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81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711.
程婉茜  李茜  杨大为 《肝脏》2024,(3):289-292
目的 探究经治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患者序贯或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南京市第二医院诊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8例,根据治疗48周后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低病毒血症组(n=37)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组(n=61)。比较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中血清病毒载量,对造成患者低病毒学症的潜在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低病毒血症组患者基线HBV DNA、HBsAg、HBeAg、AST以及接受ETV或TDF比例分别为8.9(6.9,10.8)log10 IU/mL、4.4(3.6,4.9)log10 IU/mL、87.5(0.5,1214.9)log10 IU/mL、48.5(34.6,70.3)U/L和64.9%,显著高于持续病毒学应答组的5.0(4.1,7.2)log10 IU/mL、2.9(2.4,3.7)log10 IU/mL、0.4(0.1,3.8)log10 IU/mL、25.0(2...  相似文献   
712.
低流量预适应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低流量预适应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大鼠工作心模型 ,大鼠共 32只 ,随机分成两组。实验以低流量缺血预适应结合冷晶体停搏 ,行心肌保护研究 (预适应组 ) ,并与单纯冷晶体停搏、低温保存之心肌 (对照组 )进行对比研究。每组中各半数 (8只 )在缺血末测心肌 ATP含量。结果 :预适应组心肌缺血后心功能的恢复、ATP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心肌超微结构损害较轻 ,心肌酶释放明显减少。结论 :低流量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13.
目的 评价巴曲酶注射液 (东菱迪芙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维脑路通注射液静点作为基础治疗。试验组加用东菱迪芙注射液静点 ,对照组加用安慰剂静点 ,均为隔日 1次 ,共 3次。结果 试验组起效明显早于对照组 ,停药后 10天试验组疗效仍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东菱迪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 ,而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14.
糖尿病肾病(DN)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使DN诊断提早到Ⅲ期,但更早诊断尚缺乏公认敏感指标。近年有许多备选指标在研究中,其中红细胞钠锂逆向转运(SLC)活性为原发性高血压遗传易感指标[1],由于有高血压或高血压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715.
南京市矮身材儿童致矮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矮身材儿童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可疑矮身材儿童134例,正常对照124例进行问卷调查,并将结果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非足月产、非母乳喂养、食欲食量差,家庭经济条件差,父母身高矮(父≤165cm,母≤155cm),营养不良及体弱多病均为矮身材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消除不良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合理营养是预防身高发育落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16.
我院 198 8~ 1997年 10年间胆囊切除后发生胆管结石而再手术者 5 6例 ,对其发生胆管结石的有关因素探讨如下。临床资料男 2 0例 ,女 36例 ,年龄 37~ 79岁。胆囊切除后 ,最早出现典型的胆道三联征 (Charcot征 )或经B超、PTC等发现结石的时间为 2~ 5年 9例 ,6~ 10年 9例 ,11年以上 38例。发病年龄 <40岁 6例 ,40~ 6 0岁 30例 ,6 1岁以上 2 0例。胆石的性状经病理检查为色素性结石 ,呈泥沙状或 /和叠层状。2 4例手术中发现胆汁为脓性 (4 2 8% ) ,16例行胆汁细菌培养者均阳性 ,其中 11例为大肠埃希氏菌 ,其它为表皮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717.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GMP - 140含量变化及其相关因素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本文选取糖尿病无肾脏病组 (DM组 ) 144例 (平均病程 2 5 .5± 18.6个月 ) ,糖尿病有肾脏病变组 (DN组 ) 80例 (平均病程5 8.7± 31.6个月 ) ,以及 5 0名对照组。用放免法分别测定其血小板GMP - 140和血α1-MG、β2 -MG ;层析柱法测HBA1C ;生化法测FBG、PBG、Ch、TG、HDL、FG ;放免法测 2 4h尿ALB、IgG、α1-MG和 β2 -MG。经计算机软件处理测定结果 ,进行t检验 ,并对结果进行直线相关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DN组血小板GMP - 140、FG、DBP、TG、HBA1C和PBG水平 ,明显高于DM组和对照组 (P <0 .0 5 - 0 .0 0 1) ;DN组的HDL、SBP和FBG与DM组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高于对照组 (P <0 .0 1- 0 .0 0 1)。对 80例DN患者的血小板GMP - 140与TG、DBP和HBA1C等 ,作多因素回归分析 (P <0 .0 1)。本文提示 :(1)血小板GMP - 140含量明显增高 ,能够准确反映血小板活化、活化程度及血栓形成倾向 ,以及血小板大量活化 ,参与了肾脏微血管病变。 (2 )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 ,血TG、Ch和HBA1C是引起血小板活性增强的独立因素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使血小板活性增强。 (3)血压升高可加速DN的形成和发展 ,对血小板GMP - 140含量  相似文献   
718.
观察药物对吸烟者血浆β-内啡肽和皮质醇水平的变化,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吸烟组的血浆皮质醇及β-内啡肽明显高于对照组;自然戒断烟后,戒烟组的血浆皮质醇明显升高,而血浆β-内啡肽明显降低;治疗后,吸烟组的血浆β-内啡肽和皮质醇达到平衡,用药物戒烟可能是通过改善内源性阿片肽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而达到戒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1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端粒酶与胃癌的关系 ,特别是胃癌发生中HP与端粒酶的相关性。方法 :将病例分为胃癌、癌前病变和慢性浅表性胃炎 3组 ,用快速尿素酶法、W -S染色法检测HP ,用ELISA法检测血清CagA -HPIgG浓度 ,以判断CagA的有无 ;分别对胃癌取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粘膜组织 ,用PCR -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 结果 :HP、CagA -HP感染率在 3组间有差异 ( P <0 0 5 ) ,胃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HP、CagA -HP感染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 ( P <0 0 1) ,癌前病变组与胃癌组间HP、CagA -HP感染率无差异 (P >0 0 5 )。胃癌组织端粒酶阳性率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 (P <0 0 1)。有 HP感染的胃癌与无HP感染者比较 ,端粒酶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CagA -HP感染的胃癌其端粒酶阳性率与CagA阴性HP感染者比 ,也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HP、CagA -HP和胃癌的发生有关 ,可能在胃癌发生的起始阶段起作用 ,活化的端粒酶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胃癌发生过程中 ,HP、CagA -HP感染对端粒酶激活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20.
目的利用杆状病毒载体在家蚕幼虫中研制有生物学活性的可溶性分泌型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rhIGF 1)。方法将 15kD人IGF 1(hIGF 1)前体cDNA基因插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NPV)转移载体pBak PAK8中 ,经与野生型病毒DNA共转染家蚕细胞后 ,通过体内同源重组的方式获得重组病毒BmNPV/IGF 1。以Bm NPV/IGF 1感染 5龄家蚕幼虫 ,分别在感染后 2 4、48、72、96、10 8、12 0h提取家蚕血淋巴液 ,以ELISA法测定不同时象家蚕血中IGF 1浓度 ,采用Western blot分析鉴定IGF 1免疫学活性 ,MTT法观察其对NIH3T3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ELISA测定显示 ,BmNPV/IGF 1感染家蚕幼虫后 ,72h起蚕血中IGF 1浓度随感染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 (19.0 9~ 2 3.36 μg/ml) ,12 0hIGF 1含量达到最高值 (2 3 .36 μg/ml) ,Western blot分析发现表达产物在蚕体内被加工成 7.5kD成熟hIGF 1,并对NIH3T3细胞具有良好促增殖效应 ,其促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优于来源于E .coli的IGF 1标准品。结论具有免疫学活性和生物学活性的rhIGF 1能够在家蚕幼虫虫体中获得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