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0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2013—2017年上海市每日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短期暴露与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剂量反应关系,定量评估PM2.5浓度超标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数。方法 收集上海市气象、大气污染和户籍居民死亡数据,采用差分整合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分析每日PM2.5浓度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的变化趋势,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PM2.5导致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风险,估算因PM2.5浓度超标导致的人群超额死亡数。结果 2013—2017年上海市大气PM2.5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有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季节性变动特征,历年浓度中位数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每日浓度限值标准(25μg/m3)。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与大气PM2.5浓度在长期性、季节性时间尺度均正相关。大气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当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增加0.36%(95%CI:0.10%~0.63%)。2013—2017年上海市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鲨烯复合剂的延缓衰老作用。方法:采用自制的鲨烯复合剂,进行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果蝇生存试验和SD大鼠生化指标测定。结果:鲨烯复合剂能明显增加SD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高剂量组SOD活力为(181.6±19.9)mg/L,与老年对照组的(117.6±18.8)mg/L相比,差异显著;能显著降低血中丙二醛(MDA)含量,高剂量组MDA为(1.39±0.28)mmol/L,与老年对照组(2.63±0.48)mmol/L相比,差异显著;能延长果蝇的半数死亡时间、平均寿命和平均最高寿命。半数死亡时间可延长至53-65d,平均寿命延长至(53±12)-(63±12)d,平均最高寿命延长至(72±3)-(81±2)d。结论:鲨烯复合剂具有明显的延缓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为例,介绍基于社区自然人群的急性传染病前瞻性随访研究方法在传染病监测中的探索与应用,为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按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在上海市16个行政区所有街镇进行抽样,建立基于社区自然人群的急性传染病监测队列,对所有监测对象开展基线调查,并发放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收集2022年12月21日—2023年9月30日前瞻性随访监测对象每周新冠病毒抗原、核酸检测情况,描述监测对象的基线特征以及随访情况。【结果】急性传染病监测队列共纳入12 881名监测对象,男性6 098人(47.3%),女性6 783人(52.7%),基线调查显示35.2%(4 540/12 881)的监测对象既往有新冠病毒感染史。2022年12月21日—2023年9月30日随访期间,该队列人群发病密度为0.61/人·年,女性(0.63/人·年)发病密度高于男性(0.59/人·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0.64/人·年)和有基础性疾病者(0.67/人·年)发病密度较高。医务人员的发病密度(0.84/人·年)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截至2023年9月3...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建立上海市常住居民膳食和健康状况监测,掌握居民食物消费、能量及营养素摄入、膳食中化学有害因素暴露的现状与季节变化趋势,探索膳食与健康效应的关系,为上海市政府部门制定营养与食品安全政策及策略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HIV-1和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分布及其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对186份获自河南、云南、新疆、吉林和辽宁省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标本(HCV病毒载量>1000 cop/ml),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血浆HCV核心基因区并进行基因亚型分型,同时检测HIV-1和HCV载量以及CD4+T细胞计数.结果 (1)HCV不同基因亚型比例分别为1a(1.7%)、1b(39.9%)、2a(17.9%)、3a(10.4%)、3b(15.6%)、6a(1.2%)、6n(6.4%)和6型未鉴定亚型(7.5%).HCV 2a和1b主要流行于河南省既往有偿献血浆人员中;3a和3b亚型主要流行于新疆和云南静脉注射吸毒者(IDU)中;HCV6型主要流行于云南吸毒人员中.(2)1b亚型的HCVRNA水平显著高于非1b亚型,但在HIV-1载量和CD4+T细胞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亚型的HIV-1 RNA和HCV RNA水平显著低于非2a亚型.结论 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和分布与流行地区和感染途径有关.