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0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7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18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112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635篇
预防医学   8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0篇
  4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张波教授的研究小组在2009年2月的Nature子刊Oncogene上发表关于癌症发生的最新见解。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灵芝浸膏(Ganoderma lucidum Extract,GLE)的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与体内外抑癌实验相结合方法。MT衍测肿瘤细胞增殖程度,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凋亡。同时采用生物法测TNF-α,ELISA测定IFN-γ,并用RT-PCR方法检测mRNA表达。结果:(1)GLE(5、10、20g.kg^-1)灌胃显抑制小鼠移植发现从瘤S180的生长;(2)GLE直接加入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及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会诊及常规外检的152例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0、bcl-6、MUM1、GCET1、FOXP1的表达情况, 采用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小RNA;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bcl-2、bcl-6和c-myc基因异常情况, 筛选双重打击淋巴瘤(DHL)。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52例DLBCL中, 男女比例为1.49∶1, 中位发病年龄59岁(7~90岁), 原发于淋巴结内79例(52.0%)。全部患者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16个月(1~101个月), 1、3、5年OS率分别为70.2%、44.7%及30.3%。R-CHOP方案治疗组OS好于CHOP方案治疗组及未治疗组(P=0.001)。137例进行双重打击免疫组织化学评分(DHS评分)的患者中, 0分56例, 1分57例, 2分24例, 不同DHS评分组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1)。FIS...  相似文献   
114.
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主要治疗策略是以手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直肠癌根治术后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功能障碍成为困扰患者的重要问题, 特别是男性功能的损伤, 严重影响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因为担心性功能和泌尿功能受损而放弃直肠癌的根治手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 是术中盆腔自主神经的损伤。其中骨盆自主神经的保留主要是下腹神经, 其主要负责男性射精功能。骨盆内脏神经主要司男性阴茎的勃起。本文对这两种神经的解剖来源、分布及其对相关的泌尿生殖功能的影响进行详细阐述, 并介绍有关保留自主神经的手术分类、操作要点和效果评估。在微创外科快速发展的今天, 在实施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同时, 充分了解盆腔自主神经的解剖学概念, 应用现代微创外科手术技术实现对患者骨盆自主神经的保留, 是结直肠外科医师的重要必修课程, 也是直肠癌外科手术规范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5.
河豚毒素单用及与indoxacarb联合应用的镇痛抗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河豚毒素单用及河豚毒素与indoxacarb联合应用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精神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ICR小鼠2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4组,每组10只。①醋酸扭体实验:110只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吗啡,5mg/kg)、单用河豚毒素组(0.79,0.39,0.19μg/kg)、联合给药组[河豚毒素(0.19μg/kg)+indoxacarb(1.4,2.8,28mg/kg),河豚毒素(0.19,0.39,0.79μg/kg)+indoxacarb(5.6mg/kg)]。给药40min后,腹腔注射致痛剂6g/L冰醋酸溶液(0.01mL/g)。观察并记录15min内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扭体抑制率(%):(阴性对照组平均扭体次数-给药组平均扭体次数)/阴性对照组平均扭体次数&;#215;100%。②甲醛实验:50只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吗啡,5mg/kg)、单用河豚毒素组(0.19μg/kg)、联合给药组[河豚毒素(0.19μg/kg)+indoxacarb(1.4,2.8mg/kg)]。给药40min后,小鼠右后足背皮下注射致痛剂9.2g/L甲醛(生理盐水配制)20μL/只。将小鼠舔、咬右爪的时间长度作为疼痛反应的指标。观察并记录0~5min,15~30min反应时间。抑制率(%)=(阴性对照组平均反应时间-给药组平均反应时间)/阴性对照组平均反应时间&;#215;100%。注射甲醛4h后,将小鼠断头处死,之后自膝关节切脚,称重,比较左右足差异,以此代表炎症程度。③坐骨神经慢性轻度结扎损伤实验:80只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吗啡,5mg/kg)、单用河豚毒素组(0.19,0.39,0.79μg/kg)、联合给药组[河豚毒素(0.19μg/kg)+indoxacarb(1.4,2.8.5.6mg/kg)]。75mg/kg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小鼠。用细铜丝在坐骨神经上结扎2次。在术前及术后第1,3,5,7,9,11,13天测定热板潜伏期。第15天给药后15,30,45,60min测定小鼠热板潜伏期。结果:纳入动物2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单独使用河豚毒素(0.19,0.39,0.79μg/kg),扭体抑制率分别为22.2%,3113%,39.2%,其抑制率与浓度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将河豚毒素(0.19μg/ks)与不同浓度的indoxacarb联合给药发现,扭体抑制率均显示升高趋势,达到38.6%,46.1%,50.6%,65.3%。②在早期(0~5min),单独使用河豚毒素(0.19μg/kg)能够减少小鼠舔脚时间,河豚毒素与indoxcarb(1.4,2.8mg/kg)两者联合给药显著减少小鼠舔脚时间,抑制率达到49.3%,50.2%,与吗啡的镇痛强度相差不多(抑制率为57.5%)。