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6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2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985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01.
1-溴丙烷作为氟氯烃类化合物的替代物,其使用和生产量都在逐年增加。近几年,学者开展了多项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探讨1-溴丙烷暴露的有效生物标志。拟通过文献综述,对1-溴丙烷可能的暴露标志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估算2005年和2009年全国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总费用及其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CT、MRI设备的规划和费用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上海、陕西、湖南和浙江4个省市的二、三级医院进行抽样调查,获得其2005年和2009年CT、MRI服务相关数据,所有数据都由Epidata 3.1进行录入,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和2009全国CT检查总费用分别为:123.43亿元和248.99亿元,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分别为1.43%和1.45%;MRI检查费用分别为45.44亿元和96.14亿元,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分别为,0.52%和0.56%。结论:2005年至2009年全国CT、MRI检查费用增长比较迅速,但是其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变化不大,并不能认为检查费用的增长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了解医院大型医用设备的使用合理性并研究影响合理使用的因素。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病历和专家评审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部分省市的三级和二级医院2009年出院病历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级别医院住院病种分布差异较大,CT、MRI、DSA三种设备的使用合理率在医院级别及不同省份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三级医院CT、MRI、DSA的使用合理率大于二级医院,应重点加强二级医院服务能力的建设,卫生部门也应增加监管力度,使设备使用达到最佳合理化。  相似文献   
104.
我国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和管理的政策回顾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找出并分析我国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卫生部及调查省市乙类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回顾和比较,并选取浙江省、陕西省、湖南省和上海市的16家二级和三级医院进行机构典型调查,召开专家座谈会,深入了解乙类设备的配置和管理现状.结果:乙类设备配置和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配置指标分配欠合理、基层医院配置数量不足;乙类设备维修费用昂贵,操作人员管理缺位;审监分工不明确,行政管理效率偏低.结论: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对于乙类设备管理均出台了相关政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还需要在设备的配置、规模、利用和管理方面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现状,掌握HC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浦东新区2008-2009年报告的109例HCV感染者(病例组)和109例健康者(对照组)的危险因素,同时利用巢式RT-PCR检测血清HCV RNA,并进行基因分型,最后比较各基因亚型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感染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职业和文化程度构成显著不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血/血制品使用史(OR=13.97)、创伤性美容史(OR=4.03)和修面/刮胡须史(OR=4.72)是HCV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病例组患者血清HCV RNA检出率为63.83%(60/94),以1b亚型(51.67%)和2a亚型(15.00%)为主;但同时存在1a、3a、3b、6a、6n亚型。其中,1b和2a亚型的感染者年龄较高,且退休人员的比例较高。各亚型患者间,仅创伤性美容史的分布有差异。结论输血/血制品使用、创伤性美容和修面/刮胡须是浦东新区HC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本地区HCV基因型仍以1b/2a亚型为主,但其他亚型并存,且各亚型的流行特征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浙江省台州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996-2011年台州市报告发现的无抗病毒治疗史或接受抗病毒治疗前至少有过两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HIV感染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描述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12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月均自然变化速率中位数M=-2.9(IQR:-9.7~1.6);286例(69.4%)HIV感染者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低于首次;130例(31.6%)HIV感染者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首次水平下降≥30%,即显著下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与年龄、职业、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及首末次检测时间间隔存在关联。结论浙江省台州市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总体平缓,但部分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快速下降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定期随访检测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密切观察变化速率,以评估其病情进展并适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户外活动情况,为促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上海市3个区10所监测点小学三~五年级及初中预初~初三年级10 15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问卷方法调查学生学习日课间、午间、体育活动课及放学后户外活动情况。结果课间、午间、体育活动课、周一至周四及周五放学后学生自报户外活动的参加率分别为43.0%,33.5%,75.0%,42.5%和56.1%。初三学生自报户外活动率最低。男生自报户外活动的参加率高于女生,尤以初三最明显。学生自报教师占用户外活动时间的现象较普遍,教师课间拖堂、午休时间上课及让做作业和体育活动课占课的报告率分别为42.3%,29.4%,45.2%和29.1%;中学生较小学生更常见。学生自报教师督导户外活动普遍偏低,课间不允许到走廊及教学楼外玩的报告率分别为16.1%和40.1%,小学生比中学生常见。结论上海市中小学生户外活动情况不容乐观,需要加强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方法。方法低温同步化处理HepG-2细胞后用高浓度HBV阳性血清与含有4%聚乙二醇的无血清伊格尔极限必需培养基(MEM)共孵育HepG-2细胞,设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18 h后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MEM继续培养6 d,每隔24 h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 HBV阳性血清感染组HepG-2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在感染后第1 d可检测到HBV DNA,分别为(16.04±7.99)×103、(8.84±3.97)×103 copies/mL,细胞内DNA含量在第2 d达到(3.51±1.86)×105 copies/mL,然后逐渐下降,在第4 d降到检测下限以下,而培养上清中病毒DNA在检测的时间内逐渐升高,在第6天达到(8.41±5.34)×105 cop-ies/mL;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感染组细胞膜和胞浆中均有HBsAg表达;传代培养感染细胞后,在第1代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内均可检测到HBV DNA(3.58×105、7.34×105 copies/mL),第2代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到少量HBV DNA(2.89×103 copies/mL),但细胞内检测到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896 copies/mL),第3代细胞的上清和细胞内均未检测到HBV DNA。结论 HBV阳性血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HepG-2细胞,病毒能在细胞内进行短期复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上海市闸北区45岁及45岁以上居民空腹血糖异常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前移糖尿病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按5%比例从闸北区常住人口中抽取16592人,并将该人群分为空腹血糖异常组和非异常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及Wilcoxon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研究发现,空腹血糖异常者1 524人,占9.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空腹血糖异常组的年龄、户籍人口、文化程度、颈围、体重、体质指数、腰臀比、血压值、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癌胚抗原、肝功能指标、空腹血糖异常史比例和糖耐量异常史比例等均高于非异常组,身高和高密度脂蛋白则低于非异常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异常史、糖耐量异常史、腰臀比、高密度脂蛋白、性别、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体质指数、年龄、收缩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氨酰基转移酶是空腹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闸北区有一定的空腹血糖异常人群,需要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从掌握空腹血糖异常、糖耐量异常史及其他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异常变化情况,培养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及关注老年女性健康等方面入手,早期有效地预防空腹血糖异常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青春发育事件自我评定量表在城市青少年人群中的适用性,为开展青春期发育现场调查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2593人,实际调查2562人;采用体格检查(性器官和第二性征Tanner分期)和问卷调查(采用青春发育事件自我评定量表)的方法评价个体的青春期发育水平,分析两种方法间的一致性与相关性,以及影响自评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2562名男女生青春发育事件自我评定分数与性器官和第二性征视诊Tanner分期复合指数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22和0.814.基于自评量表的青春发育分期与视诊Tanner分期复合指数间的Kappa值、符合率、Kendall's等级相关系数在男生中分别是0.217、35.24%和0.713,在女生中分别是0.333、51.42%和0.685.年龄越大、相对发育水平越高、自感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的个体越容易低估自身发育水平,男生比女生、超重或肥胖者比正常体重者更容易低估.结论 当调查现场不允许进行性征发育的实际测量时,青春发育事件自我评定量表可以较为便捷地获取个体青春期发育水平的必要信息,可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