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婚前保健人群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 3792例婚前保健对象问卷调查 ,获得性病 /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 44 .9%~ 6 1.6 % ,知晓率与性别、文化、职业相关。约 70 %的人认为不应歧视性病患者 ,对有关防治知识的需求高达 92 .0 %。提出婚前保健对象应是进行性病艾滋病知识教育的重点人群 ,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知晓率 ,建议在婚前保健人群进行 HIV抗体筛查 ,加强医务人员专业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42.
北京地区708例带器宫外孕分层相对危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地区1990年期间经手术、病理或腹腔镜检查确诊的1420例全部新发宫外孕病例中的708例带器宫外孕者,根据IUDs类型分层对宫外孕与IUDs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对危险分析。结果表明,带器宫外孕的发生取决于IUDs预防宫内孕的效果,并且与其类型密切相关,该结论通过对IUDs类型的分层相对危险分析得以证实。分层分析表明,各种IUDs对宫外孕的发生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妇女选择和使用节育效率和安全性高的IUDs对降低宫外孕发生的危险非常重要。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在非妊娠对照中,仅TCu对宫外孕发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ORmh为0.44,P<0.05);在妊娠对照中,各种IUDs的ORmh均大于1,表明如果使用失败,各种IUDs均增加宫外孕发生的危险。即使对宫外孕有明显保护作用的TCu一旦使用失败,其保护作用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43.
60例原发闭经患者的皮纹与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原发性闭经临床比较常见,遗传性因素是其致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对60例原发闭经患者进行了皮纹学及细胞遗传学研究。资料与方法对象:来自遗传咨询门诊以原发闭经为主患者60例,年龄16-32岁,选60例正常女性做对照。皮纹学检查:病例组及对照组均用油墨印取...  相似文献   
44.
病例报告 例1,女,17,未婚。因一直无月经来潮来我院就诊。母亲孕期正常,足月顺产,其父在患者出生前,多年从事核试验工作。家族中无同类病史及遗传病史。体检:身高168cm,指距170cm,体重49kg。外表未见异常,智力正常。无颈蹼、盾状胸、肘外翻等。乳房未发育,乳头极小,体毛及阴毛稀疏。外阴幼女型,阴道狭窄,子宫发育不良约3×2×1cm大小、未触及卵巢。阴道粘膜上皮细胞涂片仅见少许基底层细胞。E_2<10pg/ml,LH 141.4mIu/ml,FSH 130.5mIu/ml。颅底蝶鞍照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5.
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类药物终止早孕最低有效剂量的研究,充分利用现有妇幼保健三级网资源,在区、县级妇幼保健医疗机构对1003例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停经≤49天),采用流行病学临床序贯试验方法,随机分成3组。组间对比流产效果成功率分别为92.0%、89.8%、92.4%,不完全流产率分别为3.1%、2.5%、1.4%,失败率为4.9%、7.7%、6.2%,流产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证实,以最低剂量米非司酮100mg配伍前列腺素同样能取得满意的终止早孕效果。  相似文献   
46.
本文研究了183对反复流产夫妇的染色体核型,其中发现9例异常,7例为相互易位。作者讨论了染色体异常在反复流产病因学中的地位,并探讨其致流产的机制及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7.
B型超声波对绒毛细胞的致突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五十年代起,B型超声波诊断仪开始应用于产科临床,推动了围产期保健的迅速发展,也为产前诊断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但是,关于B超检查对胚胎究竟有没有影响的问题。众说纷纭,始终没有解决。多数材料来源于体外研究,不能很好地反映体内发生的真实情况。因此,本文选择欲做人工流产的孕早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探讨超声波对早孕胚胎细胞的遗传学效应,为客观评价B超在产前诊断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自愿终止早孕妇女中沙眼衣原体(ChT)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新型单克隆抗体免疫层析技术对门诊801例非意愿性妊娠妇女的宫颈分泌物进行宫颈ChT检测。结果 ChT总阳性率19.35%,ChT感染率与女性年龄、男性职业、阴道分泌物性状等因素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建议将宫颈ChT检测列为人工流产术前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49.
17号染色体臂内倒位导致流产一例马丽萍王素桂患者女,29岁,已婚,表型正常。因两次妊娠均早期流产就诊。患者月经正常,妊娠期间未服过任何药物。妇科常规检查正常,未进行特殊检查。外周血培养染色体G带核型为:46,XX,inv(17)(q23q25)。丈夫...  相似文献   
50.
不良孕产史妇女的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对巨细胞病毒(CMV)认识的深入,对孕妇CMV活动性感染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导致对胎儿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此病毒是宫内感染最常见的病毒,其先天感染率是风疹病毒的两倍.有报道新生儿中的先天性CMV感染率为0.5-2.2%.有资料显示,CMV引起的宫内感染可导致自然流产、胎儿畸形、死胎、新生儿死亡、CMV包涵体病等,即使有幸存活的婴儿也均有严重智力低下、耳聋、失明等异常情况.为了研究自然流产史、生畸形儿史、死胎史的人群与正常人群之间是否有CMV感染的差异,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