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6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庚型肝炎病毒 ( HGV)在自然人群中有较高的感染率 ,主要以携带者形式存在 ,也广泛存在于输血后肝炎、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中。为了解 HGV在我国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非乙非丙型肝炎患者中的存在状况 ,我们采用 HGV NS3区逆转录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 RT- Nested- PCR)法检测了 1  相似文献   
182.
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属世界性的传染病 ,HCV感染的检测主要依靠抗 - HCV和 HCV RNA两类检测系统。由于抗- HCV仅能说明是否有过 HCV感染 ,而不能确切地反映患者的病毒血症。 HCV RNA检测是判断 HCV感染的直接依据 ,而且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HCV RNA是目前唯一直接检查病毒血症的方法 ,因此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多采用 PCR技术直接检测血清 HCV RNA。但是 ,由于 PCR敏感性太高 ,操作步骤多而且复杂 ,因而常规 HCV RNA检测 (多选自 5′-非编码区 ,即 5′- NCR)存在极少量的污染即可造成假阳性 ,影响结…  相似文献   
183.
HCV感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尽管能产生针对HCV的各种抗体,而体液免疫并未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因此,细胞免疫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对HCV感染后,外周免疫细胞发生的变化作了如下研究。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2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6例急性患者来自本院临床,其诊断符合1995年5月全国第五次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连续观察18个月,血清HCVRNAPCR连续3次阴性,判为HCVRNA阴转;均为阳性判为持续阳性;交替出现者为间歇阳性。21例正常献血员来自协和医院…  相似文献   
184.
目的探讨提高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病毒血症的检出率和对变异较大区域的扩增效率的方法。方法分别以HCV基因组5'端非编码区(5'UTR)、非结构基因4区(NS4)及NS5b区的引物检测HCV,并比较双退火温度与单一退火温度对HCV基因扩增效率的影响。结果HCV不同基因区(5′UTR、NS4、NS5b)引物的PCR扩增阳性率分别为92%、62%、59%。以双退火温度扩增NS4区与NS5b区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提高到77%与79%。将血清按原血清、10-1~10-10系列稀释后检测,发现2份血清单退火温度PCR的检出水平分别为10-5与10-7,双退火温度PCR检出水平则分别提高至10-8与10-9稀释血清。结论5′UTR引物对HCVRN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NS4区与NS5b区引物。双退火温度PCR可显著提高HCVRNA检出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5.
我国病毒性肝炎免疫学检测史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50年来,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学检测发展迅速,特别在1978年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与发达国家同步,也开展了先进技术及试剂的研究,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甲型肝炎1965年Deinhardt首先发现甲型肝炎可感染狨猴以后,1973年又分离出甲型肝炎病毒(HAV),并确定其为单链RNA病毒。甲型肝炎发病早期,在粪便中通过免疫电镜及聚合酶链反应(PCR),可检出HAV颗粒及HAVRNA,而在血液中很难检出。患者血清中抗HAVIgM于发病数日的黄疸前期即可检出,急性期时达高峰…  相似文献   
186.
原位聚合酶链反应(ISPCR)是1990年由Haase创立的,它是PCR与原位杂交两种方法的结合。该方法不仅使组织细胞内的靶基因扩增,而且不改变靶基因的定位,它集PCR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原位杂交的定位性于一体。ISPCR包括直接法、间接法和标记引物法,近年来很多学者用此方法进行了爱滋病毒和肝炎病毒等的研究;并不断使之完善。影响ISPCR敏感性及特异性的因素较多,如标本固定的时间、蛋白酶的浓度及PCR的条件等,因此掌握好每一技术环节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7.
MAGE-1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MAGE-1基因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探讨MAGE-1基因与肝细胞肝癌(HCC)患者临床指标及转移与复发的关系,为MAGE-1基因编码蛋白用于HCC患者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RT-PCR的方法对31例HCC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MAGE-1基因表达进行检测,随机对6例RT-PCR扩增产物中目的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以证实其为MAGE-1基因,所有患者均测定并统计AFP、AFU、抗HCV、HBsAAg、AFPmRNA、肿瘤直径等临床指标。结果:31例HCC患者肝癌组织中MAGE-1基因表达的阳性率64.5%(20/3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1/31),P<0.01。HCC患者肝癌组织中MAGE-1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与患者AFP、AFU、抗HCV、乙肝标志物、AFPmRNA、肿瘤直径等临床指标均无关,P>0.05。结论:MAGE-1基因在HCC患者肝癌组织中特异高表达,HCC患者肝癌组织中MAGE-1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与HCC患者AFP、AFU、AFPmRNA肿瘤转移、复发均无关。  相似文献   
188.
树鼩感染人乙肝病毒动物模型研究中的非特异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树是否可成为感染人HBV的动物模型。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对实验组及对照组树肝组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应用羊抗-HBs多抗检测树肝组织中的HBsAg时,出现假阳性反应,阳性物为非目的抗原,应用生物素标记的HBVDNA探针进行肝组织原位杂交时,出现非特异性的显色反应,结论:提示在动物模型实验中,应设立严格的对照实验和应用不同反应系统进行校对考核。  相似文献   
189.
北京地区发生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庚型肝炎病毒(GBV-C/HGV)是最近被证实的一种致人类肝炎病毒,用RT-PCR法以GBV-C的5′端非编码区的序列为引物,对北京地区41例非A~E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发现26.8%的GBV-C感染,他们的临床表现为,ALT反复低水平异常,具有轻型慢性肝炎的表观,值得注意的是,虽然GBV-C可通过血液传播但本组大部分GBV-C患者无输血史,说地区较高GBV-C感染率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0.
研究HCVNS5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为进一步研制适合我国使用的第3代抗-HCV试剂打下基础。方法:自行设计引物,从河北固安县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中,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HCVNS5基因,并将其克隆到载体pKPL-3α,经Dotblot、Southernblot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筛选出阳性克隆pKHC-5α,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HCVNS5基因与HCVⅡ/1b的核苷酸同源性约90%。结论:所克隆的HCV属于我国常见的HCVⅡ/1b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