用夹夜法在内蒙古不同地区捕获小型兽类,无菌操作取鼠肝和脾,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巴尔通体,对阳性产物测序,将所测核酸序列提交到GenBank,做相似性比较及序列分析.同时分别用肝和脾各30份样品分离培养巴尔通体,疑似菌株提取DNA,对gltA基因测序并根据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巴尔通体属种,并分析不同脏器、不同鼠种的阳性率.结果 2012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共捕鼠8种117只,各鼠种均培养出巴尔通体菌,培养阳性率为56.41%(66/117),肝脏DNA直接PCR阳性率为57.26%(67/11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5).30份肝样品培养阳性21份,30份脾样品培养阳性13份,二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331).2013年捕获并培养分离小型兽类13种86只,有8种检出巴尔通体,培养阳性率为38.37%(33/86),其中达乌尔黄鼠最高(75.00%),其次为五趾跳鼠(71.43%)和布氏田鼠(64.29%).经分析达乌尔黄鼠、五趾跳鼠与布氏田鼠的巴尔通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3).序列分析表明内蒙古部分地区小型兽类中共检出4个巴尔通体种群:B.jaculi、B.grahamii、B.washoensis和B.vinsonii,有明显的宿主特异性.结论 巴尔通体在内蒙古部分地区小型兽类中广泛存在,存在对人群致病的风险,序列分析显示出巴尔通体基因型别的多样性,为内蒙古及我国北方其他地区巴尔通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形成、起源、演化动态与环境生态位生物学基本规律,揭示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形成环境,确定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起源、演化动态标准.方法 采用之前研究中提出的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方法,综合研究中国鼠疫生态地理景观型分型法、中国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基因组型分型法、鼠疫菌生物型分型法和中国鼠疫主要宿主、主要媒介的物种分类和地理空间分布.结果 综合上述鼠疫自然疫源地中的多因子,提出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演化动态的理论结果,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最早起源于天山森林草原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型.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型均起源于该疫源地型.结论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最早起源于天山灰旱獭、长尾黄鼠森林草原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06.
北京房山中老年冠心病人生命质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老年冠心病人和正常人群的生命质量状况及冠心病人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0年8~10月在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pean quality of life 5-dimensions,EQ-5D)对40岁及以上的1 928名冠心病人和1 430名正常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冠心病人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冠心病人和正常人群的EQ-5D指数平均分分别为(0.889 ±0.172)和(0.964±0.106),EQ视觉模拟量表平均分分别为(71.56±17.65)和(77.55±14.83),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05).回归结果显示冠心病人EQ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的相关因素是体育锻炼、饮酒、家庭人口数、家庭月收入、婚姻状况、糖尿病和脑卒中;冠心病人EQ-5D指数评分的相关因素是体育锻炼、家庭月收入、年龄、饮酒、家庭人口数和脑卒中.结论 提高冠心病人的生命质量,建议给予家庭收入低、不参加体育锻炼、高龄、独居、患脑卒中或糖尿病的冠心病人更多的关注和干预.  相似文献   
107.
Objective To develop the method of 16S rRNA gene clone library for tick bacterial flora analysis, and to analyze the detection effective of pathogens in tick and capacity of bacterial flora diversity. Methods Prim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gene of Borrelia burgdorferi, Bartonella henselae, 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 Ehrlichia chaffeensis and templates were choosen by positive PCR result to amplify the DNA extracted from the ticks. One set of primers targeting 16S rRNA gene conserved region were chosen to amplify certain fragments, DNA extraction, PCR reaction, cloning and sequencing. Nucleotide sequences were compared with GenBank database. Calculated Coverage values of clone library and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Results Sixteen defined genus-or species-bacteria were detected in 103 valid sequences. Eight species were edge type (Clone No. > 5). Three kinds of pathogens were identified (Borrelia burgdorferi, Bartonella henselae and Rickettsia sp). Three kinds of pathogens were not edge type(Clone No. < 5). Coverage value was 96.11%, and Shannon-Wiener index was 2.40. Analysis results of cloning sequence showed that tick-parasitic bacteria mainly were α and γ deformation mycetes which accounted for 56.25% (9/16). Conclusions The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technology could make relative quantitative of bacterial flora, and detect many kinds of pathogens in tick. It's a goo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pathogens and bacterial flora analysis.  相似文献   
108.
