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12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209篇
预防医学   11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79篇
中国医学   123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由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和(或)鼻痒,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变应原种类的增多,AR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率为10%~20%[1]。目前治疗以避免接触变应原、过敏反应介质阻断剂、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但疗效欠理想[2]。传统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以及整体调节,可以多靶点调节,标本兼治,在治疗AR方面取得了良好疗效,现代研究传统中医药具有调节免疫、神经内分泌、抗炎、抗过敏及平喘等作用[3]。本文笔者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自拟补肺祛风通窍方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2.
23.
24.
胃肝样腺癌的临床与病理关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背景:胃肝样腺癌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和临床特点,但临床和病理医师对此尚来引起足够重视。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PF)阳性的胃肝样腺癌的组织学表现、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证实为胃肝样腺癌者6例,同期随机选取胃低分化腺癌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30例作为埘照,统一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6例胃肝样腺癌患者发病平均年龄66.8岁.发病时血清AFP84-2230ng/ml,6例中2例复发,2例肝转移,平均存活17个月;具有与HCC相似的组织学表现.即多呈实体状,小梁状.大梁状,血管血窦丰富,癌细胞血管淋巴管侵犯多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FP均阳性.而HepParl阴性,癌细胞为CD34阳性的血管分割成小梁状。胃低分化腺癌组织学主要表现为实体巢状或弥散分布,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癌细胞AFP和HepParl阴性。原发性HCC组织学表现为实体状,小梁状,大梁状以及有丰富的血管血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癌细胞HepParl阳性。结论:血清AFP阳性的胃肝样腺癌具有发病年龄高、易于复发或肝脏转移、预后差的临床特点。组织学上,胃肝样腺癌与HCC相似,但癌细胞AFP阳性、HepParl阴性可与胃低分化腺癌(AFP和HepParl均阴性)和原发性HCC(HepParl阳性)相鉴别。  相似文献   
25.
摘要: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样性(*2,*3,*17位点)与氯吡格雷预防缺血性脑卒中(CIS)复发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根据血栓弹力图的结果以及基因检测结果,合理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CIS患者,分别检测CYP2C19*2、*3和*17等位基因突变类型。患者连续服用氯吡格雷7 d后,于第8天抽静脉血,2 h内完成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图检测,根据血小板抑制率分析氯吡格雷疗效,随访1年CIS患者的复发及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109例CIS患者,其中超快代谢型4例(3.67%),平均ADP抑制率为(57.23±15.35)%,12个月再发缺血事件为0;快代谢型64例(58.72%),平均ADP抑制率为(51.86±25.06)%,12个月再发缺血事件8例次(12.50%);中代谢型37例(33.94%),平均ADP抑制率为(48.34±22.42)%,12个月再发缺血事件7例次(18.92%);慢代谢型4例(3.67%),平均ADP抑制率为(30.22±17.08)%,12个月再发缺血事件为0。1例快代谢型患者出现颅内外出血,其他基因型均未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超快代谢型2例(50%),快代谢型5例(7.81%),中代谢型1例(2.70%),慢代谢型1例(25%)。不同基因型患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预防CIS复发密切相关。与超快代谢型、快代谢型相比,慢代谢型ADP抑制率显著降低;而CYP2C19*17等位基因增加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肝脏影像学改变在肝小静脉闭塞性疾病(HVOD)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5例HVOD患者临床表现、肝脏影像学检查及肝穿刺组织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患者肝脏超声检查有28例患者可见"斑片状"或"豹纹状"低回声区;CT检查均有"地图状"密度改变,肝脏MRI T1WI均呈大片状低信号,T2WI信号呈略高信号,增强后呈"地图状"不均匀强化。肝脏超声诊断HVOD符合率62.2%(28/45);肝脏CT、MRI诊断HVOD符合率1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6,P<0.05)。21例作肝组织穿刺确诊的HVOD患者,检查均显示肝脏有"地图状"的高、低密度改变。结论肝脏CT、MRI诊断HVOD较肝脏超声检查有更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肝脏CT、MRI可替代肝穿刺组织学检查诊断HVOD。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ICU重症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ICU重症患者中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在使用常规护理之外,加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焦虑程度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重症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8.
