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79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8篇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目的 研究抑制核因子-κB(NF-κB)活性对肝肺综合征(HPS)大鼠肺血管内巨噬细胞(PIM)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吡咯醛二硫氨基甲酸(PDTC)对照组,CCl4组,CC4+PDTC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CC4组,肌注CC4(3 ml/kg·4 d),共16次.CC4+PDTC组,注射CC4第4次后,腹腔注射PDTC(20 mg/kg·48 h).PDTC对照组,仅按CC4+PDTC组方法注射PDTC.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静脉血测内毒素和肝功能.取肠系膜淋巴结作细菌培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IM的黏附、聚集情况,以及iNOS和NF-κB的蛋白表达和定位.以非放射性凝胶电泳阻滞实验(EMSA)检测NF-κB活性,SYBR Gteen Ⅰ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iNOS的mRNA表达.结果 CCl4组发展成HPS模型,表现为PaO2、PaCO2降低和肺泡一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升高,肝功能异常,内毒素血症,所有数值都与对照组和PDTC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Cl4组肠系膜淋巴结培养阳性率为62.5%(5/8),与CCl4+PDTC组的66.7%(6/9)无统计学差异(P=1.000).CCl4组中超过10个巨噬细胞的血管为60.8%(292/480),CCl4+PDTC组中超过10个巨噬细胞的血管仅为19.6%(106/540),两组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和PDTC对照组中肺血管内无巨噬细胞聚集.肺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和iNOS蛋白均在CCl4组的PIM中表达.CCl4组的NF-κB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和PDTC对照组(P<0.05).CCl4+PDTC组的NF-κB活性明显低于CCl4组(P<0.05),而与对照组和PDTC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Cl4组的iNOS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PDTC对照组(P<0.05).CCl4+PDTC组的iNOS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CCl4组(P<0.05),而与对照组和PDTC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F-κB诱导PIM内iNOS高表达在HPS中发挥重要作用,PDTC可能通过抑制PIM中NF-κB的活性,降低PIM活性以及其中iNOS表达,从而改善HPS.通信作者:王宇,电子信箱:wangyu0319@126.com  相似文献   
602.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35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诊断率:B超为28.6%(10/35),CT为44.4%(12/27),MRI为70%(7/10).28例行手术治疗,并为术后病理确诊,其中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9例,囊腺癌7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7例.获得随访23例:胰腺囊腺瘤术后5年存活率为62.5%(5/8),无复发病例;胰腺囊腺癌完整切除者最长存活5年8个月,未能完整切除者最长存活6个月;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4例,均健在,最长已存活4年.结论 胰腺囊性肿瘤术前诊断较困难,CT及MRI对本病的诊断帮助较大.外科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加强各科医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及早发现、恰当的手术方法,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603.
乳腺导管扩张症3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1990年至1999年收治的30例乳腺志管扩张症患者进行一般情况,治疗及预后的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本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42岁,首发症状以乳腺肿块和乳头溢液多见,病变多位于乳晕周围,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论 乳腺导管扩张症为非感染性炎症,病史长,易反复,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均需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604.
对18只家兔,通过结扎胆总管并注入标准大肠杆菌菌株建立急性胆管炎和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再经股动脉及股静脉插管建立活性碳灌流系统。经灌流后,血中平均内毒素水平从2.24Eu/ml降至0.17Eu/ml(P〈0.001)。本实验结果提示:用活性碳灌流能够降低血液中内毒素水平,这为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可能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05.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宇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9):1234-1236
门静脉高压症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较高。由于我国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发病率较高,因而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因此,在我国,对此病的预防和治疗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  相似文献   
606.
肝性脊髓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是一种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自然形成的广泛的门体静脉侧支循环或门体静脉分流术后出现的,以脊髓病变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袭起病的双侧对称性下肢痉挛性瘫痪,进行性加重。既往由于对此病的认识起步较晚,多数临床医师对其缺乏了解,故国内外报道较少。近几年,随着我国肝炎肝硬化病人发病率的增多以及临床医师们对本病有了较多的认识,国内对于肝性脊髓病的报道也逐年增加。然而,在国内外有关的文献中,绝大多数是散发病例报告,只有少数(约1/10)病例涉及尸解病理;国内文献尚未见到尸解及病理方面的报告。至于有关该病的动物实验研究,则由于缺乏适当的动物模型而均未见报道。因此,现就国内外对于其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07.
肝结核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于1996年7月至1999年2月共手术治疗肝结核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8.
1990年5月27-31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的第三届全国胰腺疾病专题讨论会上,上海瑞金医院外科张圣道教授报告了139例(1975~1980年)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比较,凡确诊者均早期手术治疗(清除坏死组织局部灌洗),治愈率50%;1981-1987年,仍以早期手术为主,但术式改为规则性切除加胰外探查、敞开创口、局部灌洗,结果治愈率为65.45%;1988~1990年改为“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609.
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附加限制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的目的是在降低门静脉压力的同时保持一定的门静脉向肝血流量。作者自1988年12月至1994年12月间,共为154例患者进行了该手术。其中:ChildA级91例,ChildB级41例,ChildC级18例。在平均3.2年的随访期间内,住院死亡率为1.3%,总的死亡率为2.6%,再出血率为1.9%,术后肝性脑病、脊髓病发生率为4.1%,术后2、3、4、5、6年生存率分别为98.3%、96.6%、93.7%、89.2%、83.3%。该手术方式临床效果满意,特别是术后脑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以往报道。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该手术中放置的限制环,真正起到了持久限制分流的作用。附加限制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是我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10.
早在1940年,Ivy等首次描述了狗胃切除术后骨丢失增加;1941年Sarasin等报道了胃切除术后的骨代谢障碍。在此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认识到胃切除术在少数病人可导致骨软化症,并认为这是由于钙、磷摄入及吸收减少的结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胃切除术后骨的改变不仅仅是骨软化症的表现,同时也可能表现为骨质疏松,或二者并存,因而提出了胃切除术后骨病这一概念。近年来随着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拓展及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