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3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371篇
药学   74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综合咨询服务在赋予公众知情选择权益中的作用(一)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知情选择是优质服务的核心,而综合咨询服务是知情选择的保障.为提供更优质的汁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2004年起国家人口计生委与福特基金会合作开展了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咨询能力建设项目,开始了"性与生殖健康综合咨询能力建设"的探索.通过咨询能力建设,使眼务人员与服务对象能良好的互动,帮助服务人员采取更广泛的视角,将服务对象所面临的直接需求或问题与他们的性与生殖健康相结合,有助于服务人员解决导致服务对象主要问题的其他需求,并对埘象进行风险及其程度的评估,促进服务对象改变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42.
综合咨询服务在赋予公众知情选择权益中的作用(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合咨询服务在赋予群众知情选择权益中的作用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随着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工作的深入开展,生殖健康服务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特别是规范的管理体系、规范的咨询培训师资、规范的咨询服务队伍、规范的咨询认证体制等都十分匮乏,加之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使服务对象和服务人员之间性与生殖健康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对性的问题都讳莫如深,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深层次的性与生殖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43.
亲子交流性教育对高中生婚前性行为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以学校为基础的亲子交流性教育开展的可行性以及对青少年婚前性行为态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区4所高中一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为对象,开展为期2年的干预活动:单纯对学生的性教育或对学生与家长的同步性教育。通过干预前后两次问卷调查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对学生和家长的同步性教育有效地促进了高中生与父母沟通性相关话题,尤其是异性交往话题;干预后,学生和家长同步教育组的高中生赞同婚前性行为的比例低于其他两组,多因素分析也发现,与单纯对学生的性教育相比,同步性教育使高中生对婚前性行为态度更趋向保守。结论:以学校为基础、家长参与的性教育是可行的,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相似文献   
44.
中学生性及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学校和家庭性教育对中学生性和生殖健康知识的影响.方法 在上海市徐汇区11所中学开展干预研究,干预持续2年.通过干预前后2次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干预1组初中生总知识得分(18.75)低于干预2组(26.00)和对照组(28.55)(P<0.05).高中生干预1组、干预2组、对照组总知识得分分别为40.54,37.57和38.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各组中学生各项知识得分均明显提高(P<0.01),但2个干预组的上升幅度更明显(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2个干预组与对照组知识得分增值的差值初中生为16.5和22.9,高中生为18.8和16.8.结论 性教育可明显提高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对于不同年龄段中学生,不同的性教育模式效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5.
四种消毒剂对小鼠肝炎病毒MHV-A59的杀灭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过氧乙酸等4种常规消毒剂对小鼠肝炎病毒MHV.A59的杀灭效果。方法按照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中和剂鉴定试验以及病毒灭活试验。结果与病毒作用5min和10min后,3%的过氧乙酸、250mg/L的碘伏、含有效氯25mg/L的复方二氯异氰尿酸钠对MHV.A59的杀灭对数值均≥4,具备杀灭作用,而新洁尔灭的杀灭对数值则〈4,杀灭能力较低,对该病毒的灭活效果很难达到规范中的要求。结论过氧乙酸、碘伏以及复方二氯异氰尿酸钠对小鼠肝炎病毒的杀灭效果确实,适用于对小鼠肝炎病毒的消毒。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清热活血中药红藤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作用。方法:采 用手术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将模型大鼠83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去势 组,达那唑组80 mg/kg,红藤方高剂量组110 g生药/kg,中剂量组77.5 g/kg和低剂量组55g/kg。 灌胃给药3周后,剖腹测量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并取材作组织切片,以半自动图象分析仪对异位 内膜形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用药后,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异位内膜体积抑制率比较无显著性差 异(P>0.05)外,其它各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高剂量组与达那唑组相比也显著 降低(P<0.05)。同时,除低剂量外,其余各组异位内膜上皮高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中药红藤方能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生长。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社区干预项目对未婚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的长期影响。方法:在上海市郊两个镇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研究,干预持续20个月,干预项目包括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咨询及避孕服务。通过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及干预结束后28个月3次问卷调查评价干预项目的长期影响。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对象的各分类知识得分及总知识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别,干预后不同时点干预组对象的各分类知识得分及总知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第3次调查原干预队列对象和对照组对象知识得分增值的差值均明显低于干预结束时的调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可能的影响因素后,第3次调查两组对象知识得分增值的差值为13.00,是干预结束时的50.68%。从新对象的知识得分看,除避孕知识得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别外,其余各分类知识得分及总知识得分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可能的影响因素后,干预效应的OR值为1.64。结论:干预项目对原干预队列对象生殖健康知识增加有较强的持续影响,对新对象生殖健康知识增加有延续影响,应继续通过社区向未婚青少年提供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  相似文献   
48.
