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3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371篇
药学   74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人工流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原因。方法: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方法对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人工流产情况及原因。结果: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率为29.98%;人工流产原因中有35.15%是由于未避孕造成的,有超过一半(52.85%)的人工流产为避孕失败情况下采取的补救措施;避孕失败的原因中有65.09%为宫内节育器失败;婚前及婚后初产前的人工流产超过70%是未采取避孕措施造成的,而产后的人工流产主要是避孕失败造成的;多次人工流产妇女的避孕措施趋向多样化;而人工流产原因中避孕失败的比例增加。结论:应加强避孕方法知识的宣传以及避孕方法使用的指导,提高农村育龄妇女的避孕使用率及正确使用率,特别是对有人工流产(一次或多次)史的对象应加强避孕使用指导;对采用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应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官内节育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
在开罗举行的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和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中都明确指出 ,女性需要更广泛的手段来预防性疾病 (包括艾滋病 )和意外妊娠。 1993年全世界艾滋病感染人群中 ,男女性别比例为 75 2 5 ,而到了 2 0 0 1年 ,比例变为 5 2 4 8,女性占到了一半左右[1] 。在中国该比例也上升很快 ,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男女比例已由前几年的 9 1猛增为 3 1,在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了 2 6 1。在预防艾滋病的过程中 ,女性需要更多的保护。各国政府和卫生组织大力推广男用避孕套作为预防性病 /艾滋病的唯一有效手段。女性在试图保护…  相似文献   
23.
上海市区级医院剖宫产指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剖宫产指征及分析高剖宫产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1年5月~2003年2月到上海市3所区级妇幼保健院做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933名基线调查对象中,剖宫产率为37.6%,居于前4位的剖宫产指征分别为胎儿宫内窘迫(36.5%)、社会因素(35.9%)、相对性头盆不称(18.5%)和妊娠合并症(6.3%)。回归分析发现,孕前体重超重、对分娩没有信心及胎儿体重在4000g以上的对象剖宫产的可能性大。结论目前上海市的剖宫产率相当高,胎儿宫内窘迫和社会因素已成为最主要的剖宫产指征,较高的剖宫产率与孕妇的心理因素和某些人口学特征(孕妇及胎儿体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4.
生殖健康促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健康促进最早是由医学史家Henry E.Sigerist于1945年提出来的[1]。他指出我们应该通过提供适宜的生活标准,良好的劳动条件、教育、物质文化以及休闲方式来促进健康。目前,普遍为大家所接受的健康促进的定义为“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持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2]。”这个定义是一个包含社会和政治综合性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加强个人的技能和能力,还包括改变社会、环境和经济的条件来减少它们对大众和个人健康的影响。所以,健康促进是增强人们对健康决定因素的控制能力,从而改善其健康的过程。作为健康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殖健康同样也受到了…  相似文献   
25.
目的:系统评估芙蓉(FR)Cu200C IUD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接受性。方法:通过电子和手工检索查阅1988年4月~2006年5月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进行筛选和评估。结果:共检索到22篇相关文献,按标准纳入5篇。纳入文献的结果显示。置器后1年,FRCu200C IUD的累积妊娠率略高于母体乐(ML)Cu375 IUD,因症取出率也趋向高于MLCu375 IUD;FRCu200C IUD的经量增多发生率低于MLCu375 IUD;置器后1、2、5年FRCu200C IUD的累积续用率均趋向低于MLCu375 IUD。结论:FRCu200C IUD的临床效果,尤其是有效性,接近或略差于MLCu375 IUD。建议在推广使用FRCu200C IUD前,对其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接受性;建议由非FRCu200C IUD研制单位主持临床试验,观察年限应≥5年。  相似文献   
26.
成年男性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与精液量以及精子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普通成年男性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与精液量以及精子密度的关系。方法:资料来源于对5个研究现场(河北省石家庄市、山西省太原市、贵州省贵阳市、浙江省杭州市及山东省青岛市)的普通成年男性的横断面调查。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的血样和精液样本,分析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以及雌二醇(E2)与精液量、精子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招收研究对象978名,通过相关分析及方差分析表明,高水平T对象的精子密度较低;高水平E2对象精液量较少。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水平T发生低精子密度的危险性大,低水平的LH发生低精子密度的危险性小。结论:普通成年男性血清中生殖激素水平与精液数量指标有关,但表现出的某些关联性用已知的下丘脑-垂体-睾丸轴调节机制尚无法完全解释。  相似文献   
27.
<正>前面五讲重点介绍了提问、倾听、释义、语言与非语言技巧,本节将重点介绍最后一个技巧,即"模具教具和图谱图片"技巧。本文在复习前面的4大技巧基础上,将重点介绍模具教具及其图片的概念、目的及其在性与生殖健康综合咨询中的特点及其应用。1模具教具和图片在实践中的应用采用"模拟服务对象方法"介绍模具教具和图片使用技巧。模拟的服务对象:王女士,42岁,农民,小学毕业,在上海作装修工作10年。家中共5口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祛膜颗粒对大鼠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早孕大鼠灌胃给予米非司酮(12.50 mg/kg)和米索前列醇(0.12 mg/kg)造成不完全流产大鼠模型。观察祛膜颗粒对不完全流产大鼠模型的子宫出血量、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子宫内蜕膜、绒毛的残留情况;采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JZJ01张力传感器记录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活动。结果:祛膜颗粒能明显减少大鼠子宫出血量(P0.05),缩短流产大鼠的PT、TT,增加FIB;祛膜颗粒能够促进子宫腔内的绒毛、蜕膜组织物排出。祛膜颗粒(0.1 g/L)与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合用时,能明显提高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强度(P0.05)。结论:祛膜颗粒对药物流产后的子宫出血有明显的止血作用,能增强子宫肌收缩,促进胚胎排出。  相似文献   
29.
AMS量表在上海市社区人群中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上海社区人群中应用AMS量表(the aging males'symptoms scale)的信度和效度。方法:以上海市某社区40岁及以上的973例中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AMS量表进行调查,计算分半信度系数、Cronbach'sα系数考察量表内在一致性;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考察结构效度,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考察区分效度、校标效度和内容效度。结果:AMS量表及各领域的分半信度系数均大于0.78(P<0.01),Cronbach'sα均大于0.82(P<0.0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AMS量表可分为3个领域,各条目与其所属领域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49(P<0.01);血清总睾酮水平为校标时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04(P>0.05)。除心理领域得分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外,不同年龄组、有无慢性病组间AMS量表及各领域得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AMS量表应用于上海社区人群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一份较好的老年男性症状评分量表。但其作为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OH)的筛选工具仍需深入评估。  相似文献   
30.
我国常见生殖系统疾病流行概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毒、淋病和前列腺癌、宫颈癌等是我国常见额生殖系统疾病。生殖系统传染性疾病多病种流行特征各异,表现为梅毒疫情严峻,存在胎传梅毒流行风险;淋病流行减缓显著;艾滋病感染途径转为以性传播为主。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整体呈上升趋势,存在显著城乡差异,表现为前列腺癌在城市地区明显高发,中老年男性为高危人群;宫颈癌发病死亡上升趋势较缓,农村负担重于城市,贫困地区女性为易感人群。除社会文化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频繁外,母婴传播阻断困难、艾滋病难以治愈等多种原因导致性传播疾病流行;多种肿瘤危险因素多重累积暴露可能是肿瘤发病趋势增加的重要原因。我国正面临常见生殖系统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恶性肿瘤流行的双重负担。需倡导个体安全性行为,减少肿瘤危险因素暴露,完善生殖健康教育、服务及监测体系,遏制生殖系统疾病负担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