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2篇
  免费   657篇
  国内免费   225篇
耳鼻咽喉   94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442篇
口腔科学   92篇
临床医学   2539篇
内科学   711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464篇
特种医学   3346篇
外科学   589篇
综合类   2953篇
预防医学   546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1000篇
  18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389篇
  2024年   317篇
  2023年   1106篇
  2022年   395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394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720篇
  2016年   796篇
  2015年   598篇
  2014年   719篇
  2013年   675篇
  2012年   902篇
  2011年   996篇
  2010年   901篇
  2009年   873篇
  2008年   693篇
  2007年   578篇
  2006年   463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365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51.
目的 分析早期肝脓肿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提高对早期肝脓肿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孤立性单发早期肝脓肿病例CT表现.结果 早期肝脓肿的CT平扫呈边界不清、密度均匀或不均的低密度肿块,缺乏特征性,增强后可出现蜂窝征、病灶缩小征、持续性强化征或周围一过性强化征.结论 早期肝脓肿动态增强CT扫描有一定特征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52.
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肺动静脉畸形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在肺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PAVM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增强后分两期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7-9s和21-23s。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血管重建,重建方法包括MPR、VR、MIP。结果全部病例均清楚的显示了瘤体形态、大小、走向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能够对肺动静脉畸形做出明确诊断。结论瘤样扩张的血管囊腔与其相连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血管成为PAVMs的基本构筑。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是诊断PAVMs理想和无创伤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53.
目的分析比较健康成人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扣带回后部质子磁共振频谱的特点,总结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冶的临床拟诊为AD的患者15例,设为观察组A;诊断为血管性痴呆(VD)的患者32例,设为观察组B;再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人群48例,设为对照组,均给予头颅的常规MRI扫描和扣带回后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单体素检查,观察比较三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A与观察组B、对照组的ml/Cr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l/Cr异常升高与AD的发病及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4.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矽肺阴影扫描的扫描参数,并评价螺旋CT常规剂量与低剂量的辐射剂量。方法对63例矽肺患者分别用螺旋CT 130mA、60mA、40mA和20mA扫描,记录不同扫描条件下患者辐射剂量,对螺旋CT不同扫描条件下患者辐射剂量、阴影大小、密集度、矽肺分期以及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低剂量螺旋CT扫描患者辐射剂量较常规剂量相比明显降低、4种不同扫描条件在矽肺阴影大小、密集度以及矽肺分期无明显差异性,图像质量有差异性,但不影响矽肺的判断。结论20mA是矽肺螺旋CT扫描的最佳低剂量扫描条件,具有辐射剂量小,能全面反映矽肺的特点,可用于矽肺的筛选。  相似文献   
955.
黄静  姜风 《中外健康文摘》2012,(49):132-133
目的利用双源CT双能量技术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癌肿的浆膜面改变、增强表现与浆膜面浸润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胃癌的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浆膜面受侵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经胃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5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36~78岁.对52例胃癌癌肿浆膜面浸润情况进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由2位资深放射医生在不知内镜、手术和病理结果的情况下,盲法分析双源CT静脉期、延迟期图像.结果进展期胃癌浆膜面侵犯的CT征象中,浆膜面粗糙诊断敏感性较高,结节状突出的诊断特异性高,同时应结合周围脂肪间隙的改变综合判断.胃癌癌肿的强化方式是诊断胃癌浆膜侵犯时应该综合考虑的一个因素.CT与病理学T分期具有较高一致性,可以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信息,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胃癌癌肿邻近浆膜面的区域碘剂含量,可以作为判定浆膜面是否受侵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56.
目的 探讨人体膝关节髌下脂肪垫损伤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80例经临床综合诊断及临床随访、关节镜检查明确为髌下脂肪垫损伤患者的MRI影像表现,归纳其特征性的MRI表现.结果 MRI特征性表现为髌下脂肪垫的信号混杂,损伤区T1WI、T2WI序列呈条片状、斑片状低信号,以后1/2多见;T2WSPAIR序列呈条片状、斑片状高信号,边缘模糊.损伤程度重者可合并脂肪垫边缘撕裂,以后缘多见;损伤后期,部分病例合并大小不一的囊性变.结论 MRI能清楚显示髌下脂肪垫的形态、大小;能准确评估其损伤的部位及严重程度,可以给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并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57.
目的探讨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CETRUS)对前列腺增生(hyper-plasia of prostate,BPH)背景下的前列腺外腺癌结节(nodule of carcinoma of prostat)的定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经细针穿刺有病理证实的21例(21个病灶)前列腺外腺癌结节,经超声造影后应用Qontraxt软件生成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curve,TIC),获得Qontraxt软件中的各项参数:峰值强度(peak enhancement,PK)、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P)、斜率(sharpness)、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enhancement curve,AUC),比较外腺癌结节、周边外腺组织及内腺增生组织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前列腺外腺癌结节组的Sharpness、AUC(分别为0.177430±0.046191和4.700±1.998)明显大于其周边外腺组织组(分别为0.12557±0.028999和2.671±1.083)(P均<0.05);前列腺外腺癌结节组与前列腺内腺增生组织组组间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列腺内腺增生组织组的PK、AUC(分别为33.433±9.195和5.257±1.597)明显大于前列腺外腺癌结节周边外腺组织组(分别为21.857±9.756和2.671±1.083)(P均<0.05)。结论 CETRUS对前列腺外腺癌结节有定量诊断价值,为前列腺癌的定性诊断提供更多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958.
目的对正常女性中脑导水管层面脑脊液(cerebralspinal fluid,CSF)的流动情况进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定量研究并将其与年龄进行回归分析。方法筛选38例正常女性志愿者,测量其中脑导水管CSF流动情况,以年龄作为因变量,流速(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速V1,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速V2、平均向下流速V3、平均向上流速V4及平均流速V5)、流量(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量Q1、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量Q2、平均向下流量Q3、平均向上流量Q4、平均流量Q5、平均净流量Q6)及心动周期(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速对应心动周期T1、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速对应心动周期T2、平均心动周期T3)作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一般回归方程分别为age=38.146+0.825V1+0.705V2-0.738V3-0.298V4-0.887V5,age=46.899-117.944Q1+21.319Q2-191.968Q3+62.774Q4-84.361Q5-227.401Q6,age=36.047+0.063T1+0.016T2+0.010T3。各项指标P均>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变量流速、流量及心动周期3者对因变量年龄无显著性影响。在应用MR定量分析CSF流速、流量及心动周期时无需考虑年龄因素。  相似文献   
95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37例SAP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55岁),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病死率及并发症。结果老年组SAP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SAP患者更易发生器官障碍,与中青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P<0.05)。在器官功能障碍中,年老患者组休克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SAP患者相比中青年SAP患者更易发生器官功能衰竭,临床预后更不佳。  相似文献   
96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腰椎CT表现特点,减少AS的漏诊率,协助临床诊断。方法56例以腰间盘突出复查二次以上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检查,主要观察腰椎椎小关节CT影像改变,8例可疑AS患者行人体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类风湿因子等项检查,并均行骶髂关节CT对比。结果通过对腰椎CT图像细致分析,56例患者中6例腰间盘轻度突出,2例腰间盘重度突出;发现8例AS,人体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5例为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且2例腰椎CT椎小关节改变重于骶髂关节。结论AS主要以累及骶髂关节为主.但合并腰间盘突出病人或首诊腰椎CT检查并未引起重视,常常漏诊。本文主要探讨多层螺旋CT对腰椎AS影像分析.减少AS的误诊及漏诊,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