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10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70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61篇
预防医学   92篇
药学   78篇
  1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2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8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副流感病毒1,3型(ParainfluenzaVirustype1,3:PIV_1.3)单克隆抗体(McAb)应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ting)识别抗原表位特性。结果表明:PIV_1.3抗原经还原剂处理后,SDS-PAGE5%~15%梯度胶电泳,能分辨二十多条清晰的蛋白带。转印后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复合物(APAAP)染色,本底浅,呈玫瑰红色带,优于HRP染色结果。PIV_1的5株McAb:IC_5、IH_6、IH_2、IC_10、3D_5分别与68kD~50kD、68kD、58kD~27kD、55kD~50kD、50kD对应PIV_1的蛋白质抗原表位起反应。PIV_3的6株McAb:2A_10、5G_3、2D_11、2E_10、2B_12、4F_12与70kD、68kD、60kD~50kD、55kp~40kD、55kD、40kD对应的蛋白质抗原表位特异结合,说明PIV_1.3的11株McAb同对应抗原表位点的结合分布较广,有利于对PIV_1.3抗原的快速、敏感、特异检测。  相似文献   
12.
肿瘤细胞DNA/蛋白双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细胞DNA/蛋白双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魏文,檀华,尉承泽,夏国庆,张双喜,吴加金流式细胞仪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多参数测定。它可以同时获得细胞大小、结构和荧光素标记的各种成分的数据。同时分析任何两种参数均可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意义。但多参数测定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丙泊酚对N-甲基-D-天冬氨酸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静脉麻醉药丙泊酚 (PPF)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乳酸脱氢酶 (LDH)法及MTT比色法判断细胞损伤程度及细胞存活率 ,Fura 2 /AM荧光标记法测定细胞内Ca2 + 浓度 ( [Ca2 + ]i)的变化 ,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结果 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 3 0 0 μmol·L-1处理4h可明显导致PC1 2细胞的损伤 ,表现为LDH释放量明显增加 ,吸光度值A570nm明显降低 ,细胞存活率降低 ,同时 [Ca2 + ]i 和NOS活性则明显增加。PPF6.2 5 ,2 5 ,1 0 0 ,40 0 μmol·L-1与NMDA同时处理PC1 2细胞则使LDH释放量显著降低 ,细胞存活率增加。PPF 1 2 .5和 1 2 5 μmol·L-1可显著降低NMDA诱导的[Ca2 + ]i 水平及NOS活性的提高。结论 PPF对NMDA所致的PC1 2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MDA受体的功能 ,降低 [Ca2 + ]i,减弱Ca2 + 超载 ,并降低NMDA诱导的NOS活性增加有关。提示PPF可能是通过抑制NMDA受体 Ca2 + NOS通路的功能而产生细胞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10个遗传性聋基因座位的短串连重复序列(STR)的遗传多态性。方法 应用PCR方法对10个位点进行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记录基因型。采用PPAP软件计算正常人各STR位点等位片段频率、基因型频率、预期基因型频率、多态信息量(PIC)和Hardy-Weinberg平衡吻合性检验。结果 中国汉族人群D6S287、D8S1132、D13S1275、D15S130、D1S2726、D4S3038、D2S2380、D22S282、D14S1042、D7S529各位点分别检出10个、9个、8个、7个、7个、7个、6个、6个、6个及5个等位片段,多态性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各位点PIC值分别为0.879、0.854、0.864、0.821、0.686、0.794、0.764、0.732、0.773、0.712;杂合度均高于0.7。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10个位点STR均具有较高的杂合度和多态信息量,是较理想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是一全身性疾病的观念已为大家接受 ,绝大部分患者会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接受全身化疗 ,而泰索帝是近年研制上市的重要化疗药物之一 ,了解认识泰索帝引起的放射治疗回忆反应有其重要的意义。现将 2例放射治疗回忆反应的病例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2例患者的临床情况见表 1。表 1 2例患者的临床情况病例序号 临床治疗资料1女 ,46岁。 2 0 0 2年 4月 15日行右乳保乳区段切除术加腋窝清扫术 ,术后病理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 ,腋淋巴结转移 3 /6”。同年 5月 1、2 2日及 6月 14日各接受表阿霉素 15 0mg(10 1mg/m2 ) ,环磷酰胺 1.0g(671mg/m…  相似文献   
16.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乌头碱抗KBV200细胞耐药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乌头碱抗KBV200细胞耐药机制。方法提取乌头碱12.5μg/mL用药组和对照组KBV200细胞的RNA,进行cDNA微阵列分析。结果整张基因芯片5504个基因克隆,其中用药前高表达基因208个,占克隆总数的3.8%,用药后高表达基因196个,占3.6%。用药前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DKS家族、SMADS家族、MAPK信号转导系统等的基因发生变化。结论乌头碱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影响MAPK信号转导系统等机制,最后作用于Mdr1基因的表达,从而起到抗耐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无损伤的中等强度的习服声刺激后耳蜗中热应激蛋白 (heatshockprotein ,HSP)的表达特点。 [方法 ]习服组先接受 10d每天 6h习服声暴露 ;对照组静置饲养 10d ;习服 +高噪声暴露组先接受 10d每天 6h习服声暴露 ,休息 2d后 ,再暴露于高强度噪声 2h ;高噪声暴露组直接暴露于高强度噪声 2h。然后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动物耳蜗HSP70表达情况。 [结果 ]习服组耳蜗中HSP70 (积分光密度为 2 2 .99,平均光密度为 0 .2 8)明显高于对照组 (积分光密度为 6.77,平均光密度为 0 .11) (P <0 .0 5 ) ;习服 +高噪声组明显低于高噪声暴露组 (P <0 .0 5 ) ,两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 2 0 .0 6和 43 .14 ,平均光度分别为 0 .3 0和 0 .40。 [结论 ]用无损伤的中等强度习服声诱导耳蜗中HSP70的表达高于正常状态时的表达而低于高强度噪声刺激时的表达 ,但习服过程诱导产生的HSP70却对听觉系统提供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雪莲注射液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雪莲注射液的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方法 :以紫丁香苷为对照品 ,应用HPLC ,色谱柱DiamonsilTM C18(4.6mm× 250mm ,5 μm) ,流动相甲醇 1%冰醋酸 (线性梯度洗脱 ) ,柱温 30℃ ,检测波长 270nm ,分析时间 60min ,流速 1. 0mL·min-1。结果 :标示出雪莲注射液的 11个特征指纹峰。结论 :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 ,为雪莲注射液的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靶向内皮细胞α7受体的新化合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 ,通过计数血管的分支点数 ,观察 16种靶向内皮细胞α7受体的新化合物对于在体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与结论 :化合物 13、14在 1~ 10 0 μmol·L-1浓度范围内 ,既没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 ,也没有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而在浓度为 10 0 0 μmol·L-1时 ,对CAM的血管新生有促进作用。化合物 5在浓度为 10 0和 10 0 0 μmol·L-1有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 ,而在浓度为 1和 10 μmol·L-1时 ,则对血管新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average volume assured pressure suppont,AVAPS)模式和自主呼吸和时间控制(spontaneous breathing and time control,ST)模式治疗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63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有3例患者脱落,将纳入分析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AVAPS模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ST模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和治疗后24小时及4天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动脉血pH及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AB)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组间及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4小时的呼吸频率、心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百分比(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4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CO_2、PaO_2、动脉血pH及A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4天的PaCO_2、PaO_2较本组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和4天的AB水平、动脉血pH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天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天的FEV1、FEV1/FVC、FEV1%预计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VAPS模式治疗呼吸衰竭的效果优于ST模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