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90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10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501篇
预防医学   15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5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5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研究SARS冠状病毒棘突蛋白受体结合部位S1的免疫原性,为SARS的实验诊断和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用克隆有哺乳动物细胞密码子优化的SARS-CoV S1基因的质粒pcDNA3.1/S1或P-S1Ig转染293T细胞,用细胞的上清液纯化S1蛋白。以pcDNA3.1/S1质粒对BALB/c小鼠进行2次基因免疫,以纯化的S1蛋白进行加强免疫。用ELISA法检测小鼠抗SARS-CoV的特异性IgG抗体,并在Vero E6细胞上做体外中和实验,检测中和抗体。结果 S1蛋白诱导小鼠产生抗SARS-CoV的特异性抗体;1:1499.68稀释的S1蛋白免疫的小鼠血清可保护50%的细胞对1000TCID50的病毒攻击,而阴性对照血清不能保护细胞对病毒的感染。结论 SAPS冠状病毒棘突蛋白受体结合部位S1能有效诱导机体产生具有高效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免疫反应,可望发展成为理想的SARS棘突蛋白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22.
低氧增强SY5Y培养细胞内nPKCε的膜转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低氧刺激对培养SY5Y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内nPKCε和nPKCθ膜转位激活的影响,以探讨两者是否参与细胞低氧预适应的发生。方法:利用本室建立的体外培养SY5Y细胞低氧刺激模型,并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印记(Western-Blot)等方法,半定量分析SY5Y细胞内nPKCε、nPKCθ的膜转位水平。结果:SY5Y细胞经低氧刺激后,随刺激时间(0.5、2、4、6、8、12和24h)的延长,nPKCε在胞浆内的含量逐渐减少,而胞膜成分中的含量则明显增加,且于低氧刺激2h后的增高水平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01);然而,nPKCθ在正常情况下只存在于胞膜成分内,且其含量不随低氧刺激时间的增加而改变(P>0.1)。结论:nPKCε可能参与了细胞低氧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利用突变修饰后消除转化活性并保留抗原性的中国山东地方株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HPVl6)E6E7融合基因(fmE6E7),研制治疗HPVl6相关疾病的DNA疫苗。用PCR扩增fmE6E7基因后,插人真核表达质粒获得pVRl012-fmE6E7,瞬时转染Cos-7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证实其表达后,在C57BL/6小鼠后腿肌肉进行裸DNA免疫,5lCr释放法体外分析免疫鼠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性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鼠血清中E7特异性抗体。研究表明修饰后的中国地方株E6E7融合基因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的抗体反应和CTL反应,与单独野生型E7基因免疫相比,E6E7融和基因可更好的活化CTT反应。表明修饰后消除转化活性的中国地方株E6E7融合基因可作为HPVl6治疗性DNA疫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24.
慢性社会应激对大鼠神经内分泌及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应激 (socialstress,SS)或心理社会应激是由诸多机体不适应的社会环境因素 (如复杂的人际关系、拥挤的环境、经济压力等 )引起的应激 ,它包括心理性应激反应以及伴有神经内分泌改变的生理性或病理性应激反应。研究表明 ,持续的慢性社会应激 (CSS)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一系列心身疾病。在特殊环境条件下 (例如极地科考 ,航天等 ) ,CSS可能引发的心理障碍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CSS对机体的负面影响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作为探讨CSS的可能心理生理机理 ,本文参考了有关的方法[1 ] 并加以改进后 ,观察了CSS所引起的内分泌系统以…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明确 5C5蛋白为分化抗原 ,检测其在人免疫细胞的表达 ,以及它的信号传导作用。方法 用 5C5蛋白免疫小鼠 ,制备抗 5C5蛋白的单抗。用反义技术制备 5C5蛋白表达抑制的 3D5细胞。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印迹确定 5C5单抗的特异性。用胞膜蛋白免疫沉淀和流式细胞术确定其分化抗原的性质。用双色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 5C5分化抗原在多种人免疫细胞的表达。用Fura 3 AM试剂作探针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胞内Ca2 + 浓度的变化。结果 制备了抗 5C5蛋白的特异性单抗。用 5C5单抗作探针 ,从 3D5细胞膜免疫沉淀到 1条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19× 10 3的蛋白带 ,并在活 3D5细胞见阳性免疫荧光染色。 5C5分化抗原在人周围血CD19+ 、CD14 + 、CD4 + 、CD8+ 和CD5 6 + 细胞的表达率分别为 (33.4 7± 7.9) %、(86 .13± 6 .7) %、(15 .79± 7.1) %、(18.11±12 .77) %和 (11.76± 7.4 7) % ,在人免疫细胞株的表达率分别为 5 8.0 % (Nalm6 )、72 .7% (3D5 )、5 3.6 %(BJAB)、6 1.0 % (Daudi)、6 .9% (SKW6 )、6 .3% (Jurkat)、5 .8% (Peer)、2 1.3% (K5 6 2 )和 39.1% (U937)。3D5细胞在 5C5单抗刺激下 ,胞内Ca2 + 浓度逐渐增高 ,可达 2倍左右 ,对照小鼠Ig则无此作用。结论5C5蛋白为一个分化抗原 ,在人周  相似文献   
26.
