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6篇
  免费   886篇
  国内免费   343篇
耳鼻咽喉   194篇
儿科学   223篇
妇产科学   307篇
基础医学   926篇
口腔科学   114篇
临床医学   2494篇
内科学   849篇
皮肤病学   159篇
神经病学   396篇
特种医学   321篇
外科学   2529篇
综合类   3066篇
预防医学   625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586篇
  17篇
中国医学   323篇
肿瘤学   34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611篇
  2012年   737篇
  2011年   1018篇
  2010年   1181篇
  2009年   1272篇
  2008年   1301篇
  2007年   1257篇
  2006年   1163篇
  2005年   982篇
  2004年   891篇
  2003年   831篇
  2002年   54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方法]采用常规技术对SD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鉴定,诱导分化和透射电镜分析。[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CD29和CD44,不表达CD11b和CD45;经5-氮杂胞苷和两性霉素B诱导分化后结蛋白和肌球蛋白染色阳性,透射电镜观察有巨噬样,内皮样和成纤维样三类基本细胞。巨噬样细胞表面有胞质突起,胞浆含电子密度高的结晶样包涵体;内皮样细胞靠胞膜边有吞饮小泡,胞浆中有电子密度高的内皮特殊小体;成纤维样细胞呈梭形,较幼稚,细胞器简单,有丰富的糖原和核糖体;经诱导分化的肌样细胞胞浆靠胞膜缘可见无细胞器的条状肌丝区带;细胞间存在胞膜局部紧密连接和胞质突起接合。[结论]传代贴壁生长的为骨髓间质干细胞;超微结构分析显示早期幼稚细胞发育的特征,但各有特点,在不同培养条件诱导下,细胞具备向肌肉和脂肪组织分化的潜能,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2.
肝移植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住院期间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病情况、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征及可能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6年1月至2005年6月间共337例患者的358次肝移植手术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术后住院期间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共58例,发生率16.2%,病死率41.4%。最常见的表现为肝移植脑病(10.3%),次之为癫痫(4.5%)和脑血管疾病(2.8%)。与无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肝移植患者相比,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者的年龄、是否再次肝移植及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住院期间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年龄偏大、再次肝移植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16层CT的各种血管成像方法对胰头静脉弓的正常表现及显示率方法对40例非腹部疾病患者行胰腺静脉期扫描,使用轴位图像、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和容积再现(VR)图像分别评价胰头静脉弓的表现及显示率结果轴位图像、TSMIP和VR显示胃网膜右静脉均为100%,胃结肠干均为80%,右结肠上静脉分别为100%、87.5%、80%;胰十二指肠上后静脉分别为92.5%、65%、40%;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分别为92.5%、62.5%、45%结论使用16层CT,联合轴位、TSMIP和VR图像可以清楚显示胰头静脉弓  相似文献   
8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low tube voltage setting and personalized contrast agent application in 64-row multi-slice 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of pulmonary artery embolism were sequentially enrolled in the study and divided into 3 groups employing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 (1) Regular group included 30 patients using 120 kV and fixed dose of 70 ml contrast agent, (2)Another 30 patients were in 120 kV group, using 120 kV and the contrast amount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 weight (1.0 ml/kg), (3) The remaining 30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100 kV group, using 100 kV and the contrast amount was also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 weight(1.0 ml/kg).Administration of contrast agent was completed within 20 seconds for all the patients, followed by 20 ml of saline.Th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indexes for assessing CT image quality, CT dose index volume (CTDIvol) and effective received dose (ERD) were compared between 120 kV group and 100 kV group; then the contrast media volume, injection rate, objective CT image indexes and subjective indexes for image qualit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100 kV group and regular group.The variance analysis and post hoc test were employed for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 Compared with 120 kV group(3.4± 0.7), the image quality of 100 kV group(5.2±1.8)had higher noise(52.9%), but subjective index for the image quality demonstrated no differences(q=0.272 ,P=0.063)in mediastinum window while CTDIvol and ERD decreased for 34.9%[(9.5±0.0) vs (14.6±0.0) mGy]and 36.8%[(3.8±0.6) vs (2.4± 0.4) mSv].The mean CT values on pulmonary artery of 100 kV group[(269.2±54.7) HU]were 13.4% (31.8/237.4) higher than the 120 kV group[(237.4±62.9) HU],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eornpared to normal group(q=0.172,P=0.260).Conclusion Using low kV setting (100 kV) to reduce radiation dose i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and feasible in 64-MSCT pulmonary angiography.Personalized contrast agent injection ha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for specific patient group.  相似文献   
85.
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tangles,NFTs)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 ,AD)的标志性病理特征之一,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被认为是NFTs形成的关键[1] 。近年来,脑血管因素在AD中的作用备受关注,但是,它们与AD神经病理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2 ,3 ] 。我们通过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制作慢性脑灌注不足(chroniccerebrovascularinsufficiency ,CVI)大鼠模型,观察海马神经元中Ser2 0 2位点磷酸化的tau蛋白(PS2 0 2 tau)、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synthasekinase 3β,GSK 3β)和蛋白磷酸酯酶2A (proteinphosphatase 2…  相似文献   
86.