应用DNA微阵列技术快速鉴定分枝杆菌菌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利用DNA微阵列的高通量、高效性,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分枝杆菌分子菌种鉴定方法,为临床医师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以DNA直接测序法为对照,通过PCR-SSCP和DNA微阵列技术分析28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9种非分枝杆菌和465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菌种.结果 应用DNA微阵列技术分析28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和9种非分枝杆菌菌株,特异性100%.465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经16S rRNA PCR-SSCP初步菌种鉴定,256株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应用DNA微阵列分析,显示与分枝杆菌属探针M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探针a杂交阳性,两种鉴定方法结果一致;209株PCR-SSCP初步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株,经芯片分析,68株为龟分枝杆菌龟亚种和脓肿亚种,46株为胞内分枝杆菌,34株为堪萨斯、瘰疬、胃和猿猴分枝杆菌复合群,31株为偶然分枝杆菌,16株为戈登分枝杆菌,3株为鸟分枝杆菌,2株为海和溃疡分枝杆菌复合群,1株为土分枝杆菌,1株为迪氏分枝杆菌,1株为草分枝杆菌;另6株只与探针M杂交,经测序显示5株为胞内分枝杆菌,但其基因序列与标准菌株不完全相同,1株为新金色分枝杆菌,芯片上无鉴定该菌种的探针.结论 用DNA微阵列可简便、快速、灵敏、特异地将大多数分枝杆菌鉴定到种,提高分枝杆菌病的正确诊断率,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分析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鸟分枝杆菌亚种和胞内分枝杆菌亚种对20种药物的敏感性特征及比较2个亚种间的药物敏感性差异。方法 用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分别检测97株鸟分枝杆菌和172株胞内分枝杆菌对克拉霉素、卷曲霉素和利福布丁等20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判断其敏感性,分析2个亚种菌株对20种药物的敏感性特征以及对利福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内药物的交叉耐药性,并比较2个亚种对20种药物的敏感性差异。结果 对鸟分枝杆菌敏感率高于80%的药物依次是卷曲霉素(100%,97/97)、阿米卡星(97.9%,95/97)、利福布丁(96.9%,94/97)、利福平和卡那霉素(83.5%,81/97)及克拉霉素(82.5%,80/97);对胞内分枝杆菌敏感率高于80%的药物依次是阿米卡星(99.4%,171/172)、卡那霉素(95.9%,165/172)、利福布丁(95.4%,164/172)、克拉霉素(94.2%,162/172)、氯法齐明(87.2%,150/172)、卷曲霉素和罗红霉素(86.1%,148/172)及利福喷丁(82.6%,142/172)。97株鸟分枝杆菌分别有1株、1株和17株而172株胞内分枝杆菌中分别有0株、7株和6株同时对氨基糖苷类、利福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内各种药物同时耐药或中度敏感。鸟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和卷曲霉素的敏感率明显高于胞内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对利福喷丁、妥布霉素、卡那霉素、乙胺丁醇、莫西沙星、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的敏感率均高于鸟分枝杆菌。结论 鸟和胞内分枝杆菌均对卷曲霉素、阿米卡星、利福布丁和克拉霉素敏感性较高,对胞内分枝杆菌敏感的药物多于鸟分枝杆菌,利福喷丁仅对胞内分枝杆菌抗菌性较好,而利福平仅对鸟分枝杆菌抗菌性较好,乙胺丁醇对两个亚种敏感性均较差;对同一种类的药物做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为临床医生治疗鸟或胞内分枝杆菌感染选择合适的替代药物做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媒介与媒介生物性疾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文在收集分析文献材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媒介与媒介生物性疾病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狭义的媒介生物即传染病流行三环节中的生物性传播因素,即有关的节肢动物;广义的媒介生物即世界卫生组织所定义的、包括人畜共患病的脊椎和非脊椎动物的终宿主和中间宿主以及动物贮存宿主。(2)当前世界范围内广泛接受的媒介生物性疾病概念为由节肢动物、鼠类和软体动物起主要传播作用的传染病。(3)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概念当前仪见使用于中俄两国,分原始的和后来扩展的两种,且后者定义不甚严格,但当前我国对该概念的使用已远远超出其原始定义的范围,按照原始定义,自然疫源性疾病必然同时既是人畜共患病,又是一种狭义的媒介生物性疾病。(4)媒介生物性疾病与人畜共患病及按原始定义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三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媒介生物性疾病与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一部分;媒介生物性疾病与人畜共患病的关系是绝大部分重叠的关系。三个概念中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多的足人畜共患病,其次是媒介生物性疾病,应用最少的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