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90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10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501篇
预防医学   15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5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5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眉部运动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解决除皱术中眉毛上提效果欠佳,不够持久的问题。方法:对10例新鲜尸体进行了大体及显微解剖。结果:证实了额肌深面“滑动层”和“滑动间隙”的存在,观察了眉内侧2/3自皮肤向深面发出固定到眉嵴处的眉毛支持韧带,外侧上方的颞融合线和下方的眉限制韧带静态固定结构,上述结构决定了眉毛的形态;阐述了额肌、皱眉肌和降眉肌的眉毛动力机制,探讨了老年性外侧眉毛下垂主要由于外侧的滑动脂肪垫向下“疝出”所致。结论:通过破坏“滑动间隙”,切断颞融合线和眉限制韧带,切除外侧滑动脂肪垫,达到眉部上提的良好、持久效果。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CD54和LFA-1的相互作用在6A8 α-甘露糖苷酶表达抑制的Jurkat细胞(AS)的黏附性增强中的作用。方法用细胞凝集试验确证AS细胞间黏附的增强,用细胞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人IgG的Fc片段(ICAM-1-Fc)的黏附试验和阻断性抗CD11a抗体的阻断试验研究CD54-LFA-1的作用,用单克隆抗体MEM-148检测As细胞LFA-1亲和力的变化,用单克隆抗体NKI-L16检测AS细胞LFA-1亲合力的变化,用鬼笔环肽染色细胞骨架,用Jurkat-Raji细胞间的作用作模型研究6A8α-甘露糖苷酶表达抑制对T和B细胞间黏附的影响,用ConA结合试验检测细胞中蛋白质N-糖基化的变化。结果(1)AS细胞间的黏附性增强主要与CD54及CD11a表达的增强相关,也与LFA-1亲和力的增高相关;(2)AS细胞的细胞骨架发生重排;(3)As细胞与Raji细胞间的黏附也增强;(4)ConA与AS细胞的结合增强。结论CD54和LFA-1的相互作用在AS Jurkat T细胞的黏附性增强中起重要作用。细胞骨架重排也可能起作用。As细胞的蛋白质发生了N-糖基化修饰。  相似文献   
33.
SUMO化修饰:一种多功能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MO分子是一种结构上与泛素相似的分子,它参与蛋白质翻译后修饰。SUMO化循环与泛素化循环过程相似,但SUMO化修饰具有与泛素化修饰截然不同的功能。泛素化修饰的靶分子主要被蛋白酶体降解,而SUMO化修饰则介导靶分子定位和功能调节。新近发现SUMO化修饰参与调控线粒体分裂、DNA损伤修复及调节基因组稳定性、调控离子通道及生物节律。此外,SUMO化修饰功能的紊乱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目的提高经典型苯丙酮尿症的产前诊断的成功率。方法在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附近选择了3个新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位点(PAH26、PAH32和PAH9),进行扩增长度片段多态性分析,确定它们在中国人群的分布及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个新的STR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18(PAH26)、0.413(PAH32)和0.362(PAH9)。这3个位点之间,PAH9与第3内含子中的STR位点(TCTA)n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其他位点组合不存在连锁不平衡。联合第3内含子中的STR位点(TCTA)n和2个新的位点,可以对家系中突变基因标记进行95%N断,并成功地用于4例产前诊断中。结论选择性地应用PAH基因中的3个STR位点组合,可以95%地区分经典型苯丙酮尿症家系中父母的两个基因,从而准确地进行快速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35.
①目的了解某市卖淫妇女人群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提高她们的艾滋病危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保护全社会人群的健康。②方法对某市702名卖淫妇女的艾滋病知识进行了匿名的横断面调查。⑧结果大部分卖淫妇女对艾滋病的性质有错误认识,超过半数的人认为艾滋病是普通性病的一种,超过1/5的人认为只有同性恋才会感染艾滋病;对艾滋病常见的传播途径认识不清,有1/5到1/4的人认为日常生活接触可以传播艾滋病,1/5左右的人认为性交、共用针具和母婴途径不会传播艾滋病;绝大多数的卖淫妇女不了解艾滋病的发病和临床表现,认为艾滋病的临床症状与淋病、梅毒等普通性病相似;对自己感染的可能性有一定的认识。④结论卖淫妇女艾滋病知识缺乏,应该加强这部分人群的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教育,提高她们的艾滋病的危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杜绝艾滋病在卖淫人员中间的传播,保护全社会人群的健康。  相似文献   
36.