阴茎背深静脉包埋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5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评价阴茎背深静脉包埋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 (ED)的疗效。 方法 :对 3例静脉性和 2例动静脉混合性ED病人施行阴茎背深静脉包埋术 ,术后随访疗效。 结果 :术后 2个月首次随访 ,3例静脉性ED病人获得满意性交 ,2例动静脉混合性ED病人基本能勃起 ,口服西地那非 5 0mg后可以完成性交。 5例术后随访 3~ 12个月(平均 7个月 )保持以上疗效。 结论 :阴茎背深静脉包埋术创伤小 ,几乎无并发症 ,是治疗静脉性ED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87.
泛素在危重病医学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胸腺组织以外其他组织的提取物也有着与胸腺生成素(thymopoietin)相似的促T淋巴细胞分化的作用;基于这一发现,1975年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的Gideon Goldstein、Margrit Scheid等从牛胸腺中分离纯化出一种参与T、B淋巴细胞分化,分子量在8500左右的多肽,并证明其广泛存在于各类真核细胞中,在各物种间具有高度的结构、功能和免疫学上的相似性;Goldstein等推断这种遗传保守性是其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体现,并将其命名为ubiquitous immunopoietic polypeptide(UBIP),即是后来被人们称为“泛素”(ubiquitin)的物质。虽然,关于这种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泛素(亦被为泛蛋白)是否具有促免疫细胞分化的作用曾存在过争议,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泛素及其对蛋白质的标志修饰(即泛素化,ubiquitination or ubiquityrmtion)除了参与细胞内ATP依赖的选择性蛋白质降解过程(ATP-dependent selective protein degradation,即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还与泛素依赖性的蛋白质分类(ubiquitindependent protein sorting,即膜运输membrane trafficking)等过程有关;它们介导着细胞内蛋白酶体依赖性的和非蛋白酶体依赖性的蛋白降解过程,在细胞分化、抗原呈递、细胞凋亡、热休克反应、炎症反应、蛋白质的翻译转录及相互的作用等细胞内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仅次与磷酸化的、一种重要的蛋白质转录后的修饰过程,它与磷酸化一样都有着功能多、发生迅速的特点,可以通过专门的酶(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on enzymes,磷酸化为磷酸酶)逆转,同时接受着细胞外信号的调节。  相似文献   
88.
胎儿心电图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胎儿心电图(FECG)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孕35周以上住院分娩的产妇100例,产前均作FECG,并同时作胎儿监护无负荷试验(NST)。结果:FECG测试成功率98%,发现异常FECG18%,异常FECG提示胎儿宫内缺氧、脐带受压、羊水混浊。FECG和NST预测脐带受压的异常阳性率分别为67%和27%,预测羊水污染中,异常FECG及NST分别为67%和25%。结论:FECG对脐带受压、羊水污染预测均较NST敏感,能早期反映胎儿宫内缺氧,是反映胎儿在子宫内安危的一种客观检查指标,且操作简单,对母儿均无损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产前诊断的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群 《广东医学》2002,23(8):773-775
产前诊断 (prenataldiagnosis)又称出生前诊断或宫内诊断。是在胎儿出生前 ,应用各种方法检测胎儿的健康状况 ,对患病的胎儿作出诊断 ,进行选择性流产或宫内治疗 ,从而降低先天缺陷儿的出生率 ,达到优生的目的。产前诊断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项重大进步。 1 95 5年 ,羊水细胞被首先用于性染色质检查 ,产前诊断胎儿的性别 ;1 966年 ,经培养的羊水细胞被成功地用于诊断胎儿先天愚型。近 1 0余年来 ,由于超声影像技术的进步及各种实验室检测手段的出现 ,产前诊断技术迅速发展。本文就目前产前诊断的概况作一介绍。1 侵入性产前…  相似文献   
90.
【且的】回顾性评估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腹腔镜与开腹手术麻醉的结局。【方法】同期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行开放手术(A组)和腹腔镜下手术(B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全程监测呼吸和循环状态,术中记录血压、心率,并测定血气值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统计手术、麻醉及复苏时间、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手术、麻醉、复苏、下床、住院时间及出血量腹腔镜手术组均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P〈0.01)。术中循环变化在分离暴露肿瘤时组内、组间变化均有明显差异(P〈0.05),发生血压、心率剧烈波动者A组明显多于B组(P〈0.01),各组循环波动时血浆NE的浓度亦全部明显升高(P〈0.01)。腹腔镜组气腹后pH值低于开腹手术组,PaCO2高于开腹手术(P〈0.05)。【结论】随着术前充分的准备、手术技巧的提高,围术期嗜络细胞瘤手术麻醉的结局及成本一效益比腹腔镜组优于开放手术组,显示术中循环相对稳定、出血少、手术麻醉时间短、恢复快、活动及出院时间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