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3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6年   8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13篇
  1962年   10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β,β-双-(对取代氨基苯氧基)-二乙醚类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改变了α,ω-双(对氨基苯氧基)烷类及α-(对氨基苯氧基)-ω-(苯氧基)-烷类等两类对血吸虫病有效的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合成了乙醚类衍生物十种,以期获得对日本血吸虫病有更好实验疗效的药物:(Ⅰ)R,R′=-NH2 (Ⅳ)(Ⅱ)R,R′=-NHCH3(Ⅲ)R,R′=-N(CH3)2  相似文献   
82.
83.
旋毛虫病是人畜共患的疾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如立陶宛、波兰、苏联、乌克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捷克的发病率相当高。并在局部地区时有“暴发流行”。由于该病引起的症状甚为严重,死亡率颇高,故已广泛引起重视。自从噻苯咪唑问世以来,已改变了1960年以前对旋毛虫病束手无策的状况。兹将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4.
本文根据血吸虫童虫按时从小白鼠肝脏移行至腸系膜靜脉的規律,以及有效药物抑制童虫发育和延緩其“腸移”的現象,提出了一个比“重虫长度”初篩法的指标更明确而操作更簡便的初篩方法——“腸移”法,感染尾蚴的小白鼠于感染当日起,口服药物14天后解剖2—3鼠,如童虫皆不发生“腸移”,可认为該药有抑制童虫发育的作用或可能的杀虫作用。  相似文献   
85.
本文对新型防治日本血吸虫病药物的初篩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预防或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新药的筛选剂量,可以得自6鼠3天测毒的结果。小白鼠感染尾蚴当日起连续服药14天,停药次日解剖,用冲洗法冲出肝内童虫,测量其平均长度。如对照组平均长度与服药组相比的比率大于2,而且部分童虫的长度不及300微米,可认为该药有抑制童虫的作用。小白鼠感染尾蚴后4周,连续服药5—7天,停药次日解剖。如体虫雌虫缩短,色素明显减退,则认为该药对成虫有作用。  相似文献   
86.
去年我们在实验室发现1:5人粪尿中的钩虫卵,在38℃的情况下,三天全部死亡,故于1959年夏设计生物热灭卵,进行观察,获得一定效果。认为该法对杀灭钩虫卵的效果,迅速而显著,方法简便,设备简单,不需花钱,并可扩大肥源,有利于农业生产,在南方各省,惯用水粪地区及北方惯用堆肥地区,均不失为  相似文献   
87.
何毅勋  杨惠中 《药学学报》1964,11(3):174-178
本文报导了抗血吸虫新药F-30066在体外或体內对日本血吸虫作用后,虫体內各种主要組織化学物貭的分布及其变化的研究工作。証明F-30066不論在体外或体內,均使原来貯存于虫体实貭組織和肌纤維中的糖元明显消失。药物对虫体内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中性脂肪等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8.
F30066对家兔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对小白鼠的中枢神经系统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也与五甲烯四氮唑有协同作用。它能使正常家兔的体温下降,使离体兔心收缩力减弱,使豚鼠小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中毒家兔临死时四肢麻痹、呼吸减慢、角膜反射消失、交替出现强直性及阵攣性痉攣,最后因呼吸停止而死亡。一只中毒家兔于呼吸减慢前出现心跳不规律。  相似文献   
89.
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的家兔用F30385或呋喃丙胺治疗,剂量分别为50及150毫克/公斤×14天时,无论在结束治疗时或治后4周内,寄居在小肠肠系膜静脉内的血吸虫显著减少或消失,且移行至肝内的两性虫皆退化死亡,但残留在直肠静脉内的虫数则与治前相仿,虫的大小及形态亦无明显变化,若在治疗的第1—2天,于口服F30385或呋喃丙胺前2小时注射6—12毫克/公斤的吐酒石,以促使肠系膜下静脉内的虫体肝移,则不仅可提高减虫率,且可使部分病兔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90.
《药学学报》1966,13(8):567-572
大剂量及小剂量可的松均增强F30066预防性治疗小白鼠日本血吸虫病的疗效,大剂量可的松也增强F30066治疗效果,可的松使肺的网状内皮系统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这可能与它增强预防性治疗的作用有关。我们认为,临床上若以可的松和F30066联合应用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治疗血吸虫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