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71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7篇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结直肠癌肝转移曾被认为是晚期疾病而没有手术机会,而现今研究表明,手术切除是可以实现根治的,而治疗目的及方法也有了很大改变。本文从可行手术切除病例的手术方式、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技术等方面进行介绍,此外还介绍了目前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旨在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腹部手术后延迟性肠麻痹(prolonged postoperative ileus,PPOI)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接受开腹消化道肿瘤根治术的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以出现PPOI为病例组(13例),其余为对照组(11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POI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χ2=6.824,P=0.009)、术后出现低钾血症(χ2=3.872,P=0.049)与PPOI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BMI<18.5 kg/m2是PPO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MI是PPOI的独立危险因素,当BMI<18.5 kg/m2,发生术后延迟性肠麻痹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探讨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和外科术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15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病例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1例行Frey手术,1例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胆总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1例发生胆瘘和坏疽性胆囊炎;另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余13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多于术后2周内痊愈出院.术后病理诊断12例为慢性胰腺炎,3例为胰腺癌.结论 本病主要症状为腹痛;CT是首选检查方法,术前难以判断胰头肿块性质;建议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尽可能地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25.
目的 通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评价成人胰胆管合流异常并探讨其和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照观察伴有胰胆管合流异常与不伴胰胆管合流异常之成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53例,比较其保守治疗前后的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差别.结果 通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出的3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与其余121例不伴胰胆管合流异常的成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比较.保守治疗后胰胆管合流异常(PBM)组和不伴胰胆管合流异常(NPBM)组的TB、ALT、AST、ALP、GGT都明显降低,其中ALT、AST、GGT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组的ALT、AST和GGT都高于NPB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胆管合流异常是导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MRCP作为一种无创的胆胰管道系统成像技术对于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研究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学习曲线的存在,降低喉返神经损伤并发症.方法 82例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或联合根治术,解剖喉返神经147条,全部应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四步法”监测喉返神经功能,术中信号衰减幅度50%以上诊断喉返神经损伤,并判断损伤点和损伤原因.结果 喉返神经寻找时间为0.5~2 min,损伤率2.7%,喉返神经损伤病例均在术中诊断,损伤点均在喉返神经入喉点或临近入喉点的部位,损伤原因分别为牵拉、肿瘤粘连、热损伤和钳夹.按时间顺序分组以喉返神经的寻找时间和损伤例数生成甲状腺癌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学习曲线,喉返神经寻找时间和损伤例数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结论 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存在技术学习曲线,有助于喉返神经的保护.  相似文献   
27.
直肠癌的外科治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提出是一个里程碑,而同腹腔镜技术的结合使TME手术进入了微创时代。尽管与开放TME手术有同样的肿瘤根治效果,但在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并无优势,因此无腹部辅助切口的完全腹腔镜TME技术: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 TME)成为新热点。而进一步提出的完全经肛门TME手术(pure-NOTES Ta TME)更是将微创理念发挥到新的高度,并颠覆了常规直肠癌外科治疗自下而上的操作顺序,逆行经肛门进行TME。国内外学者非常关注这个新的理念的提出,笔者所在中心也开展了该术式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28.
背景与目的 减重与代谢手术是治疗中重度肥胖症和病理性肥胖症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减重手术有着严格的手术适应证,部分未达手术指征的患者也需要一种可行且有效的减重方式。超级肥胖患者直接进行减重手术的风险显著增高,此类患者同样需要一种易接受且效果确切的减重方式进行术前预减重以降低手术风险。限时饮食干预(TRE)是一种基于昼夜节律的减重和治疗代谢疾病的新兴策略,有希望成为减重手术的有力补充,但目前缺乏TRE对体质量、身体成分以及机体代谢影响的全面评估。因此,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TRE对体质量、身体成分和机体代谢参数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中有关TRE对体质量、身体成分以及机体代谢的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起至2022年4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共587例受试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与不限制热量的正常饮食的个体比较,采用TRE后的个体的体质量(WMD=-2.40,95% CI=-3.52~-1.29,P<0.001)及脂肪重量(WMD=-1.48,95% CI=-2.26~-0.69,P<0.001)明显减轻,甘油三酯水平下降(WMD=-8.42,95% CI=-13.69~-3.15,P=0.002),而非脂肪重量、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RE是一种有效的减重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体质量,并以降低脂肪质量为主,对非脂肪质量无明显影响,同时有助于甘油三酯水平的改善,可作为减重手术的有力补充。受所纳入的研究数量与质量限制,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单孔充气法腔镜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行单孔充气法腔镜保乳手术的66例早期乳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对手术根治性、术后美容效果,以及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 6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病例,19例病人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为(194.9±70.6)min,术中出血(24.3±19.1)mL。手术切口长度为(3.3±1.2)cm,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1(18~26)个月,均无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通过BREAST-Q量表进行评价,术后乳房满意度、放疗副反应、社会心理状态、胸壁状态、性健康程度评分分别为:(73.8±18.4)、(61.6±17.3)、(84.9±16.4)、(80.2±16.5)、(61.7±28.1)分。结论 单孔充气法腔镜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病人,可获得较好的根治和美容效果,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应用皮下负压引流器预防下消化道开腹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13例下消化道开放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腹壁缝合时是否放置皮下引流器,分为皮下引流组(78例)和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病人切口愈合情况,分析切口愈合不良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开放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113例病人中,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14.2%(16/113),其中皮下引流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5.1%(4/78),对照组为34.3%(12/3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影响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未放置皮下引流器(OR=14.510,95%CI 3.411~61.735,P=0.001)、糖尿病(OR=7.064,95%CI 1.286~38.789,P=0.024)及吻合口漏/残端漏(OR=15.004,95%CI 1.876~119.996,P=0.011)。结论 下消化道开放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高,应用皮下负压引流器能有效减少其发生,且操作方便、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