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7篇
临床医学   315篇
内科学   29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50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形成、起源、演化动态与环境生态位生物学基本规律,揭示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形成环境,确定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起源、演化动态标准.方法 采用之前研究中提出的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方法,综合研究中国鼠疫生态地理景观型分型法、中国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基因组型分型法、鼠疫菌生物型分型法和中国鼠疫主要宿主、主要媒介的物种分类和地理空间分布.结果 综合上述鼠疫自然疫源地中的多因子,提出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演化动态的理论结果,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最早起源于天山森林草原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型.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型均起源于该疫源地型.结论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最早起源于天山灰旱獭、长尾黄鼠森林草原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72.
目的 了解我国内蒙古部分地区小型兽类的巴尔通体(Bartonella)感染情况,为该地区人群巴尔通体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3年用夹夜法在内蒙古不同地区捕获小型兽类,无菌操作取鼠肝和脾,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巴尔通体,对阳性产物测序,将所测核酸序列提交到GenBank,做相似性比较及序列分析.同时分别用肝和脾各30份样品分离培养巴尔通体,疑似菌株提取DNA,对gltA基因测序并根据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巴尔通体属种,并分析不同脏器、不同鼠种的阳性率.结果 2012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共捕鼠8种117只,各鼠种均培养出巴尔通体菌,培养阳性率为56.41%(66/117),肝脏DNA直接PCR阳性率为57.26%(67/11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5).30份肝样品培养阳性21份,30份脾样品培养阳性13份,二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331).2013年捕获并培养分离小型兽类13种86只,有8种检出巴尔通体,培养阳性率为38.37%(33/86),其中达乌尔黄鼠最高(75.00%),其次为五趾跳鼠(71.43%)和布氏田鼠(64.29%).经分析达乌尔黄鼠、五趾跳鼠与布氏田鼠的巴尔通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3).序列分析表明内蒙古部分地区小型兽类中共检出4个巴尔通体种群:B.jaculi、B.grahamii、B.washoensis和B.vinsonii,有明显的宿主特异性.结论 巴尔通体在内蒙古部分地区小型兽类中广泛存在,存在对人群致病的风险,序列分析显示出巴尔通体基因型别的多样性,为内蒙古及我国北方其他地区巴尔通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摘要: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标本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A(Omp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TaqMan特异性探针和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学评估,并同时运用该法和普通PCR法对对海南省2012年不明原因发热病人157份血标本进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检测及结果分析。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定量标准曲线循环阈值(Ct值)和模板拷贝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值为0.998)。该法能检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阳性标准品—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sibirica)最小浓度为102 copies/μl,灵敏度比普通PCR高100倍。用该法检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结果为阳性,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等其他病原细菌DNA结果均为阴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实验室库存的发热病人血标本DNA进行回顾性检测,结果示阳性2例,检出率为1.2%(2/157),而普通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具有快速、特异和灵敏的优点,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可发挥快速检测的优势,在斑点热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4.
我国丰富的气候条件、地理景观和生态环境孕育了多样性的病原、宿主动物和病媒生物,导致病媒传播疾病广泛分布和频繁发生,对我国人群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是病媒传播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根本措施。20世纪之前,鉴于人类对病媒生物认识不足,致使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相对迟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得到重视和加强,但也走过一些弯路[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政府加强了病媒生物监  相似文献   
75.
目的继续调查湖北省蚊媒和病毒种类及其分布状况。方法 2010年夏季在湖北省恩施州、神农架林区、江陵县和随州市采集蚊虫标本,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阳性病毒分离物进行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新分离病毒进行序列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采集到3属4种12 845只蚊虫标本,共分离到38株阳性分离物,经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32株阳性分离物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5株阳性分离物为盖塔病毒,1株为JEV和盖塔病毒感染混合株。JEV E基因序列进化分析显示新分离JEV均为基因Ⅰ型JEV。盖塔病毒NS2基因序列进化分析显示新分离病毒与中国河北省和韩国毒株同源性最高,与俄罗斯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远。结论首次在湖北省分离到盖塔病毒,并再次在湖北省分离到基因Ⅰ型JEV。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初步评价不同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在中国8省市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寻找适合中国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的位点组合.方法 从中国8个省(市、自治区)2800余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中以简单数字表法随机抽取140株,采用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方法(MLVA)对27个数目可变VNTR位点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BioNumerics数据库软件进行单位点和不同位点组合的分辨率(Hunter-Gaston指数,HGI)分析,并比较分析其对140株菌的基因分型鉴定能力.同时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将140株菌分为北京家族和非北京家族,评价上述不同VNTR位点组合在北京家族和非北京家族中的分型能力.结果 140株菌主要可分为2个基因群,即北京家族112株,占80%;非北京家族28株,占20%.Spoligotyping分型对140株结核分枝杆菌的HGI为0.4589.MLV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位点在不同菌株群存在明显的多态性,不同位点的HGI具有较大差异(0~0.809),对全部菌株、北京家族菌株、非北京家族菌株的HGI达到0.5以上的VNTR位点数分别为8、7和14个.27个VNTR位点进行不同的位点组合:优化筛选的8位点组合、国际推荐的12个、15个和24个位点组合.4个组合的HGl分别为0.9991、0.9882、0.9980和0.9986;在北京家族菌株中,上述组合的HGI依次为0.9987、0.9318、0.9969和0.9975;在非北京家族菌株中分别为1、0.9894、1和1.结论不同的VNTR位点和不同VNTR位点组合在中国8省市结核分枝杆菌中的HGI均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优化的8个位点组合MLVA分型方法在中国结核分枝杆菌流行病学研究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福氏痢疾杆菌2b血清型菌株中SfII和SfX前噬菌体整合位点及排列方式.方法 根据2b血清型菌株基因组中SFII和SfX前噬菌体可能的整合位点及排列方式,设计引物,对50株2b血清型菌株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测序,根据扩增和测序结果判断噬菌体的整合位点和排列方式.结果 在2b血清型菌株中,SfII和SfX前噬菌体前后相连,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proA和yaiC基因间的thrW tRNA基因上;以SfII在前,SfX在后,或SfX在前,SfII在后两种方式排列;而以后一种方式为主,在共50株检测菌株中,有49株为此方式.结论 福氏痢疾杆菌血清型相关噬菌体的整合位点及排列方式,对研究福氏痢疾杆菌血清型转换及血清型相关噬菌体的整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Ye)病是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发肠道传染病,近来国际上多次报道"非致病性Ye"引起的人群感染,甚至是暴发,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1].徐州地区先后进行了两次相隔22年的调查和相关研究,现将Ye病原学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9.
