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2篇
临床医学   169篇
内科学   27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673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5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研究景怀奇徐建国邵祝军姜淑贤马烨武素怀尚德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enterocolitica,Ye)是人类和动物肠道致病菌。近年来国际上对该菌的研究已引起高度重视,其原因不仅在于该菌能引起腹泻,还由...  相似文献   
102.
103.
广东省首次发现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健之  郭衍 《疾病监测》1998,13(8):285-289
本文采用微量间接免疫荧光方法首次在广东省大埔县、平远县和梅县1012名健康人中进行了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三县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的感染率平均为16.99%,其中大埔县为28.47%、平远县为20.46%、梅县为6.8%;康氏立克次体的感染率平均为22.63%,其中大埔县为27.78%、平远县为13.42%、梅县为25.59%;三县小蛛立克次体的感染率平均为18.28%,其中大埔县为21.88%、平远县为18.80%、梅县为15.49%。健康人群血清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IgG抗体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未见有性别、年龄和职业的差别。上述结果提示在广东省大埔县、平远县和梅县可能存在有斑点热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04.
为比较两株大肠杆菌对消毒剂与冷热的抗力,进行了悬液抑菌抑菌、杀菌试验、结果,碘伏.醋酸氯已定同忆乙醇一样,对大肠杆菌8099株和ATCC11229株最小抑菌浓度或最小杀菌浓度均相近;在4℃放置1~7d,大肠杆菌8099株的存活率为95.40%-85.44%,ATCC11229株者为92.40%-79.74%,差异尤显著性(P>0.05);经100℃作川1~5min,两株大肠杆菌的死亡率相同(均为99.99%~100%);以56℃作用5~30 min 或80℃作用1-10min,8099株死亡率分别为50.8%-99.68%与99.76%-99.99%,ATCC11229株死亡率分别为78.80%~99.96%与99.85%-100%,8099株死亡率均低于ATCC11229株。表明大肠杆菌8099株对湿热的抗力强于ATCC11229株.  相似文献   
105.
106.
羊种布鲁氏菌16M不同生物型及非典型株间微孔蛋白结构存在着规律性的变化。光滑型菌外膜上的脂多糖不同程度的脱落导致16M光滑型向16M中间过渡型与粗糙型转变,表现为16M中间型与粗糙型微孔蛋白SDS-PAGE电泳谱型与16M光滑型的谱型基本相同,仅有清晰程度与单体迁移的改变。与此对照羊种光滑型布鲁氏菌微孔蛋白自身的变异,是羊种布鲁氏菌在光滑型基础上向非典型株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7.
我们于1992年在辽宁省桓仁县开展莱姆病动物宿主调查时,从黑线姬鼠的胎鼠肝中分离到1株伯氏疏螺旋体,命名为辽6。该分离株与单克隆抗体H5332、H9724反应良好,与H6831不反应(B31株均反应),分离株与国际标准株B31(分离自美国达敏硬蜱)比较,其抗原性质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从黑线姬鼠的胎鼠中分离到伯氏疏螺旋体为世界首次报告,证明该螺旋体在小型野鼠体内可能存在经胎盘的垂直传播过程,此种传播途径在维持莱姆病自然疫源地的连续存在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8.
从全国范围看 ,鼠传疾病的防治一直是值得关注并努力实践的任务。在众多鼠传疾病当中 ,名列甲类传染病首位的鼠疫虽然年发病人数不多 ,但潜在威胁很大 ,而且近年来呈现出异常征候 ,必须重视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近 10余年来 ,年发病数万 ,现实威胁不容忽视 ;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人数起伏较大 ,但也有过年发病 10余万人的记录 ,应该纳入防治日程。从鼠密度方面看 ,随着生产和生活的发展、提高 ,鼠类的食物和隐藏条件总体上得到改善 ;加之环境破坏往往使鼠类的危害加重 ,鼠密度保持着上升的态势。另一方面 ,灭鼠工作由于组织管理不能适…  相似文献   
109.
全沟硬蜱是我国北方地区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传播媒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我国北方地区莱姆病螺旋体的生物媒介—蜱的种类、带菌状况及在传播莱姆病中的作用。用布旗法和动物诱捕法在山林地区采集蜱,分类鉴定,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查蜱中肠带菌率,BSK培养基分离病原体,单克隆抗体鉴定菌株。调查蜱叮咬率与人群莱姆病感染率、患病率以及蜱的季节消长与莱姆病慢性游走性红斑(ECM)病例发生的季节性关系。在北方10省(市、区)共采集到10000多只蜱,分属为2科7属11种,以全沟硬蜱为优势种,占80%~95%。4种蜱的中肠携带莱姆病螺旋体,全沟硬蜱的带菌率高达20.00%~45.00%。从4种蜱分离到98株莱姆病螺旋体,其中90%以上是从全沟硬蜱分离的。全沟硬蜱叮咬率高的人群,莱姆病的感染率和患病率也高。全沟硬蜱的季节消长与ECM发生的季节性相一致。证实我国北方地区至少有4种蜱的中肠内携带莱姆病螺旋体,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媒介是全沟硬蜱。  相似文献   
110.
疫区灭鼠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疫区灭鼠是预防和控制鼠源疾病的重要措施,但近年来开展规模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疫区灭鼠要求高,必需面积大,质量高,维持久,目标准,才能收到良好的流行病学效果。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和条件,越来越不同于过去,沿用过去的做法越来越难。因此,必须转变观念,从疫区灭鼠的定位、策略、方案、经费、体制等方面作相应的调整。既考虑需要,又照顾可能,以提高措施的可行性,发挥它在现有条件下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