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我国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科学应对和防控手足口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国2023年1—6月手足口病病例报告情况、肠道病毒血清型构成情况等进行分析,并与2017—2019年和2020—2022年的同期平均水平进行对比;采用移动流行区间法(moving epidemic method, MEM)评估2023年1—6月我国手足口病的流行强度。结果 2023年1—6月,全国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57 940例,报告发病率为39.68/10万,低于2017—2019年同期平均报告发病率(64.97/10万),高于2020—2022年同期平均报告发病率(26.37/10万)。从发病趋势来看,2023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较往年推迟,第20周报告病例数快速上升,第26周达到极高流行水平。从病原构成来看,2023年1—6月全国报告的实验室确诊病例中,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 EV-A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sckievirus A16, 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病例构成比分别为14.3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含有人源性内参基因的高灵敏度双重荧光PCR方法,以期用于生殖支原体感染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生殖支原体MgPar重复序列中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特异性扩增引物和探针,添加人β-globin基因检测引物探针作为体系检测内参,建立并优化荧光PCR方法,使用标准浓度核酸进行扩增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评价;用该方法检测62份临床标本,并与Mg-Pa荧光PCR结果相比较。结果建立的基于重复序列的荧光PCR方法对生殖支原体的检测限为0.5拷贝,Mg-Pa荧光PCR的检测限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该方法扩增16种其他支原体和常见生殖道致病菌均为阴性,特异度为100%。62份临床标本β-globin基因扩增均阳性,生殖支原体检测阳性率为3.2%(2/62)。结论建立的带内参检测生殖支原体的双重荧光PCR方法快速、灵敏、特异,并通过对标本进行质控,减少了假阴性结果的产生,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4-2020年我国伤寒/副伤寒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我国伤寒/副伤寒的高发人群和热点区域,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下载2004-2020年全国伤寒/副伤寒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20年全国共报告伤寒病例202 991例,男女性别比为1.18∶1,发病人群以20~59岁中青年为主(53.60%)。伤寒发病率由2004年的2.54/10万下降至2020年的0.38/10万;2011年起,伤寒<3岁年龄组发病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发病率为1.13/10万~2.78/10万。<3岁年龄组和≥60岁年龄组发病占比逐年升高,分别由2004年的3.48%和6.46%上升至2020年的15.59%和19.34%。伤寒热点区域持续存在于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四川省,并逐步扩大至广东省、湖南省、江西省和福建省。2004-2020年共报告副伤寒病例86 226例,男女性别比为1.21∶1,发病人群以20~59岁中青年为主(59.80%)。副伤寒发病率由2004年的1.26/10万下降至2020年的0.12/10万。2007年起,副伤寒<3岁年龄组发病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发病率为0.57/10万~1.19/10万。<3岁年龄组和≥60岁年龄组发病占比逐年升高,分别由2004年的1.48%和4.52%上升至2020年的30.92%和22.28%。副伤寒热点区域由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向东扩散至广东省、湖南省、江西省。结论 我国伤寒/副伤寒持续呈低流行水平,近年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发病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四川省,并向东部地区扩散,西南地区是防控的重点;<3岁婴幼儿和≥60岁老年人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4.
15.
16.
采用常规的血清学试验对江苏省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野鸭、燕鸥、天鹅、丹顶鹤中流感病毒的带毒状况和相应的禽流感抗体进行监测。共采集咽拭子和泄殖腔标本144份,在野鸭、丹顶鹤中分离鉴定出H4、H3、H6、H9、H5等亚型禽流感病毒13株,分离率为9.0%,其中泄殖腔标本阳性率为12.5%。野鸭血清中H4、H9、H6、H11等抗体呈阳性,燕鸥血清相应抗体检测为阴性,而天鹅由于免疫过AIVH5、H9油乳剂灭活苗,AIVH5、H9抗体平均效价均较高,同样免疫过的丹顶鹤AIVH5抗体却一直呈阴性。  相似文献   
17.
邓源  任翔  黄硕  刘才兄  张翠红  陈伟  王丽萍 《疾病监测》2022,37(8):1003-1009
开展传染病监测预警是有效防控传染病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从2004年建立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和2008年正式启用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至今,发现其存在数据来源单一、内容简单、预警时间关口相对滞后等问题,难以满足新突发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疾病等的早期预警需求。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传染病诊疗和监测技术手段不断提升,与大数据有关的传染病早期预警研究与实践已逐渐成为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大数据的定义及特征,系统梳理了传染病相关大数据中各类数据源在传染病监测预警中的发展、应用实践、优势与局限性,概述了大数据的主要分析技术方法,以期为我国建立基于大数据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和平台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适于抗坏血酸克吕沃菌的PFGE分型方法。方法参考PulseNet中大肠杆菌O157∶H7的PFGE分型方法,选择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和不同的电泳参数,进行反复试验,来确定用于抗坏血酸克吕沃菌PFGE分型的具有高分辩能力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电泳参数。结果5株抗坏血酸克吕沃菌经限制性内切酶XbaI、SpeI、BlnI酶切后,再经我们选定的参数电泳,可呈现理想的PFGE带型,具有良好的分型能力。而NotI、SmaI酶切后产生的片段绝大部分集中在200kb以下,且图谱上条带过于密集而难以明确区分。结论利用限制性内切酶XbaI、BlnI和SpeI的PFGE分型方法对抗坏血酸克吕沃菌都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都可以用于该菌的分子分型,但应优选限制性内切酶BlnI、XbaI。  相似文献   
19.
传染病监测预警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的发展历史,就如何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分析现阶段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并提供相对应的优化思路,以期为传染病监测预警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早期围堵策略概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市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并迅速向全国蔓延。在疫情发生初期,我国采用围堵策略,并围绕此策略要点实施一系列核心措施,包括社会动员、加强病例隔离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封锁疫区和交通管控以减少人员流动、增加人际距离、环境卫生措施以及个人防护等,以期尽快将疫情控制在武汉等有限地区。本文对围堵策略实施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核心措施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实施的围堵策略及核心措施的公共卫生意义,并基于措施效果的全面评价与疫情发展的态势评估提出下一步考虑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