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3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7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18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112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636篇
预防医学   8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1篇
  4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目的:确定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Salmonella paratyphi C, SPC)噬菌体SPC-P1在其他血清型中是否存在,并确定其在宿主菌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 方法:以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RKS4594基因组中SPC-P1为模板,设计6对引物,分别在11株伤寒沙门氏菌、11株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12株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23株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中进行SPC-P1片段的扩增. 同时下载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基因组数据库中全基因组序列完成的100株20个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全基因组序列,通过Mauve 2. 3. 1软件进行比对,以确定SPC-P1在各个血清型中的分布. 根据SPC-P1在RKS4594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设计引物,对10株SPC-P1阳性的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进行扩增,并对产物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分析SPC-P1 整合情况. 结果:SPC-P1广泛存在于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组中,14株能够扩增到所有的6个片段,2株扩增到3~5个片段,所有扩增阳性的片段与预期大小吻合. 在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中,6个片段均阴性或仅存在1~2个片段,并且片段均比预期小. Mauve比对结果显示,仅在与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进化关系较近的猪霍乱沙门氏菌中存在接近完整SPC-P1的片段,但序列相似性存在差异. SPC-P1在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是固定的,位于两个相邻基因 pgtE 和yfdC之间. 结论:SPC-P1是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独特的致病因子,其存在可能使得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宿主范围、致病性大小等功能方面有别于其他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942.
目的:比较常规细胞学检测法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法(TCT)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9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已明确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住院病人胸腔积液标本,分别行细胞涂片和显微镜检;细胞涂片加沉渣包埋、切片并且显微镜检;标本离心后TCT检测。结果:用10ml胸腔积液仅做细胞涂片时敏感性为69.7%;用细胞涂片加沉渣包埋法,30ml胸腔积液时的敏感性达77.5%,增加至60ml时敏感性仍为77.5%;而TCT法敏感性可达84.3%,但以上4种方法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0ml细胞涂片加沉渣包埋法可获得良好的诊断率,新兴的TCT方法虽然可能更敏感,但其费用高,且无法进行后续的免疫组化等检测,使其应用价值受限。  相似文献   
943.
目的: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中引起损伤的因素很多,本实验旨在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 O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iN OS影响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元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280-320g。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同时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检测脑血流变化情况。造模成功后,于血流再灌的0h、12h、24h、36h、48h、60h分别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以30mg/kg的剂量给药,同时于各时间点观察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变并运用改良的Garci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观察梗死灶变化。检测各组缺血侧脑组织以及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及iN OS、总NOS酶活性。脑组织切片行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的形态改变;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缺血半暗带内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并统计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aspase-3以及p-AKT的表达。取缺血半暗带脑组织,行PAKT、caspase-3的western blot检测,并定量分析。结果: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的表达,应用SMT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减少脑梗面积、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同时P-AKT的表达显著增多伴随着caspase-3表达的显著下降,以及凋亡细胞数目的减少。Nissl染色可见MCAO+SMT组缺血半暗带内的皮质神经元结构较清晰,胞体肿胀、核固缩、核溶解程度较MCAO组及MCAO+NS组明显减轻,淡染区域也显著减小。结论: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iN OS的表达,能减少缺血半暗带内神经元的凋亡,这可能与应用iN OS抑制剂后P-AKT蛋白活性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944.
目的:以骨癌痛大鼠为例,探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慢性痛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急性分离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对照组和骨癌痛组大鼠小直径DRG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及TRPV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channel subfamily V member 1)的电流,分析大鼠小直径DRG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结果: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可以记录到骨癌痛大鼠的小直径DRG神经元静息膜电位绝对值降低、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增加、爆发动作电位的阈值降低、TRPV1通道的电流幅度增大。结论: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可以有效而直观的记录到单个神经元动作电位和电流的变化,并由此对神经元电生理学特性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慢性痛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945.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年龄≥65岁)115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两组,术后发生并发症63例,其余52例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胃癌分期、是否行根治手术、是否联合脏器切除和手术时间等,总结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中,有无并发症组患者年龄分布、胃癌分期、是否行根治手术、是否联合脏器切除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113、P =0.078,χ^2=0.465、P =0.495,χ^2=0.518、P =0.472,χ^2=0.303、P=0.582),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组与发生并发症组手术时间≤3 h 者分别为30例(57.9%)和51例(81.0%),>3 h 者分别为22例(42.3%)和12例(19.1%),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6,P =0.012)。结论手术时间是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是降低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6.
全球范围内的肥胖人数逐渐增加,伴随着肥胖发生,睡眠质量也相应的改变。代谢相关因子参与肥胖的发生发展,并参与调节睡眠质量。本文将代谢相关因子在肥胖引起低睡眠质量中的作用机制做简单综述,以期为预防、改善该类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干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47.
目的 探讨背阔肌肌皮瓣与血供的关系,为肌皮瓣的再划分、转位及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用大体解剖学、血管X 线造影方法,对48例尸体背阔肌进行观察,并回顾背阔肌肌皮瓣进行临床应用31例的效果。结果 背阔肌肌皮瓣有多个血供来源,其中胸背动脉主干分布于背阔肌外上部。恒定地分出内侧支和外侧支,具有各自分布区域。背阔肌内下部由肋间动脉和腰动脉供应。据X 线造影所见,它们与胸背动脉分支间吻合明显,口径在320~550 μm之间。背阔肌表面皮肤血供均来自深方肌皮穿支,越向内下方,穿支间吻合稀疏,口径亦细小。临床应用肌皮瓣做肿物切除后创面修复,乳房再造,修复小腿缺损等共31例,术后肌皮瓣30例完全成活,1例肌皮瓣远端早期出现部分血运障碍征象,经对症处理后,血运逐步改善,伤口延期愈合。 结论 背阔肌肌皮瓣,按其动脉分支及其吻合特点可分为3个部分,为整体或部分分离、转位或移植,保持肌功能提供血管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948.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在中国的患病率超过13%(男性高达18.5%),并且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高尿酸血症可影响肾脏,直接导致急慢性尿酸性肾病或尿酸结石,并表现为以尿酸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炎、肾纤维化等为特征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CKD 是慢性病程的肾脏结构和功能发生障碍的进展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该文综述了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影响和尿酸与CKD 的相关性、致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49.
目的测定从新疆南部地区分离的猪戊型肝炎病毒(HEV)株全基因组序列,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猪HEV与人源HEV的关系。方法设计HEV基因4型通用PCR引物,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nPCR)分段扩增猪HEV株CHN-XJ-SW33的全基因组序列;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扩增其末端序列;对扩增的目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并对拼接后的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除3′poly(A)尾外,CHN-XJ-SW33基因组全长为7 238 nt,由3个开放读码框(ORF1-3)组成,分别编码1 706、674和114个氨基酸。CHN-XJ-SW33全基因组序列与HEV基因1-3型病毒株同源性仅为72.1%~74.9%,而与HEV基因4型病毒株同源性高达82.8%~95.5%,其中与日本人源中国输入型HEV株JKO-ChiSai98C同源性最高,为95.5%。基因进化分析显示,CHN-XJ-SW33属于HEV4a基因亚型。结论猪HEV与人HEV在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上高度同源,提示基因4型HEV可能由猪传染给人。  相似文献   
950.
胡洋  胡永华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6):3187-3188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艾滋病已在全球流行.感染HIV-1会造成对免疫系统的进行性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