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22篇
预防医学   108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83篇
  3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脑卒中早期核心稳定性训练介入时机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20例,3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作业疗法、平衡训练等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A组于入组后第2周介入核心稳定性训练,B组于入组后第4周介入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后采用 Holden功能步行分类(FAC)及平均步长、步宽及步速等步态分析参数评定步行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后,3组FAC评分及步长、步宽、步速等步态分析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A、B组更高于C组(P<0.05),A组更高于B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且介入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临床意义。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92例ITP儿童患者的感染情况,并检测66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将ITP患儿中68例阳性者随机分为2组:复合用药治疗组34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治疗;单药治疗组34例,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表明:ITP患儿HP的感染率为74.7%,明显高于对照组(39.4%)(P<0.05)。ITP患儿经治疗后,单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3.5%)明显低于复合用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1%)(P<0.05);治疗组1年内的复发率(17.6%)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47.1%)(P<0.05);治疗过程中患儿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相同时间点,复合用药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P<0.01)。结论:ITP患儿HP感染率高于健康儿童,HP可能参与了儿童ITP的发病过程,抗HP治疗可提高ITP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索利用PDCA管理循环加强对实习生的规范化教育。方法:利用PDCA管理循环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执行和实施、信息反馈、检查总结等。结果:通过实施PDCA管理循环,实习生的出科成绩(实际操作能力、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结论:要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必须应用先进教学方法,形成规范、有序的教学程序。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脉络舒通丸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潍坊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伐沙班片、弹力袜等基础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脉络舒通丸。记录患者Villalta评分和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illalta评分(包括患肢肿胀、疼痛、色素沉着等)明显优于对照组[(6.17±2.20)和(7.43±1.50)分];炎症指标(IL-6、hs-CRP)与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2.35±4.68)和(48.75±5.21)pg/ml,(13.51±3.89)和(18.87±4.28)mg/L,(2.43±0.41)和(2.79±0.4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APT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络舒通丸联用利伐沙班可显著提升PTS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炎症反应情况,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5.
王宏伟  付春兰  丁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3,(32):116-117,123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脊柱手术控制性降压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在全麻下拟行胸腰椎骨折减压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n=30)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30).抽取麻醉诱导前30 min(T1)、气管导管拔出即刻(T2)、术毕2 h(T3)、术毕6 h(T4)、术毕12 h(T5)、术毕24 h(T6)的外周静脉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术中各监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Dex组CRP、IL-6和TNF-α在T2-6各时点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Sham组中,CRP从T3时点开始升高,IL-6、TNF-α均从T2时点开始升高,在T4时点升至最高点,T5时点开始下降;Dex组,CRP从T4时点开始升高,IL-6、TNF-α均从T3时点开始升高,在T4时点升至最高点,T5时点开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脊柱手术控制性降压安全可行,并且可以降低炎症反应,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早期细胞凋亡率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1)所有对象均来源于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住院化疗的初发AML患者20例;(2)所有患者均采用DA或IDA或HA方案诱导缓解;(3)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及AnnexinV-FITC/PI染色法检测患者化疗前1d及化疗第2d白血病细胞凋亡率.结果 (1)经诱导治疗7d后,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 14例,未缓解(not remission,NR)6例;(2)化疗第2d白血病细胞凋亡率(9.31±2.42)%明显高于化疗前1 d(4.41±2.13)%,(P<0.05);(3)化疗后CR组患者细胞凋亡率(10.12±2.23)%明显高于NR组(7.43±2.74)%(P<0.05).结论 化疗早期细胞凋亡率可作为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7.
68.
当前中医药国际教育市场迅速形成并壮大,实现中医双语教学是现阶段高等中医院校教育事业的形势要求。本文通过总结中医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分析了中医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困难性,提出要注重双语教学的目标确立,教学对象选择,教学师资建设,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运行,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有效建立中医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的方法,以期为中医双语教学的长远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治疗中对肺功能和全身炎症标记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治疗的COPD稳定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为期8周的常规止咳、平喘、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在与对照组患者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治疗,为期8周,单次剂量为50/500μg,每日两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白细胞介素IL-6、IL-8、IL-17等指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浓度在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IL-8、IL-17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在治疗前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可以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降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IL-6、IL-8、IL-17的水平,减轻气道炎性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70.
目的 了解学龄期哮喘儿童的病情控制情况及睡眠状况,研究哮喘控制与睡眠紊乱的相关性,以期为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就诊的200例6~11岁支气管哮喘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哮喘儿童一般情况问卷、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儿童睡眠紊乱量表(SDSC)。根据C-ACT得分将哮喘患儿分为完全控制组(≥23分,75例)、部分控制组(20~22分,46例)、未控制组(≤19分,79例),对3组哮喘儿童睡眠紊乱情况进行比较,并将SDSC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C-ACT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哮喘儿童的完全控制率为37.5%,部分控制率为23.0%,未控制率为39.5%。完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哮喘儿童SDSC总得分分别为34.21±3.60、38.74±2.86、40.09±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57,P<0.001)。睡眠紊乱的检出率分别为未控制组 49.4%、部分控制组40.0%、完全控制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24,P<0.001);哮喘儿童C-ACT得分与SDSC得分呈负相关(r=-0.623,P<0.01)。结论 本地区哮喘儿童的哮喘控制水平欠佳;哮喘儿童睡眠紊乱的检出率较高;完全控制组哮喘儿童睡眠质量明显优于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的患儿,儿科医护人员在对哮喘儿童进行整体治疗时应更加关注哮喘控制状况,通过良好的哮喘控制改善其睡眠状况,从而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