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5篇
  免费   734篇
  国内免费   42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9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04篇
内科学   482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07篇
预防医学   3702篇
药学   109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445篇
  2007年   575篇
  2006年   534篇
  2005年   456篇
  2004年   365篇
  2003年   360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进行NuchSens HIV-1 QT和Amplicor HIV-1 monitor 1.5检测相同临床样品HIV-1病毒载量值之间的比较研究。方法收集临床样本82份,使用两种方法测定病毒载量,对病毒载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未测到核酸的和两种方法病毒载量对数值之差小于0.5的占88.9%;用△log10 VL〈0.5的56份样本统计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56。结论NucliSens HIV-1 QT和Amphcor HIV-1 monitor 1.5两种方法测定的HIV病毒载量值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追踪观察HIV-1新发感染者体内CRF07_BC重组毒株膜蛋白基因的变异性.方法 从HIV-1感染者血浆中提取总RNA,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获得HIV-1 gp120全长及C2-C5区段基因.纯化后装入T载体,转化至Top10大肠埃希菌内增殖,通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阳性克隆,运用PCR方法进行鉴定,最后对所获得的目的克隆测序.结果从两个感染者血浆样品中获得感染后半年到2年半间多个时间点的gp120基因克隆共135个及gp120基因C2-C5区段克隆15个,分析显示这些克隆均为HIV-1 CRF07_BC亚型.随感染时间的延长,HIV-1 env基因的离散率与多样性均有增加的趋势.env基因同义突变与非同义突变比较结果显示,C1、C3与V4区段非同义突变比率比gp120基因的其他区域都高.基因多态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同一时间点内不同毒株基因在不同区段的变异是不同的,基因多样性介于0与0.066±0.028之间.结论 随着患者感染时间的推移,HIV-1膜蛋白基因的变异逐渐增大.C1、C3和V4区的高突变率提示,该基因区可能是HIV-1病毒生存与宿主免疫压力相互作用的主要位点.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塞姆利基森林病毒(Semliki forest virus,SFV)衣壳蛋白5’翻译增强区对基于该病毒复制子的HIV Gag DNA疫苗抗原表达水平和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将SFV衣壳蛋白(capsid,C蛋白)基因的5’端102bp翻译增强区插入到SFT复制子DNA疫苗载体pCMV-Rep的SFV亚基因启动子下游,得到DNA疫苗载体pCMV-RepC。将删除ATG的HIV-1 gag基因插入pCMV-RepC,使gag编码区与翻详增强区融合,得到DNA疫苗质粒pCMV-RepC-gag。同时,构建携带未融合翻译增强序列的DNA疫苗质粒pCMV-Rep-gag。Western blot检测翻译增强序列对Gag表达水平的影响。用上述两种DNA疫苗分别免疫BALB/c雌性小鼠,ELISA检测Gag特片的抗体反应,ELISPOT和细胞内因子染色技术检测细胞免疫应答。结果衣壳蛋白5’翻译增强区增强了Gag表达水平,对体液免疫应答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强了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论SFVC蛋白翻译增强区能显著提高SFV复制子DNA疫苗的抗原表达和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心。  相似文献   
44.
中国首批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病人入组情况及治疗维持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中国首批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病人数量变化情况并计算其治疗维持率。方法:使用美沙酮维持治疗管理系统软件收集中国首批8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数据,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结果:除浙江舟山门诊、广西南宁门诊和贵州织金门诊以外,其余5个门诊的在诊病人数均在6个月以内超过100人。首批8个门诊6个月及12个月的平均维持率分别为63%和48%,其中个旧门诊6个月及12个月的治疗维持率均列8个门诊之首,分别为84%和65%。结论:中国首批8家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门诊运转平稳,但仍需要提高病人治疗维持率。  相似文献   
45.
抗HPT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抗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HPT)的单克隆抗体(McAb),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转基因作物中该选择标记基因HPT编码蛋白的方法。方法:用基因重组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HPT)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cAb。选择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与兔抗HPT多抗配对,建立双抗夹心ELISA检测HPT抗原。结果:筛选出四株稳定分泌抗HPT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IgG亚类鉴定均为IgG1,ELISA检测证实单抗可特异性识别细胞培养上清、重组子菌体裂解产物中及纯化出的HPT蛋白。结合位点测定实验表明4株单抗是针对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与多克隆抗体组成双抗夹心ELISA法,均可较好地检测到HPT抗原。检测的灵敏度为30ng/ml,且与别的无关抗原无交叉反应性。结论:4株杂交瘤细胞株特异性好,亲和力强,组成双抗夹心ELISA法可用于快速、灵敏检测HPT抗原。  相似文献   
46.
