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17篇
  免费   3912篇
  国内免费   2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1238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671篇
内科学   4539篇
皮肤病学   108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736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1282篇
预防医学   1218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88篇
  15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196篇
  2024年   214篇
  2023年   680篇
  2022年   565篇
  2021年   708篇
  2020年   588篇
  2019年   698篇
  2018年   779篇
  2017年   476篇
  2016年   640篇
  2015年   743篇
  2014年   999篇
  2013年   1126篇
  2012年   1368篇
  2011年   1520篇
  2010年   1499篇
  2009年   1522篇
  2008年   1460篇
  2007年   1608篇
  2006年   1470篇
  2005年   1330篇
  2004年   1065篇
  2003年   1063篇
  2002年   43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51.
目的 构建HPI毒力岛缺失的EAggEC17-2突变株,初步研究EAggEC菌株携带的耶尔森菌HPI毒力岛合成铁载体Ybt的功能。方法以EAggEC17-2为出发菌株,irp8基因部分序列作为同源重组的一侧序列,irp5基因序列作为同源重组的另一侧序列,中间插入有氯霉素(Can)抗性基因(cat基因)标记。通过接合转移和同源重组,构建了缺失约24kb的HPI毒力岛功能核心区区域EAggEC17-2的仝岛缺失株EA85。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ACS)检测指示菌株WA-CS irp1::KN(pC3G3.3N)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对EA85缺失株和出发菌株进行了合成Ybt的功能比较研究。结果成功构建了EAggEC17-2HPI全岛缺失株EA85。EAggEC17-2菌株具有表达Ybt的功能,而缺失株EA85丧失了合成Ybt的能力。结论EAggEC17-2HPI毒力岛的缺失,使Ybt的合成彻底阻断。EAggEC17-2具有的合成Ybt的功能是由其染色体携带的HPI毒力岛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2.
目的了解含有EB病毒潜伏膜蛋白2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Ad5F35-LMP2),免疫恒河猴的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的效果。方法分别使用高剂量(1.5×1010TCID50/只)、中剂量(1.5×109TCID50/只)、低剂量(1.5×108TCID50/只)Ad5F35-LMP2重组腺病毒,同时设对照组(PBS4.0ml/只)。肌内注射免疫恒河猴,每个月一次,共免疫3次,第0、4、8、12周时使用Elispot方法检测猴外周血EBV-LMP2细胞毒性T细胞应答,同时应用免疫酶方法检测血清中LMP2抗体。结果3个剂量Ad5F35-LMP2腺病毒免疫恒河猴均可以诱导出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及一定的抗体应答,免疫应答水平的高低与病毒剂量的高低有一定的关系,较高剂量产生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水平比低剂量的高。结论Ad5F35-LMP2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疫苗可以有效的诱导恒河猴产生EBV-LMP2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3.
目的建立一种类似于PCR的蛋白质扩增方法-蛋白错误折叠循环扩增技术(PMCA),用于朊病毒病脑组织中PrPSc的检测。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羊瘙痒因子263K毒株原液与正常仓鼠脑组织匀浆混合,经反复孵育/超声,共10~15个循环。WesternBlot检测扩增产物中蛋白酶K抗性PrPSc信号。结果在本研究试验体系下,263K毒株可以利用仓鼠脑组织为基质在体外迅速复制。所建立的PrPSc-PMCA技术可检测到10-5稀释的毒株原液中的PrPSc。与常规的脑组织免疫印记方法相比,敏感度提高了105~106倍。研究还显示PrPSc还可利用小脑和脑干为基质进行体外扩增复制。结论成功建立了PrPSc-PMCA技术,为朊病毒病的早期诊断和朊病毒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食管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我国河南地区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HPV L1通用引物GP5+/6+、HPV16E6和HPV18E6型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林州市食管癌组织中HPV存在状况.结果 31例食管癌组织中,29例检测到HPV阳性,阳性率为93.5%;其中19例检测到HPV16 E6基因,阳性率为61.3%,8例为HPV18 E6基因阳性,阳性率为25.8%,5例HPV16E6和18E6基因均阳性,为混合感染.HPV16和18型阳性率为71.0%.结论 我国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组织中有HPV存在,并且HPV感染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了解2008年北京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中耐药株传播水平,为耐药监测和临床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参照WHO提出的HIV耐药警戒线调查方法(HIV drug resistance threshold survey,HIVDR-TS)指导方案,收集6个月内检测发现的60~70名小于25岁的感染者血浆样本,检测HIV-1 pol区亚型及耐药基因型,并计算耐药株检出率、评价传播水平.结果 61份符合要求的样本共获得50个有效pol区序列.感染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占62%;亚型分布以B(42%)、CRF01_AE(28%)、CRF07_BC(26%)3种为主.出现1例针对P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2%(1/50);出现1例针对NRT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2%(1/50);未出现针对NNRT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0.蛋白酶(PR)区和逆转录酶(RT)区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均为2%,均属于低度传播范围(<5%).结论 北京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中出现PR和RT区的耐药突变株,传播水平尚处于低流行状态,现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可行的,治疗前尚不需要进行大规模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156.