人成纤维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和胶原分泌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人成纤维细胞注射移植后是否在裸鼠体内增殖并分泌胶原。方法将经原代培养的2×1010L-1人成纤维细胞1mL注射于BALB/CNU裸鼠真皮内,于1、2和3个月处死取材,行HE和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1、2和3个月时可以观察到人成纤维细胞在裸鼠体内呈分裂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外基质Ⅰ、Ⅲ型胶原分泌量呈增多趋势。结论人成纤维细胞注射移植裸鼠后,能够自行分裂、增殖并分泌人Ⅰ、Ⅲ型胶原,为自体成纤维细胞作为移植材料,发挥充填功能的持久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早老素1(PS1)在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加工生成β-淀粉样多肽(Ap)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γ-分泌酶的关系。方法构建APP和PSI双基因稳定转染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株,应用免疫沉淀和印迹、脉冲追踪及ELISA方法,检测PS1的表达和代谢半衰期,分析对Aβ分泌的影响及与γ-分泌酶功能的关系。结果PS1转染的CHO细胞(APP-PSI)表达的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5000的全长PS1蛋白,其半衰期短于1h,而其活性片段的N-末端片段和C-末端片段则相对稳定,半衰期接近16h。突变型PS1(M146L)转染细胞分泌的Ap总量与野生型PS1转染细胞没有明显差别,但分泌的Aβ亚型Ap142是未转染PS1或野生型PS1转染细胞分泌的将近2倍。结论 PS1参与了APP加工生成Aβ的过程,突变型PS1(M16L)导致Aβ142的分泌增加,提示PS1可能就是预期的γ-分泌酶。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DRB1、DQA1单倍型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SSP)技术检测HLA-DRB1、DQA1等位基因,并比较20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2名无症状HBV慢性携带者(HBV携带者),148例自限性HBV感染者的单倍型频率。结果自限性HBV感染组单倍型DRB1*04-DQA1*0301的频率为10.03%,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的3.66%(P=0.0005):DRB1*15/*16-DQA1*0102的频率为6.80%,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的1.94%(P=0.0012)和无症状HBV慢性携带者组的1.65%(P=0.004);DRB1*04-DQA1*0302单倍型在慢性乙型肝炎组的频率为3.10%,明显高于自限性HBV感染组的0.39%(P=0.0077)。结论HLA-DRB1、DQA1单倍型与个体感染HBV后的不同结局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自身抗体对在体大鼠心肌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以阐明该抗体参与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方法:用β1-AR细胞外第二环合成肽段免疫抗β1-AR自身抗体阴性大鼠(9周),定期检测大鼠的血清抗β1-AR自身抗体滴度、心功能、心肌组织凋亡现象和caspase-3,8,9活性。结果:(1)免疫组大鼠的血清抗β1-AR自身抗体滴度逐渐升高并维持于高水平[1∶(1280±0.07)];对照组始终在1∶10左右;(2)TUNEL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免疫组大鼠在免疫3、4、5周心肌组织发生明显凋亡,caspase-3,8活性增高,免疫7、9周心功能明显下降,对照组未见异常。结论:抗β1-AR自身抗体可能通过激活死亡受体途径促进在体大鼠的心肌细胞发生凋亡,最终引起心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