中国蜱传脑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蜱传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是经蜱传播的由蜱传脑炎病毒(TBEV)引起的急性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我国于1943年发现该病,1952年从患者及蜱中分离到蜱传脑炎病毒[1],并于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陆续发现多个自然疫源地[2].该病临床症状重,多伴有后遗症,病死率高,曾为我国法定职业传染病之一[3].近年来,由于地球气候变暖,使该病疫源地传播媒介活动季节延长、活动区域扩大,进而使蜱传脑炎有扩大流行的趋势[4].本文是对我国近年来开展蜱传脑炎相关工作的综述.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索病媒生物及相关疾病综合监测模式.方法 在浙江省选择2个病媒生物监测点进行现场研究,整合鼠及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监测方案,协调机构和人员在市和县两个层面上开展综合监测;鼠类综合监测时间为2009年6、8、10月,采用鼠笼法捕鼠.结果 在浙江省丽水市和龙游县完成鼠密度、季节消长和鼠传疾病综合监测.2009年丽水市报告钩体病3例,发病率为0.13/10万,HFRS 58例,发病率为2.44/10万;龙游县报告钩体病2例,发病率为0.49/10万,HFRS 1例,发病率为0.25/10万.两地区均无鼠疫病例报告.丽水市共捕获鼠类91只,鼠密度为4.17%;龙游县捕获鼠类37只,鼠密度为1.18%.丽水市以黑线姬鼠为主,龙游县以黄胸鼠为主.丽水市对493只鼠进行媒介昆虫监测,染蚤鼠共51只,染蚤率为10.34%.两地区鼠疫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结果均为阴性.丽水市HFRS抗原阳性率为10.42%,明显高于龙游县的4.59%.两地阳性鼠种均为黑线姬鼠.龙游县鼠血标本HFRS抗体阳性率为3.70%;丽水市鼠肾培养钩体阴性,龙游县鼠肾钩体阳性率为0.98%;龙游县鸭血钩体抗体阳性率为80%.结论 对鼠群及鼠疫、HFRS和钩体病开展病媒生物综合监测是可行的,建议加强鼠及鼠传疾病综合监测.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tegrated monitoring program regarding mouse and plague, hemorrhagic fever of renal syndrome(HFRS)and leptospirosis. Methods Integrated monitoring plan was used. A designated office coordinated 5 departments' actions within the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 Cage-trapping method was conducted to monitor the density of mice from June to October, respectively. Results Lishui municipal CDC had finished the integrated monitoring program on mouse and mouse-borne disease while the Longyou CDC had finished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using the integrated monitoring program.Specimens were sent to provincial CDC. The integrated monitoring program needed more number of personnel and better coordination. Lishui reported 3 leptospirosis cases and 58 HFRS cases in 2009,with the incidence rates as 0.13 and 2.44 per 100 000, respectively. Longyou reported 2 leptospirosis case and 1 HFRS cases in 2009, with the incidence rates as 0.49 and 0.25 per 100 000, respectively.Lishui and Longyou had no plague case. Lishui caught 91 mice in 2009 and the density was 4.17%.Longyou caught 37 mice in 2009, with the density as 1.18 percent. Most mice caught from Lishui were Apodemus agrarius and the next was Mus musculus. In Longyou the Rattus tanezumi ranked the first, followed by Apodemus agrarius. The positive rate of HFRS antigen in Lishui and Longyou were 10.42% and 4.59%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 of HFRS antibody in Longyou was 3.70%. The culture positive rate of leptospirosis in mouse renal of Lishui and Longyou were 0 and 0.98%respectively. The culture positive rate of leptospirosis in pig renal, duck renal, frog renal and cattle urine of Longyou was 0. The culture positive rate of leptospirosis in duck blood of Longyou was 80%.Conclusion The integrated monitoring program on mouse and mouse-borne disease seemed to be feasible and could promote the integrated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program on mouse and mouse-borne diseas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