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90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10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501篇
预防医学   15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5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5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糖蛋白D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构建、制备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D重组质粒DNA疫苗,初步检测其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效果,为HSV-1新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用PCR的方法从HSV-1病毒基因组中扩增糖蛋白D(glycoprotein D,gD)基因,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体外转染真核细胞COS-7,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达产物;于BALB/C小鼠后腿胫前肌注射免疫,0、2周名免疫1次,100μg/次。初次免疫后0,2,4,6周眼眶采血,ELISA间接法检测抗体。结果:重组质粒酶切出相应大小片段,经测序证实为HSV-1gD序列。Western blotting证实能够在体外真核细胞中表达。免疫小鼠后,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滴度1:2000。结论:HSV-1gD重组质粒DNA有可能作为HSV-1的DNA疫苗,用于防治HSV-1感染及其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92.
目的 通过增加微卫星位点密度、扩大样本量、对以前定位到1号染色体上的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易感基因研究结果进行验证。方法 运用基因组扫描的方法,经多重PCR、电泳、GeneScan及Genotyper程序分析获取位点信息,最后经参数及非参数连锁分析,得到相关的P值、NPL值(Z值)。结果 共扫描了5个区域34个位点,检出约12000个基因型。经GENEHUNTER 2.0软件分析,其中的8个位点可能与糖尿病相连锁(P<0.05,NPL值最大为2.17),它们分布于3个区域,尤其是第1个区域(1 p36.3-1p36.23),其每一个位点都显示与糖尿病相连锁,前后分布于1个长达16.9cM的范围内。另外2个区域未检出阳性结果。结论 证实了全基因组扫描所获得的结果。尤其是,在所研究的1P末端区域,所有研究位点都显示与疾病连锁,这些位点分布在一个很宽的范围内,提示该区域可能蛰伏着多个糖尿病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93.
一个参与血糖调节的新基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克隆血糖调节基因。方法按本室以往建立的方法制备大鼠血糖自动调节模型,以灌输生理盐水为对照;取其骨骼肌,采用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获得差异表达基因片段,经狭缝杂交和Northern杂交分析,排除假阳性片段,确定真正的差异表达序列标签(EST),并以其为探针筛选大鼠骨骼肌cDNA文库。结果获得一个新的全长cDNA,命名为Fang-2,GenBank收录号为AF399874。经采用Blast软件(NCBI)分析显示,Fang-2是人类troponinT在大鼠中的同源物,其同源性为78%,表明该家族蛋白具有保守性。在高浓度的葡萄糖刺激大鼠后,和对照大鼠相比,Fang-2的表达下降。结论从大鼠骨骼肌中克隆到一个参与血糖调节的新基因,该基因可能通过其表达下调控制或部分控制某些目前未知的机制而达到调节血糖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TNF—α或mm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AI—1的细胞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或弱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mm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PAI-1活性和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发色底物法测定HUVECs培养液中PAI-1的活性,用Northern印迹分析法检测PAI-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别用蛋白激酶C(PKC)或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APKK)抑制剂干预上述诱导实验。结果:TNF-α或mmLDL作用HUVEC后,PAI-1活性和mRNA基因表达均明显增加,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APKK)的抑制剂PD98059(60μmol/L)能明显阻断TNF-α(100U/ml)或mmLDL(50μg/ml)对PAI-1活性和mRNA的诱导,但PKC的抑制剂Staurosporine(10nmoo/L)和H7(15μmol/L)无显著阻断作用。结论:(1)TNFα或mmLDL能增强血管内皮细胞PAI-1尖性与mRNA表达;(2)PAI-1活性提高与其mRNA表达增加有关。(3)MAPK途径可能在TNF-α或mm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PAI-1表达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蛋白激酶Cξ亚型基因内SNP的连锁不平衡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候选易感基因蛋白激酶Cξ亚型(PRKCZ)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进行群体相关分析及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分析,寻找疾病相关单体型。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公共SNP数据库中查找PRKCZ基因中的SNP位点,用单碱基延伸反应(single base extension,SBE)法对北方汉族散发2型糖尿病患者173例及对照组152例进行分型及病例-对照关联分析和LD分析,构建SNP单体型区段(haplotype block)。结果:PRKCZ基因中有多个SNP位点与疾病相关,它们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构成不同的hahpltype block结构,由5个SNP位点组成的单体型频率在两组人群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PRKCZ基因内由5个SNP位点组成的单体型可能和中国北方汉族人2型糖尿病相关,进一步从统计学角度证了PRKCZ基因为该人群疾病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96.
