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3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6年   8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13篇
  1962年   10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抗血吸虫病新药吡喹酮外文药名为Praziquantel,筛选代号Embay 8440,商品名为Droncit,是德国怡默克(E.Merck)和拜耳(Bayer A·G)两家药厂的联合研究所研制成功的一种新的广谱抗寄生虫药。三年前,它仅作为抗蠕虫药,经过实际应用,发现对绦虫病的  相似文献   
122.
鹤草酚(Agrlmophol)为中药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 Lebed.)根芽的提取物,有促使动物体内血吸虫移行入肝和杀死血吸虫成虫的作用。后一作用在中药试验治疗血吸虫病时尚属首次发现。但鹤草酚治疗小白鼠血吸虫病的疗效不高,不适宜于单独使用,当和小剂量的合成药物硝唑咪共同使用时,则明显提高了治疗动物血吸虫病的效果,病犬的雌虫减少率可达98~100%。鹤草酚的毒性症状主要表现在肠胃道及神经系统反应,应用较大剂量时可使家犬双目失明,病理观察也证明了上述损害,但猕猴口服大剂量鹤草酚,除产生肠胃道反应外并未发现视力障碍。  相似文献   
123.
<正> 用呋喃酮嘧治疗丝虫病,国内屡有报道。为观察较低剂量的呋喃嘧酮能否保持杀班氏丝虫成虫的作用而产生较轻的副反应,作者等于1981年4月至1982年7月在浙江省玉环县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对90例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患者分组进行治疗,并与海群生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4.
检出循环抗原可作为日本血吸虫活动性感染的指标,且有助于考核疗效。1972年我们还发现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在实验动物体内常以抗原抗体复合物形式存在,不经处理的常规方法不易检出。本文报告应用对流免疫电泳法对实验感染动物和确诊患者血清中循环抗原及免疫复合物检测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25.
周海日等氏发现中药番瓜子有预防动物感染血吸虫病的作用,并对血吸虫成虫亦有一定的作用。这一发现开辟了非锑剂防治血吸虫病的新途径.为了进一步研究番瓜子对防治血吸虫病的作用,我们在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的统一布置下,在预防、治疗、南瓜子的品种、有效成分的提取及疗效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今合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6.
我国的疟疾最普遍的是间日疟,因此消灭间日疟就成为我国消灭疟疾传染源在防治与研究工作上的主要任务。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已经把大部分地区严重流行着的间日疟基本上消灭了。在这个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徹底消灭疟疾,并清除病人体内的疟原虫,使每一个间日疟患者不再引起远期复发,仍然是目前存在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自伯氨喹啉(Primaquine)问世以后,许多学者即用以进行间日疟的抗复发治疗与毒性试验,结果一致认为,伯氨喹啉能制止间日疟的远期复发,是所有抗疟  相似文献   
127.
皖南山区气候和地理环境复杂,对其医学地理的研究包括对人体有侵袭的吸血昆虫及其传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于1979年6—10月选择安徽省南部山区歙县、休宁县、黟县、太平县和旌德县的九个自然村及黄山等地,对吸血昆虫进行了季节性调查.  相似文献   
128.
四种8-氨喹啉类衍生物中,(口派)嗶嗪喹啉和伯氨喹啉无论对体内和体外黑热病原虫均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而赫诺奇特和氧氮六环基喹啉则无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9.
随着免疫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血清学应用技术也得以不断创新与改进。免疫酶技术的最初应用始于1966年,当时 Nakane 等采用酶标记的抗体作细胞内抗原的检查和定位。1971年,瑞典学者 Engvall 等和荷兰学者 Van Weemen 等提出了用酶结合的抗体或抗原分别检测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的理论,即酶结合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通称酶标试验。此后,该法被广泛应用于内分泌学、免疫病理学、血液学等的研究和作为细菌、病  相似文献   
130.
席裕瑞  王根法  陈鼎 《药学学报》1963,10(6):323-327
在实驗所采用的剂量及条件下,正常家兔口服8-羟喹啉銻后,銻的吸收情况与酒石酸銻鉀相似.在連續口服8-羟喹啉銻14天及停药后3天內,由粪便及尿中排出的总銻量分別为口服的总銻量的64%及3%.在口服8-羟喹啉銻的前后,心电图无明显的不同,但血清酚溴酞鈉瀦留試驗的結果表明,8-羟喹啉銻对肝脏的損害比酒石酸銻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