不孕症行人工授精女性情感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接受人工授精治疗的女性患者的情感特点,为今后临床开展心理支持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匿名结构问卷对2003年12月~2004年11月在本所接受宫腔内人工授精的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特点社会关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患者都感受到不孕(育)带来的压力,压力的来源多方面;约有85·0%的患者有孤立感、愤怒感、负罪感、失落感的情感体验;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家庭关系不和睦、病程长、经济负担重的人群,负性情感体验所占的比例(约95.0%)较年轻人、文化程度高、病程短、家庭关系和睦、经济负担轻的患者大(50.0%);与配偶交流(80.7%)和医疗咨询(68.4%)是患者宣泄情感的途径。结论:不孕症对患者的情感有一定的影响,医务工作者在实施医疗服务的同时要关注患者的情感特点。  相似文献   
49.
目的:根据两次调查中对象对“您与现在的男友/女友在婚检之前是否发生过性行为?”问题的回答, 比较不同特征的男女对象回答的一致性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上海市6所妇幼保健院(所) 招收接受婚检的男女青年718对, 随机分为自填问卷与面对面调查两种方式开展调查, 4~6周后随访了其中的市区对象399对, 调查方式与初访相同。结果:对象本人前后回答的一致率为90 .11%, Kappa值为0 .762; 初访时男女友之间的回答一致率为88 .75%, Kappa值为0.733; 对象本人前后的回答及男女友之间回答的不一致率及Kappa值因对象特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接受调查时有他人在场的女性对象, 倾向于做出与其“爱人”不一致的回答; 自填问卷、职业为技术管理人员、未同住者则有更大的可能做出前后不一致的回答。结论: 对象对性相关问题的回答受到其本人特征和调查方法的影响。在敏感问题的调查中, 应充分估计各种因素对资料可靠性的影响, 以对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才能得出可靠、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50.
背静与目的: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一种男性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该病也有明显上升趋势。目前认为肿瘤转移是由于一部分肿瘤细胞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发生基因水平的变化而改变性质变成“转移克隆的细胞”,这部分细胞能突破机体防御系统最终到达远处组织器官形成转移灶。本实验旨在探索人前列腺癌细胞PC-3M在裸鼠体内淋巴道转移的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前列腺癌淋巴道转移机制打下一定的基础。方法:将PC-3M细胞原位接种于裸鼠体内两个月后分别从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分离肿瘤细胞,通过体外侵袭和粘附实验,比较两者体外侵袭和粘附能力的差异,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两细胞在转移相关基因丰度水平上的差异。结果:淋巴结转移灶分离的肿瘤细胞的体外侵袭及粘附能力显著高于原发灶内分离的肿瘤细胞,大约分别为后者的2.5倍和1.5倍;而且前者在一些转移相关基因丰度水平上明显高于后者,这些基因按其编码产物的属性和功能可划分为:①编码降解细胞外基质(ECM)的蛋白水解酶包括组织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②编码转录因子家族成员;③编码参与肿瘤细胞异质性粘附的分子;④编码细胞表面受体。结论:原发灶内的前列腺癌细胞和淋巴结转移灶内的肿瘤细胞在侵袭和粘附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经鉴定的差异表达分子可能在前列腺癌细胞由原发灶迁移到远处组织器官的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