目的 检测中国儿童孤独症患者的特征性染色体改变。方法 应用高分辨G带和人工细菌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荧光原位杂交(flou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68例中国儿童孤独症患者的染色体改变。结果 用G带分析观察到有染色体改变的4例患者,分别为1例t(4;6)(q23-24;p21)、1例21p 和2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BAC FISH进一步证实易位病例,而且更精确[t(4;6)(q25-26;p21-1)];涉及7号、15号、2号染色体的BAC FISH均未观察到文献中报道的染色体改变;而9号染色体的臂间倒位和21p 因无BAC克隆而无法证实。结论 用G带和BAC FISH发现少数中国孤独症患者有染色体改变,但远没有文献中报道的10%~48%那么高。BAC FISH有助于精确地确定染色体易位断裂点。  相似文献   
157.
目的进行NuchSens HIV-1 QT和Amplicor HIV-1 monitor 1.5检测相同临床样品HIV-1病毒载量值之间的比较研究。方法收集临床样本82份,使用两种方法测定病毒载量,对病毒载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未测到核酸的和两种方法病毒载量对数值之差小于0.5的占88.9%;用△log10 VL〈0.5的56份样本统计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56。结论NucliSens HIV-1 QT和Amphcor HIV-1 monitor 1.5两种方法测定的HIV病毒载量值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比较RIDASCREEN Norovirus 3rdGeneration kit(R-biopham AG,darmstadt,Germany)(必发试剂盒)与IDEIA NLV kit(DAKOCytomation.,Ely,UK)(dako试剂盒)两试剂盒检测诺如病毒效果.方法 用此两种试剂盒以及RT-PGR方法 对长春和广州两地的308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各检测一遍.对RT-PCR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序列对比以确定型别.结果 以RT-PCR方法 为金标准,必发试剂盒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6.10%和93.51%,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是83.14%和98.63%;dako试剂盒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5.83%和95.76%,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是87.34%和98.69%.结论 必发试剂盒因为具有满意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特异度,应该成为ELLSA检测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9.
目的 了解2株从人分离出的H9N2亚型毒株内部基因特性,并弄清其来源。方法 用RT-PCR扩增目的基因,用P^CEM-T Vector(美国Promega公司),4℃过夜连接,重组质粒转入dH5a细菌,筛选阳性菌落,酶切鉴定,送六合通公司自动测序。然后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 2株测定毒株内部基因均为G9基因系,它们相互间除PA基因有差异外,其余5个基因均相同。结论 2株测定毒株的基因组均为G9基因系,它们是由携带不同基因特性H9N2毒株的禽群分别直接感染人,而不是来自同一禽的H9N2亚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6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表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数量及表型的改变,并对其与肝功能、乙肝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检测37例慢性乙肝患者和21例健康人肝功能及血清HBV DNA水平,并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进行体外诱导培养,促使其发育成DC,计数其数量并检测膜表面分子的变化。分析DC数量及表型与肝功能、乙肝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乙肝患者的树突状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且其膜表面分子CD83、CD86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在慢性乙肝患者中,DC数量、DC膜表面分子CD83和CD86与血清HBV DNA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与肝功能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存在DC数量减少及成熟障碍,这种改变与肝内炎症反应程度不相关,但与乙肝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的复制水平呈负相关,提示DC参与慢性乙肝患者体内HBV的清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