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6篇
  免费   886篇
  国内免费   343篇
耳鼻咽喉   194篇
儿科学   223篇
妇产科学   307篇
基础医学   926篇
口腔科学   114篇
临床医学   2494篇
内科学   849篇
皮肤病学   159篇
神经病学   396篇
特种医学   321篇
外科学   2529篇
综合类   3066篇
预防医学   625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586篇
  17篇
中国医学   323篇
肿瘤学   34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611篇
  2012年   737篇
  2011年   1018篇
  2010年   1181篇
  2009年   1272篇
  2008年   1301篇
  2007年   1257篇
  2006年   1163篇
  2005年   982篇
  2004年   891篇
  2003年   831篇
  2002年   54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腰椎间盘源性疼痛(discogenic pain)是目前脊柱外科领域的一种常见病。几十年来,人们对于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治疗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最初主要是通过融合手术来稳定病变水平的腰椎、减轻疼痛,但效果并不理想;随着人们对其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和微创技术的发展,一些微创手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如腰椎间盘热凝治疗术,近年来悄然兴起并因其微创、安全等优点,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2.
钡灌肠和CT及MRI对结直肠癌诊断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钡灌肠(BE)、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结直肠癌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4例经临床拟诊结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39例行BE检查,31例行螺旋CT检查,42例行MRI检查。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54例。BE、CT和MRI对结直肠癌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96.9%、96.2%和97.1%;准确度分别为92.3%、83.9%和90.5%。CT和MRI对结直肠癌T分期诊断的准确度分别为73.1%和82.9%。结论BE是结直肠癌的基本影像学检查方法,CT和MRI是BE必要的补充检查手段,BE加MRI是诊断结直肠癌的优选组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3.
术后镇痛10年后的质量控制探讨:1168例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术后镇痛的现状,探讨术后镇痛的质量控制问题。方法 回顾近3个月1168例术后镇痛所采用的镇痛方法和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方法,了解镇痛效果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镇痛效果和副作用发生率的有关因素,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90%采用了连续硬膜外镇痛法,配方主要是小剂量吗啡复合低浓度布比卡因或罗比卡因,静脉镇痛主要采用吗啡复合氯诺昔康。预防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方法有5-HT3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或阿扎司琼),氟哌啶,地塞米松等,单用或复合应用。连续硬膜外镇痛需要补救镇痛者约5%,静脉镇痛补救镇痛者约10%。PONV总体发生率低,妇科开腹手术低至20%,女性非妇科手术低至10%,剖宫产术低至1%,使用氟哌啶使妇科手术PONV降低约50%。1例高龄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2%,经停药、吸氧等处理好转。硬膜外导管脱落0.5%。瘙痒、头晕等并发症小于5%。通过补救镇痛,及时处理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在90%以上。结论 硬膜外镇痛方法效果优于静脉镇痛方法,适度镇痛,减少镇痛药量,增加安全性,重视PONV的预防,及时处理镇痛不足和副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术后镇痛质量控制的可行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34.
关于炎性肠病营养治疗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主要指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国外学者早在30年前已开始对IBD的营养治疗进行专门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营养治疗在IBD的各个阶段均具有重要的治疗及辅助治疗作用。一、营养支持在治疗IBD中的基本治疗作用70年代初即有人观察营养治疗对CD的基本治疗作用,1984年报道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CD急性期要素饮食具有与类固醇类同样的作用;随后的几个研究也支持该结论;然而Meta分析提示类固醇为主的标准方案仍优于单纯的营养治疗犤1犦。进一步的研究需要采用多…  相似文献   
35.
1引言人类脑电活动的混沌特性具有神经生理基础,神经元是高度非线性组织,他们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神经网络,他是产生脑电活动的物质基础。脑电活动是神经元动作电位的时空累积,加之人脑中巨量的神经元及更多数量的神经连接,使得脑电波信号表现出混沌行为。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内神经元过度兴奋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短暂的部分或整个脑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癫发作时脑电活动发生显著变化,出现性放电,这一非线性系统的各种特征量随之也产生变化。目前,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血清 腹水白蛋白梯度 (SAAG)、腹水血清白蛋白比值 (A/S)、腹水胆固醇 (CHOL)对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 5 3例腹水患者的腹水及血清 ,按最终诊断分为四组 ,分别测定血清白蛋白、腹水白蛋白及腹水胆固醇 ,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恶性腹水SAAG( 14 0 2± 8 2 9) g/L与良性腹水SAAG( 18 78± 7 31)g/L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 ;恶性腹水CHOL浓度 ( 1 5 9±1 0 7)mmol/L与良性腹水CHOL浓度 ( 0 86± 0 6 9)mmol/L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腹水CHOL、SAAG、A/S在鉴别良恶性腹水中的敏感性分别为 83 3%、5 0 %、83 3 % ,特异性为 71 4%、94 3 %、74 3% ,准确性为 75 5 %、79 2 %、77 4%。【结论】SAAG在鉴别良恶性腹水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 ,尤其是其特异性较高 ;但在区分肝癌腹水和肝硬化腹水不如腹水胆固醇的敏感 ;SAAG和腹水胆固醇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性 ,可作为临床鉴别良恶性腹水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37.
1997年1月-2005年6月,我科共收治腰部刀刺伤患者65例。现将其中经腰肋部斜切口(lumbocostal oblique in- cision)探查的2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高血压大鼠心肌中MMP-2的蛋白表达及其RAS阻断后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T1-ant)单独与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大鼠心肌中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8周龄的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随机分成5组:SHRSP对照组、安慰剂组、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及缬沙坦与苯那普利联用组。另外,取8只雄性8周龄的京都Wistar大鼠(WKY)作为对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WKY以及SHRSP左室心肌中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SHRSP的收缩压(SBP)、左室质量指数(LVMI)、胶原容积分数(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左室心肌MMP-2蛋白表达较同龄的WKY显著增高。给予苯那普利、缬沙坦单独或联合治疗后SHRSP的LVMI、CVF、PVCA、左室心肌 MMP-2蛋白表达都显著降低。苯那普利、缬沙坦单独应用时的效果没有差异,而联合应用的效果更显著。[结论]SHRSP左室心肌中MMP-2蛋白表达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后MMP-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苯那普利、缬沙坦逆转高血压心室重塑的作用可能部分通过下调MMP-2蛋白表达而实现;苯那普利和缬沙坦都能降低SHRSP的血压以及逆转其左室重塑,而联合用药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39.
水飞蓟素对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对脑缺血性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造成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观察水飞蓟素对脑匀浆液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表达量。结果:水飞蓟素在显降低缺血大鼠脑组织中NO、NOS含量的同时,明显缩小了梗死面积。结论:水飞蓟素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对脑缺血损伤有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子宫恶性肿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探讨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1月至2003年7月住院治疗的子宫恶性肿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的临床资料。【结果】同期治疗的子宫恶性肿瘤642例,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2.8%),平均年龄55.5岁,主要临床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或/和阴道异常排液。所有患均手术或手术 辅助治疗,术后病理报告子宫内膜腺癌I期15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Ⅲ期1例,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合并子宫腺肌症11例。内异症病灶9例发生非典型增生(7例为部分轻.中度非典型增生,2例为中.重度非典型增生)。随访至2003年11月,平均随访48个月,2例死亡,1例失访,余13例存活。【结论】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子宫恶性肿瘤分期早,恶性度相对较低,其重度非典型增生有恶变倾向,应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