中国恒河猴(Macaca mulatta)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恒河猴外周血中CD4 CD25 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分布频率。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对50只中国恒河猴外周血CD4 CD25 T淋巴细胞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所有被检测的恒河猴个体中均存在明显的CD4 CD25 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25 T淋巴细胞大约占CD4 T淋巴细胞的9.1%(变化范围为2.6%~18.1%);其中CD4 CD25highT淋巴细胞约占2.5%(0.3%~5.5%)。对不同年龄和性别个体中CD4 CD25 T淋巴细胞频率的初步分析未发现统计学上有年龄或性别差异。结论:中国恒河猴可用于与CD4 CD25 T细胞相关的人类疾病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对中国人群肝癌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为肝癌的防控和卫生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系统地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发表的中国人群肝癌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自数据库建立到2021年5月1日的所有中英文文献。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价文献质量,用R 4.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文献1799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最终有53篇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癌的危险因素按照其关联性由强到弱依次为:HBV感染、肝病史、精神因素、HCV感染、癌症家族史、糖尿病、食用霉变食物、饮酒、吸烟、饮用不洁水源,合并 OR值最高为9.79(95%CI:7.93~11.65),最低为1.32(95%CI:1.08~1.56)。饮茶为保护因素,合并OR值为0.28(95%CI:0.17~0.39)。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检验与剪补法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整体上敏感性低,发表偏倚控制较好。结论 病毒感染、肝病史、饮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为我国人群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饮茶为保护因素。建议积极接种乙肝疫苗,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加强肝癌的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48.
  目的  了解1982年与2012年中国6~17岁儿童膳食能量摄入和能量的营养素来源及变化特征。  方法  分析1982年全国营养调查和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简称“2012年营养调查”)中参加膳食调查的6~17岁儿童的膳食摄入情况。1982年的膳食信息连续5 d采用家庭食物称重记账法收集,2012年的膳食信息连续3 d采用24 h膳食回顾与3 d家庭油、盐、调味品称重相结合方法收集。  结果  从1982年到2012年,中国6~17岁儿童膳食能量日平均摄入量由(2 216.5±19.0)kcal/d下降至(1 766.4±30.6)kcal/d(t=45.05, P<0.001);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3.7±0.4)%下降至(55.5±0.6)%(t=102.10, P<0.001);蛋白质供能比由(10.8±0.1)%增加至(12.3±0.2)%(t=-33.40, P<0.001);脂肪供能比由(15.2±0.3)%增加至(33.2±0.5)%(t=-105.22, P<0.001)。脂肪供能比超过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上限(30%)的6~17岁儿童比例由1982年的6.1%增加至2012年的59.8%。  结论  2012年和1982年相比中国6~17岁儿童膳食能量摄入水平下降,三大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例发生变化,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减少,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增加。应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力量广泛开展营养宣传教育,引导6~17岁儿童合理饮食,调整城乡6~17岁儿童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了解中国农村地区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控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84 509名≥18岁居民,其中10 241名农村现在吸烟者纳入研究。采用χ2/F检验对戒烟意愿与人口学信息、烟草使用情况、烟草相关危害知识的认知、慢性病患病情况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453名(37.46%)考虑在未来12个月内戒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偶尔吸烟者的戒烟意愿高于每天吸烟者(OR=0.693,95%CI:0.494~0.971),每天吸烟量<1包者的戒烟意愿高于≥1包者(OR=0.628,95%CI:0.511~0.771),12个月内有戒烟经历者的戒烟意愿高于12个月内未戒过烟的现在吸烟者(OR=0.438,95%CI:0.357~0.537),烟草危害认知程度高者戒烟意愿更高(OR=1.056,95%CI:1.028~1.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农村地区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与吸烟状况、吸烟量、戒烟情况、烟草危害认知有关。建议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宣传,提供简短的戒烟干预,提高农村现在吸烟者的戒烟意愿。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我国≥40岁吸烟人群烟草依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广泛开展戒烟干预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5个监测点,以面对面询问调查的方式收集≥40岁居民吸烟和烟草依赖的相关变量。应用复杂抽样加权估计我国≥40岁现在吸烟和现在每日吸烟人群烟草依赖率及其95%CI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分析现在吸烟者22 380人,现在每日吸烟者19 999人。≥40岁现在吸烟人群的重度烟草依赖率为31.1%(29.3%~32.9%),其中男性为32.0%(30.2%~33.9%),高于女性17.6%(13.4%~21.7%);乡村为32.7%(30.2%~35.2%),高于城镇;40~59岁年龄组重度烟草依赖率较高,为33.3%(31.3%~35.2%)。≥40岁现在每日吸烟人群的重度烟草依赖率为35.0%(33.0%~37.0%),男性为35.8%(33.8%~37.8%),女性为22.0%(16.8%~27.2%)。在现在吸烟人群和每日吸烟人群中,文化程度越低,重度烟草依赖率越高;18岁以前开始吸烟者重度烟草依赖率明显高于18岁及以后开始吸烟者;有慢性呼吸道症状者的重度烟草依赖率明显高于无症状吸烟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和非患者的重度烟草依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吸烟者的重度烟草依赖率略低于非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中部和东部地区、40~59岁年龄组、从事农林牧渔水利、生产运输和商业服务职业、文化程度低、18岁以前开始吸烟者患重度烟草依赖的风险高。结论 我国≥40岁吸烟人群的重度烟草依赖水平较高,戒烟干预服务客观需求巨大,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戒烟干预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