胰岛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胰岛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糖尿病的一条新途径,它可避免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所面临的胰腺供体匮乏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而产生严重副作用的问题。本文将对有关胚胎干细胞及成体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胰岛干细胞的分子标志,及胰岛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37.
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的产生机制及其炎症效应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功能在宿主防御及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反应起始于吞噬小体表面的NADPH氧化酶的活化,它将O2还原成O2^-,随后O2^-经歧化作用转变成H2O2。在有Cl^-的情况下,髓过氧化物酶可以催化H2O2生成HOCl。HOCl是高效的杀菌剂,通过与邻近的巯基、氨基反应发挥其杀伤毒性。呼吸爆发在清除微生物的同时也会对机体正常组织造成损伤,许多疾病的发生均与活性氧的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38.
奇静脉逆行灌注在主动脉手术中对脊髓保护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主动脉手术中脊髓保护提供形态基础和术式设计。方法 :解剖观察了 3 1例成人标本的奇静脉系、椎静脉丛 ,以及脊髓静脉回流途径。结果 :观测奇静脉系及相关静脉 ,其直径为 ( x±s) :奇静脉为 (9.2± 1.9)mm ,半奇静脉为 (5 .5± 1.2 )mm ,副半奇静脉为 (3 .8± 0 .9)mm ,左最上肋间静脉为 (2 .0±0 .4)mm ,右最上肋间静脉为 (1.9± 0 .4)mm ,左腰升静脉为 (2 .3± 0 .5 )mm ,右腰升静脉为 (2 .2± 0 .6)mm。根据奇静脉属支的配布和肋间静脉汇入形式 ,将奇静脉系分为 4种类型。奇静脉及其属支中存在静脉瓣 ,有个体差异。脊髓静脉密集 ,与椎内静脉丛有丰富的网络连接 ,并通过神经根静脉与椎外静脉丛、奇静脉系相交通。结论 :在主动脉手术中应用奇静脉逆行灌注脊髓保护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39.
多潘立酮增强胃运动作用的中枢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多潘立酮 (Domperidone ,Domp)是一种抗呕吐的促胃肠动力药 ,其抗呕吐作用部位的延髓最后区 (Areapostrema ,AP)的促动力作用至今未见报导。本工作旨在研究多潘立酮对延髓最后区兴奋胃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的作用及其作用途径。方法 在清醒大鼠进行实验 ,在胃窦缝植应力传感器 ,通过电桥与自动平衡记录仪记录胃窦的MMC运动。AP注射部位根据脑定位图谱的AP位置埋藏不锈钢注射管 ,观察AP注入Domp对胃MMC运动的中枢作用。结果  1 消化间期胃窦MMC运动 (n =10 ) 胃窦MMC周期为 10 2 5± 1 32min ,其中Ⅰ相时程为 3…  相似文献   
40.
bFGF、FGF受体I在HEp-2喉癌和MGE803胃癌细胞株中表达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1(fibroblastgrowthfactorreceptor 1,FGFR 1)的检测 ,揭示两者在体内外的表达以及与肿瘤形成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测方法 ,检测了体外培养的HEP 2喉癌细胞和MGE80 3胃癌细胞以及由两者在裸鼠皮下形成的实体瘤组织中bFGF和FGFR 1的表达情况。 结果 在体外培养的这两种肿瘤细胞中bFGF的阳性染色存在于整个细胞。FGFR 1的染色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在两种肿瘤细胞形成的实体瘤组织中bFGF和FGFR 1阳性染色细胞主要是围绕于坏死区的肿瘤细胞。 结论 此两种肿瘤细胞在体内外均能表达bFGF和FGFR 1。bFGF与其高亲和力受体FGFR 1结合后进入细胞核 ,并在细胞核内发挥其生物功能 ,参与了肿瘤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