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6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傅罡 《疾病监测》2007,22(4):278-281
目的 阐述中国西部地区传染病和应急突发事件网络直报计算机装备项目督导结果及相关问题讨论.方法 组织国家督导组,在每个项目省听取省级项目汇报,随机抽取4%项目点,采用电话调查及现场调查方式.结果 共抽取了90个地级单位中的220个县的640个项目点,其中现场调查133个、电话询问507个.现场调查合格率达90%,电话询问受客观条件不足的影响较大,合格率为60%.结论 项目总体情况良好,个别项目点存在设备分配不当,培训不到位的情况,西部省份的网络直报能力有很大提升,但其总体的信息化水平仍然偏低,需要继续扶持与改善.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描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标准编码系统设计和管理机制,分析标准编码系统的应用现状和效果,探讨标准编码在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集标准编码系统收集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各业务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效果,查阅相关文献研究标准编码系统存在的问题。结果 标准编码系统承担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上所有业务子系统基础信息编码和业务信息编码的创建和管理工作,是各业务子系统信息共享与交互的桥梁和纽带。但因业务需求的发展与标准建设和完善不同步,标准编码系统并不能满足平台各业务子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交互的需要。结论 互联网+大背景下,对卫生信息的跨地区、跨机构、跨行业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修路、架桥或者开辟系统间新航线,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3.
乡村一体化管理对农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进行 ,在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卫生管理形式 ,乡村一体化管理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就目前观察到的现象来说 ,乡村一体化管理在挽救、巩固和加强乡镇卫生院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但作为以卫生服务供方垄断为特点的乡村一体化管理来说 ,其对农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本研究以乡村一体化管理卫生系统作为垄断模型与非一体化管理卫生系统作为竞争模型相比较 ,采用集中指数对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进行评价。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与基本情况描述2 0 0 1年 7月 ,课题组分别在山东沾化县、诸城市、寿光市进…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通过对全国省、地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基础设施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为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统一设计的调查方案和问卷,分级培训,在线网络填报收集数据方式,对全国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调查。主要对机房、网络、服务器、独立存储、安全设备等方面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国共有2354个疾控机构拥有机房;机房专用设备配置率不高,其中县级机构不足20%;61.8%的机构建有局域网;超过90%的机构接入公用互联网,13.0%的机构分别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和卫生系统专网;每百名职工拥有计算机50.4台;平均拥有服务器1.4台,磁盘阵列O.3套;网络安全设备配置率不高,上网管理设备、入侵检测与防御配置率均在60%以下;省、地市、县区不同级别机构信息基础设施情况存在显著差别。结论:省、地市、县区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机房、网络、服务器、独立存储、安全设备方面存在总体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经费投入不足和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特别是系统安全存在漏洞,迫切需要加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系统规划和建设,合理配置信息基础设施,加强政策和经费等措施保障,做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05.
伤害基础性信息收集工作尤为重要.伤害信息来源中,以社区调查信息量最大,包括所调查的居民从伤害发生到死亡的所有伤害病例资料,可以计算发生率.本研究对浙江省社区居民伤害发生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了解江苏省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4-2010年江苏省细菌性痢疾病例及菌痢菌型分布数据作回顾性分析,对发病率和构成比的趋势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4-2010年江苏省细菌性痢疾年均发病率为17.40/10万,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每年6~9月份为本病流行高峰期,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较高,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男女性别比为1∶0.79,职业构成中以散居儿童、农民、学生、工人为主。菌群构成中,福氏志贺菌检出率逐渐下降,而宋内氏志贺菌逐渐上升,且福氏志贺菌优势菌型也在不断变化。结论江苏省菌痢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因为流行因素广泛存在,流行菌型不断变迁,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信息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现状和问题,为十二五规划提供建议。方法通过在线调查方式对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进行调查。结果近年来我国疾控机构信息化人才队伍人员在数量和质量(年龄、学历和职称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提升,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从人员绝对数量来看,与医疗机构相比有一定差距;其次,人才队伍发展不平衡;然后是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结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化人才队伍数量和质量还有待提高,建议在提高现有信息化人才素质同时,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0~14岁社区儿童哮喘患病率及其哮喘相关症状的临床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城市社区儿童哮喘预防与控制适宜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9年1-6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所属的德胜社区和西长安街社区共3 886名0~14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北京市西城社区O~14岁儿童中,112例儿童曾经被医生诊断为哮喘,患病率为2.88%,>5%的儿童表现有运动和/或夜间喘息咳嗽症状,>4%的儿童近1年内至少患6次呼吸道感染,曾诊断鼻炎和湿疹的儿童分别为11%和21%.结论 北京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在近20年间呈现增加趋势,托幼儿童是哮喘新发病例的主要人群,近1年内现患哮喘相关症状的城市社区儿童可能高于经临床就诊和诊断的儿童.  相似文献   
109.
本文通过综述数字医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发展卫生信息化的目的意义,进一步阐述了信息化公共卫生的应用模式。并以信息化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技术路径,提出了公共卫生信息化关键技术平台建设。认为获得国家人群健康核心战略信息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必须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在国家统一标准、规范的前提下,技术应用多样化,落后与先进并存,电子化与信息化并存,并逐步实现医疗机构的数字医学转化和公共卫生信息化。  相似文献   
110.
Objective To study main risk factors that cause foodborn diseases in food catering business.Methods Data from references and investigations conducted in food catering unit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models which based on @ Risk 4.5 with Monte Carlo method referring to food handling practice model(FHPM)to make risk assessment on factors of food contamination in food catering units.The Beta-Poisson models on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to Salmonella(developed by WHO/FAO and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and Vibrio parahaemolyticus(developed by US FDA)were used in this article to analyze the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of pathogens.Results The average probability of food poisoning by consuming Salmonella contaminated cooked meat under refrigeration was 1.96×10-4 which was 1/2800 of the food under non-refrigeration(the average probability of food poisoning was 0.35 at room temperature 25℃).The average probability by consuming 6 hours stored meat under room temperature was 0.11 which was 16 times of 2 hours storage(6.79×10-3).The average probability by consuming contaminated meat without fully cooking was 1.71 X 10-4 which was 100 times of consuming fully cooked meat(1.88×10-6).The probability growth of food poisoning by consuming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contaminated fresh seafood was proportional with contamination level and prevalence.Condusion The primary contamination level,storage temperature and time,cooking process and cross contamination are important factors of catering food saf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