29.
项雪琴 《中国基层医药》2014,(11):1694-1696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脊柱切开椎管内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或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患者6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组(Ⅰ组)、单纯急性等容血液稀释(Ⅱ组)、单纯回收式自体输血组(Ⅲ组),每组各20例.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监测采血前、采血后、术中、回输血前、回输血后30 min、术后24h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血浆总蛋白(TP)、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观察记录手术中失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输注量、输血反应.结果 三组各时点HR、MAP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Hb、Hct、Plt、TP术前、回输血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Hb(g/L):79.3±8.3,79.7±8.0,77.5 ±8.0;Hct(%):28.5±1.8,28.8 ±2.2,27.2±1.7;Plt(×109/L):137.8 ±19.1,134.7 ±18.1,138.6±23.6;TP(g/L):49.8 ±4.0,49.4±3.6,48.5±3.0](Hb:t =36.12,24.72,24.60;Hct:t =32.87,21.46,20.90;Plt:t=10.57,16.43,22.58;TP:t =20.10,29.47,36.69,均P<0.01),回输血后30 min(Hb(g/L):105.1 ±9.7,92.5±8.3,84.2±6.5;Hct(%):35.2±1.1,31.1±2.1,28.6±1.2;Plt(×109/L):201.7±17.2,181.6±29.4,166.7 ±23.8;TP(g/L);60.4 ±4.8,54.6 ±5.4,52.4±5.0)(Hb:t =3.90,5.60;Hct:t =7.54,20.31;Plt:=2.88,6.32;TP:t =5.55,5.42及术后24 h显著回升(Hb(g/L):114.3 ±8.5,97.4±8.6,88.8±7.4;Hct(%):36.6±1.1,32.1±1.9,29.6±1.2;TP(g/L):61.0 ±4.7,54.9±5.2,52.7±5.0) (Hb:t =5.69,10.10;Hct:t=10.26,18.64;Plt:t=3.73,8.08;TP:t =5.81,5.57)P <0.01)Ⅰ组高于Ⅱ、Ⅲ组;三组PT及APTT在回输血前均较术前明显延长,回输血后30 min,Ⅰ、Ⅱ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滤出液中游离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腹膜及腹腔微炎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PD治疗的患者85例,分为A组(1.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治疗组)和B组[高浓度(2袋以上2.5%或4.2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治疗组]。检测血生化指标,腹膜透析滤出液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18,IL-18)及mtDNA。比较2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将mtDNA分别与临床参数做相关性分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腹膜透析滤出液中mtDNA浓度的危险因素。结果B组患者透析龄长于A组(t=-2.206,P=0.030),血白蛋白(Alb)低于A组(t=2.635,P=0.010),腹膜透析滤出液中IL-6(t=-4.835,P<0.001)、TNF-α(t=-6.557,P<0.001)、IL-1β(t=-2.395,P=0.019)、IL-18(t=-2.318,P=0.023)及游离mtDNA(t=-3.920,P<0.001)均高于A组。腹膜透析滤出液中mtDNA与IL-6(r=0.721,P<0.001)、TNF-α(r=0.418,P<0.001)、IL-1β(r=0.771,P<0.001)、IL-18(r=0.634,P<0.001)及透析龄(r=0.240,P=0.030)均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r=-0.319,P=0.00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腹膜透析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β=0.358,P=0.005)、长透析龄(β=0.292,P<0.001)及Alb降低(β=-0.272,P=0.027)是腹膜透析滤出液中mtDNA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膜透析滤出液中mtDNA与PD患者腹膜及腹腔慢性微炎症状态相关。高浓度葡萄糖腹膜透析液、长透析龄及低蛋白血症是导致其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