新的HCV6型亚型病毒株已经在合并感染的IDU人群中流行.尚未发现HCV基因哑型与HIV感染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HIV-1和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分布及其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对186份获自河南、云南、新疆、吉林和辽宁省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标本(HCV病毒载量>1000 cop/ml),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血浆HCV核心基因区并进行基因亚型分型,同时检测HIV-1和HCV载量以及CD4+T细胞计数.结果 (1)HCV不同基因亚型比例分别为1a(1.7%)、1b(39.9%)、2a(17.9%)、3a(10.4%)、3b(15.6%)、6a(1.2%)、6n(6.4%)和6型未鉴定亚型(7.5%).HCV 2a和1b主要流行于河南省既往有偿献血浆人员中;3a和3b亚型主要流行于新疆和云南静脉注射吸毒者(IDU)中;HCV6型主要流行于云南吸毒人员中.(2)1b亚型的HCVRNA水平显著高于非1b亚型,但在HIV-1载量和CD4+T细胞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亚型的HIV-1 RNA和HCV RNA水平显著低于非2a亚型.结论 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和分布与流行地区和感染途径有关.新的HCV6型亚型病毒株已经在合并感染的IDU人群中流行.尚未发现HCV基因哑型与HIV感染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7.
空调冷却水军团菌微生态环境与繁殖传播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含氯消毒剂不能持久控制空调冷却塔水中军团菌繁殖、传播的原因,为寻找持久、稳固控制军团菌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定期跟踪调查7个大型中央空调冷却塔水中军团菌消长情况及其有机物、细菌、藻类构成;模拟空调冷却塔环境条件,构建藻类减少和藻类增加2种不同的军团菌生态模型,观察军团菌在不同微生态环境中的繁殖速率,同时检测空气中的军团菌.结果空调冷却塔水中军团菌数与水中总有机碳、硝酸盐氮及藻体数(主要是绿藻门中的盘星藻、四棘藻和蓝藻门中的地中尖头藻这类体积较大的藻类)成正比,含氯消毒剂不能持久杀灭军团菌.军团菌在模拟的最佳空调冷却塔水环境(藻类增加模型)中,繁殖速率可达1 h增加1倍,并随藻体数增加维持指数生长状态;在模拟藻类减少空调冷却塔水环境中,加入军团菌液1 h后,军团菌数也可增加1倍,但以后繁殖速率越来越低,3 d后军团菌数为藻类增加生态模型的1/160.当水中军团菌数达4.2×104/ml时,在空气中可检测到军团菌.结论军团菌在20℃以下的空调冷却水中不是处于休眠状态,而是处于失活状态.军团菌的繁殖速率和持续时间主要与空调冷却水中的藻体种类及数量密切相关,其次与总有机碳、硝酸盐氮有关.改变军团菌的微生态环境,去除冷却水中的藻类,阻断军团菌在空调冷却塔之间的相互传播,是预防和控制军团菌病爆发流行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8.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对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进行修订研究,包括对数据集数据元及值域代码进行调整更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数据集标准与国家卫生信息数据字典的对应关系,为卫生行业信息标准的修订与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分析上海市某远郊社区居民死亡特征及其趋势,为改善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居民健康水平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根据200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等指标对居民全死...  相似文献   
110.
方法

对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与诊疗、临床表现、发病前14 d内暴露史和危险因素、密切接触者(简称“密接”)、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简称“次密”)、活动轨迹相关重点场所等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和接触人员的呼吸道标本进行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T⁃PCR)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开展感染来源分析、接触人员管理等疫情处置。

结果

病例于2021年7月28日出现咽痒,7月30日发热,7月31日先后2次至医院就诊,8月1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确诊为COVID⁃19病例,于8月2日隔离治疗。病例为国际机场外航货运服务人员,7月21日、28日2次风险职业人群定期核酸筛查均为阴性,发病前14 d内未离沪,7月22—23日工作期间反复暴露于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的高风险环境以及接触外航机组人员,且存在个人防护不规范的情况。排查在沪密接67人、次密567人,14 d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均未出现症状,检测均为新冠病毒阴性。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病例感染的新冠病毒与近期本土疫情、我国近期输入病例之间的基因组同源性较低,与境外Delta变异株同源性高于国内Delta变异株。

结论

上海外防输入形势依然严峻,应继续开展风险职业人群的定期核酸筛查,加强医疗机构的诊断和报告意识,切实落实对国际机场人、物、环境的防控措施,进一步提升公众的个人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