在晚期(15~30min),单独使用河豚毒素(0.19μg/kg)能够显著减少小鼠舔脚时间,将河豚毒素与indoxacarb(1.4,2.8mg/kg)两者联合给药,其作用极其显著,抑制率高达97.2%,92.4%,远远超过吗啡的镇痛强度(抑制率为79.7%)。③单独使用河豚毒素(0.19μg/kg)能够显著增强抗炎活性,抑制率为66.3%;将河豚毒素(0.19μg/kg)+indoxacarb(1.4,2.8mg/kg)两者联合用药,其作用极其显著,抑制率高达75_2%,124.2%,远远超过吗啡的抗炎活性(抑制率仅为28.7%),而吗啡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单独使用河豚毒素(0.19μg/kg)能够显著增强热板潜伏期的变化率(P〈0.05),能显著缓解结扎坐骨神经引起的小鼠痛觉过敏现象。将河豚毒素(0.19μg/kg)+indoxacarb(1.4,2.8,5.6mg/kg)两者联合用药,未看到显著的热板潜伏期的变化。结论:河豚毒素具有一定镇痛作用,能够抑制甲醛引起炎症性疼痛和水肿;河豚毒素联合小剂量indoxacarb具有协同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观察贯叶连翘提取物和盐酸赖氨酸复方对小鼠角叉菜胶实验模型和醋酸诱发小鼠腹膜炎模型的影响,进而分析其抗炎作用和可能的作用途径。 方法:实验于2003—05/2003—10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理系完成。清洁级健康ICR小鼠1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即赖金丝组、阳性对照组、贯叶连翘提取物166,333,666mg/kg组和阴性对照组,以上各组小鼠分别给予赖金丝(贯叶连翘提取物和盐酸赖氨酸按2:1混合)500mg/kg,阿司匹林300mg/kg,贯叶连翘提取物166,333,666mg/kg组和羧甲基纤维素钠2.5g/L灌胃,每天1次琏续给药7d。每个实验组组再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制造小鼠角叉菜胶实验模型和醋酸诱发小鼠腹膜炎模型,观察赖金丝和贯叶连翘提取物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炎症渗出液中前列腺素E2含量的影响,以及对醋酸诱发的腹膜炎中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结果:ICR小鼠12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没有脱失。①赖金丝和贯叶连翘提取物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小鼠足肿胀的影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赖金丝组和贯叶连翘提取物166,333,666mg/kg剂量组角叉菜胶所致的小鼠足肿胀程度都显著减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赖金丝对足肿胀的抑制率(43.93%),略高于贯叶连翘提取物333mg/kg(39.07%)。②赖金丝和贯叶连翘提取物对小鼠足炎症渗出液中前列腺素E2含量的影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赖金丝组、贯叶连翘提取物666mg/kg剂量组炎症反应中前列腺素E2的生成被显著抑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182&;#177;0.036), (0.166&;#177;0.074),(0.234&;#177;0.061)A/g, P〈0.05]。③赖金丝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赖金丝组、贯叶连翘提取物666mg/kg剂量组腹膜炎中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显著抑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96&;#177;0.033),(0.093&;#177;0.021),(0.134&;#177;0.041)A。P〈0.05]。 结论:赖金丝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肿胀和前列腺素E2的生成,抑制小鼠腹膜炎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并且赖金丝复方较单用贯叶连翘提取物抗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对阴道毛滴虫的杀灭作用。 方法 将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接种于肝浸汤培养基,获阴道毛滴虫。取患者静脉血分离血清,取其1 ml 于56 ℃ 30 min获补体失活血清。另取1 ml患者血清于0 ℃以阴道毛滴虫吸附3次,获去除抗体血清。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聚合物加速沉降法分离、纯化患者静脉血中性粒细胞。用氮蓝四唑(NBT)和沙黄O(safranin O)染色,显微镜观察中性粒细胞与阴道毛滴虫相互作用及甲臢(NBT还原产物)颗粒(formazan)沉积。取300个阴道毛滴虫和3×104个中性粒细胞,分别在有氧或厌氧、有或无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有或无补体等不同条件下,培养10、20、30、40、50及60 min,再接种于固态琼脂培养基,在37 ℃厌氧条件下继续培养5 d。观察计数阴道毛滴虫存活率。 结果 显微镜下可见几个中性粒细胞同时围攻杀灭1个阴道毛滴虫。含有中性粒细胞时培养的虫体存活率,厌氧条件下为85%,有氧条件为3%(P﹤0.01)。SOD及CAT可明显降低其杀虫作用,培养60 min虫体存活率分别为98%及94%,而无SOD及CAT时虫体存活率为2%(P值均<0.05)。加入去除抗体血清,可将虫体全部杀灭。加入补体失活血清则无杀虫作用。 结论 中性粒细胞杀灭阴道毛滴虫作用依赖于氧及患者血清中补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8.
高子芬  胡皓  李文瑜 《循证医学》2010,10(5):275-276
1文献来源Mourad WA,Tulbah A,Shoukri M,et al.Primary diagnosis and REAL/WHO classification of non-Hodgkin's lymphoma by fine-needle aspiration:  相似文献   
119.
白木香叶为中国广东省治疗糖尿病的民间药物,关于其降糖作用和机制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白木香叶95%乙醇提取物(AE),灌胃给药于db/db2型糖尿病小鼠,4周之后发现AE高剂量组(600 mg/kg)具有降低db/db小鼠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糖耐量的作用。作用机制研究表明,AE可能是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起到了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的作用,并且AE未表现出引起动物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可能成为噻唑烷二酮之外的治疗肥胖相关糖尿病药物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20.
慢性痛或神经痛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常伴有抑郁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于神经痛,常规镇痛药物、甚至麻醉性镇痛药经常无效,而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抗癫痫药物等则有效.本文综述了抗抑郁药用于镇痛的作用机制和不同类型的抗抑郁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旨在为疼痛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