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32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5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21.
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特点及诊断要点探讨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为加强临床医师对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认识,本研究比较了LADA25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57例(儿童发病21例、成人酮症发病3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38例(轻至中度30例、重度8例)及正常人42例的临床、空腹血糖、血浆C肽水平及HLA-DQA1、-DQB1链基因频率,提出LADA的特点及诊断要点为:(1)20~48岁发病,发病时多饮、多尿、多食症状明显,体重下降快,体重指数(BMI)≤25,空腹血糖≥16.5mmol/L;(2)空腹血浆C肽≤0.4nmol/L,早晨空腹100g馒头餐后1小时或(和)2小时C肽≤0.8nmol/L;(3)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4)HLA-DQB1链第57位点为非天门冬氨酸纯合子基因(易感基因)。第(1)点是基本临床特点,加上第(2)、(3)、(4)点中任何一点就考虑诊断LADA,尽早采用饮食、运动及胰岛素治疗,使空腹及三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到正常水平,以保护受自身免疫破坏的胰岛B细胞功能,有利于防止糖尿病眼、肾、神经并发症。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使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与中青年患者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方法2008年11月至2011年3月从全国130家研究中心招募11020例T2DM患者进行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非干预的A1 chieve研究,为期24周。本文分析所有在研究中使用BIAsp30治疗的患者。研究对象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和中青年组(年龄≤65岁),同时以研究前是否使用过胰岛素进行分组对比观察BIAsp30的疗效。各组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水平采用ANCOVA模型分析,低血糖事件采用McNemar′s配对比例检验分析。结果老年组1969例,中青年6508例接受BIAsp 30治疗。24周BIAsp30治疗期间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老年组患者的总体夜间和重度低血糖事件分别从基线时的2.84、0.91和0.34次/患者年下降至2.00、0.41和0次/患者年,中青年组低血糖事件从基线时的2.19、0.48和0.10次/患者年,下降至1.39、0.23和0次/患者年。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患者用药24周后HbA1c分别比基线时降低[治疗后(7.0±1.0)%和(7.0±1.0)%;基线(9.3±2.3)%和(9.6±2.3)%;老年t=-33.47,P<0.001;中青年t=-67.94,P<0.001];老年和中青年组患者HbA1c<7.0%的达标率比基线增高[基线为13.8%(223/1620)和9.5%(514/5390),治疗后为57.7%(682/1182)和55.0%(2124/3863)]。BIAsp 30治疗24周后,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空腹血糖均比基线降低[治疗后(6.8±1.2) mmol/L和(6.7±1.3) mmol/L;基线(9.8±3.5) mmol/L和(10.4±3.6) mmol/L,老年t=-32.86,P<0.001;中青年t=-70.02,P<0.001];早餐后2 h血糖分别比基线时下降[治疗后(8.9±1.7)和(8.8±1.8) mmol/L;基线(13.9±4.8)和(14.4±4.9) mmol/L,老年 t =-34.14, P <0.001;中青年t=-67.70,P<0.001]。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结论 BI  相似文献   
23.
新型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已在中国上市,作为2型糖尿病(T2DM)患者降糖治疗的重要选择,利格列汀不仅有效降低血糖,而且服用方便,每日口服一次,不良反应少.本文主要就其安全性以及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4.
胰高血糖素 (Glucagon,Gg)是由胰岛α细胞分泌的由29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多肽.分泌后进入血循环,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在门静脉中含量最高,一般可高达300~500 pg/ml.肝脏是胰高血糖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当与受体结合后,与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调节蛋白Gs相互作用,使Gs的α亚单位释放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转化为cAMP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肝中胰高血糖素的许多生物活性即是通过腺苷酸活化酶的活化介导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外源性胰淀素对高脂饲养的SD大鼠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32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规饲养组(CC组)、高脂饲养组(CF组)、高脂饲养低剂量胰淀素组(AmyL组)、高脂饲养高剂量胰淀素组(AmyH组).饲养28周后进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分别于静脉注射葡萄糖后0、3、5、10 min留取动脉血检测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并同时测定血糖.AmyL组和AmyH组大鼠IVGTT前50 min开始以410 pmol·kg-1·min-1及610 pmol·kg-1·min-1的速度泵入胰淀素溶液.结果 AmyH组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低于CF组(P<0.01);AmyL组及AmyH组大鼠胰岛素水平均显著低于CF组(P<0.05, P<0.01);AmyL组及AmyH组血糖均高于CF组(P<0.05).结论 胰淀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异常分泌,但同时降低胰岛素分泌,且此作用强于抑制胰高血糖素的作用,造成血糖升高,提示胰淀素对血糖的影响可能与其对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之间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26.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是十分必要的。一,糖尿病肾脏病变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是尿中自蛋白排泄轻度增加(微量白蛋白尿).逐步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和血清肌酐水平上升,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或‘肾移植。肾功能的逐渐减退和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高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7.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无针注射操作指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形成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无针注射护理操作指引。 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专家临床经验,列出胰岛素无针注射过程中的护理问题,设计专家函询表,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和专家会议法,结合客观证据和专家意见,对各个条目进行修改、完善。 结果 对胰岛素无针注射操作流程、常见问题及处理、质量控制与管理、健康教育四大主题达成共识。结论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无针注射操作指引制订过程科学、内容全面系统,可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胰岛素无针注射操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8.
研究证实,新型胰升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可以解决糖尿病治疗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因而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概括了GLP-1的生理作用和长效人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的延长作用机制,同时重点介绍了利拉鲁肽的最新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9.
王慧 《药品评价》2008,5(1):12-13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证明改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2型糖尿病(T2DM)并发症风险,同时表明T2DM是一种渐进的状态,随着B细胞功能的衰退,HbA1c水平逐渐升高。最终在VI服降糖药物治疗不断加强的基础上,许多患者最终需要应用胰岛素治疗。然而,对于当口服降糖药得不到好的疗效时,用哪种胰岛素给药方案仍然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0.
王慧 《药品评价》2008,5(1):14-14
由EASD主席Ferrannini主持的RISC(胰岛素敏感性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关系)研究是关于胰岛素抵抗、心血管危险性及体力活动之间关系的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队列研究,旨在探寻欧洲健康人群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预测因素,以及胰岛素抵抗和(或)B细胞功能衰竭在糖代谢异常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