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在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起着核心作用,胸腺细胞的发育要经历阳选择和阴性选择。阳性选择决定了成熟T细胞的MHC限制后,阴性选择使机体获得自免疫疫耐受,定量(亲合力)理论认为,胸腺细胞与其微环境中胸腺基质细胞的亲合力不同导致产生的胸内壁合信号不同,当达到某一特定阈值时,便会发生阳性选择或阴性选择,本文就选择的机制及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寻本实验室筛选出的与不孕症相关的人睾丸特异表达基因HSD-3.8(GenBank接收号为AF311312,国际上命名为精子相关抗原1)编码蛋白质的作用配体,揭示其参与受精过程的机制。方法采用酵母双杂交体系,构建含有HSD-3.8基因部分序列(HSD-0.7)的诱饵质粒,筛选人卵巢cDNA文库。在获得阳性克隆后,根据蛋白质结构分析并结合PCR方法重新构建一系列缺失体,在酵母体内验证它们与被捕获的蛋白因子之间的结合。结果酵母双杂交实验获得一阳性克隆,其编码氨基酸与人G蛋白β1亚基羧基端的144个氨基酸同源性为100%。所构建的几种诱饵蛋白缺失体在酵母体内均不能与该捕获的蛋白因子相互作用。结论HSD-3.8编码蛋白质片段HSD-0.7可能通过G蛋白信号转导途径在受精过程中发挥功能,与G蛋白β1亚基的结合有赖于其结构的完整。  相似文献   
98.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找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早期诊断和监视病情动态变化的血清检测指标。方法 检测70例AD患者、52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和22例血管性痴呆(VAD)对照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水平,以及32例AD患者和2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IL-1β、IL-6、肿瘤坏因子-α(TNF-α)水平,并结合AD虱的病情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AD患者组血清中M-CS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VAD患者组(P<0.05);血清M-CSF水平主要在AD早期(轻、中度痴呆阶段)升高,在AD晚期(重度痴呆)则处于正常水平。AD患者组血清中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清中TNF-α和IL-6利于正常水平。结论 血清M-CSF水平的检测是一种方便,敏感的方法,可望作为AD患者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99.
固有免疫是在进化中形成的免疫机制,在对抗微生物的入侵方面,固有免疫的策略是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微生物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Toll样受体是近年来在多种生物体内发现的一类介导固有免疫的细胞膜受体家族,它通过活化一系列与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而发挥作用,在进化中表现高度的保守性,但其功能却随着动物进化中免疫机能的复杂化而多样化。对Toll样受体研究的深入可以加深我们对固有免疫的发生与进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通过氧应激信号转导通路探讨植物雌激素αZAL对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ET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用荧光探针DCF检测内皮细胞活性氧的含量;采用RTPCR方法对ET1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运用WesternBlot法测定了ERK、pERK和cjun/AP1蛋白的表达;同时测定了内皮细胞上清液中ET1的分泌的变化,利用瞬时转染技术观察了内皮细胞的AP1报告基因的活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αZAL对oxLDL诱导的ET1的分泌有抑制作用(P<0.05),它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阻断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应激的产生;并能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AP1的激活(P<0.05)。结论研究发现αZAL可能是通过氧应激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进一步通过调节ET1基因上的核转录因子AP1结合位点来抑制oxLDL诱导内皮细胞的ET1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