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58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75篇
  1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病例男,44岁,因间歇性胸骨后隐痛不适伴进食梗阻感1年余就诊。既往病史无特殊。查体:一般情况好,胃镜检查:食管下段距门齿35cm1点至5点(左侧卧位)见大块食糜嵌顿,内镜无法推动,予活检孔插入喷洒导管注入生理盐水冲洗后,食糜滑出下落至胃内,遂见原食糜嵌顿处为一(2.5×2.0)cm暗洞,其内粘膜光滑,少量食物残渣存留,憩室口与食管腔间有一嵴突样间隔。诊断:食管巨大憩室。讨论食管憩室为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从食管腔内向外突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囊状或袋状突出。食管憩室分类复杂,按发病部位可分为咽食管憩室(Zenker憩室)、食管中段憩室和膈上…  相似文献   
132.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CT与MRI(附1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脂肪栓塞综合征 (FES)的CT与MRI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 11例FES影像学资料 ,11例均行头部 /肺部CT扫描 ,其中 5例作胸部X线摄片 ,5例MRI检查头部。结果 :头部CT扫描 8例 ,4例显示脑内低密度病灶 ,4例无异常 ;MRI检查 5例 ,病变在T1WI呈等信号 4例和低信号 1例 ,T2WI均为高信号。胸部X线摄片 5例 ,2例显示两侧肺纹理增粗或散在斑片状影 ,1例双肺野弥漫病灶 ,2例无异常发现 ;肺部CT检查 5例 ,均见到多灶性实变、磨玻璃影、结节及坠积现象。结论 :影像学检查可为FES的诊断提供直接的证据 ,MRI扫描的T2WI ,应作为头部FES首选的检查方法 ,而肺部FES应首选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133.
自拟结肠安平汤治疗慢性结肠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经长期临床实践,自拟结肠安平汤治疗慢性结肠炎30例.取得良好疗效。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4.
近年来笔者用中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4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5.
张滔  梁建 《海南医学》2016,(14):2367-2369
目的:探讨创伤抢救小组综合处置模式对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75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其中以创伤抢救小组综合处置模式救治的92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传统抢救模式救治的83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0.22%(83/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1%(6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至确诊时间[(25.83±6.25) min]、急诊至手术时间[(27.95±5.37) min]、住院时间[(23.72±5.21) d]、致残率(22.83%)以及并发症发生率(8.7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79±7.42) min、(48.94±7.62) min、(35.89±6.85) d、42.17%、2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抢救小组综合处置模式能够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36.
目的:评价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药耐药主动外排蛋白Qac Aα-螺旋1和2及跨膜区(TMS)1上的氨基酸对于底物转运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半胱氨酸定点诱变的方法诱变Qac A蛋白α-螺旋1和2及TMS1上的氨基酸I2、S3、F4、F5、T6、K7、D10、M11、R17、W18、T_19、A20、V21、V22、V23、F29、D34、P43、E48、E50、P51和Q55。测定诱变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以及荧光运输试验分析氨基酸的功能变化。结果:MIC和MBC结果分析提示获得的诱变菌株S3C、T6C、R17C、T_19C、A20C、F29C和E50C对所测药物完全恢复敏感性,F4C、F5C和P51C对所测药物耐药性明显降低。运输试验结果与MIC、MBC结果一致,提示10株诱变菌株失去对底物的转运能力。结论:Qac A蛋白α-螺旋1和2及TMS1上的氨基酸S3、F4、F5、T6、R17、T_19、A20、F29、E50和P51可能与Qac A蛋白一价和二价阳离子底物的结合和转运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7.
【摘要】目的:探究正脊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牵引治疗方式,试验组采用正脊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数据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的Cobb角度的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脊术能有效提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有效地纠正Cobb角度。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联合4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对子宫动脉图像质量的优化。方法收集30例行全腹能谱CT增强检查的青年女性患者,采用能谱分析软件,得出显示子宫动脉的最佳单能量;对比分析最佳单能量+40%ASIR组与140 kVp混合能量组子宫动脉CT值、背景CT值、背景噪声(BN)、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以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子宫动脉的最佳单能量平均值为(62.07±1.17) keV;62 keV+40%ASIR组子宫动脉CT值、CNR、SNR均明显高于140 kVp混合能量组(P<0.05);62 keV+40%ASIR组BN小于140 kVp混合能量组(P<0.05);62 keV+40%ASIR组的子宫动脉的主观评分高于140 kVp混合能量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最佳单能量(62 keV)联合40%ASIR对子宫动脉进行显影,可以降低辐射剂量,降低图像背景噪声,提高子宫动脉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通过对基因组学数据进行分析,筛选肾上腺皮质癌(ACC)预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ACC预后相关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0927数据集数据,利用一系列生物信息学方法,对GSE10927数据集进行处理、分析,并筛选差异基因.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的Cox回归分析,筛选与ACC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GEPIA在线分析工具及TCGA数据库数据对上述发现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验证.最后,通过R软件构建和验证ACC预后相关列线图模型.结果 从GSE10927数据集中获得12个仅在ACC患者中明显差异表达的基因.经过单因素与多因素的Cox回归分析表明,CDK1、PBK、KIAA0101和PRC1可作为ACC患者的预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经过GEPIA在线分析工具及TCGA数据库数据的验证,再次证实CDK1、PBK、KIAA0101和PRC1可作为ACC患者的预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利用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该模型对ACC患者1、3、5年生存率预测性能的AUC值分别为[0.83,95%CI(0.68~0.99)]、[0.89,95%CI(0.82~0.96)]、[0.81,95%CI(0.69~0.92)].结论 CDK1、PBK、KIAA0101和PRC1基因是ACC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有望成为ACC靶向治疗的新靶标.本研究基于基因组学数据分析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ACC患者1、3、5年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40.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对无排卵性子宫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67例无排卵性子宫出血患者应用曼月乐,记录治疗前后患者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子宫内膜的内皮素(ET)含量和并发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患者月经量和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下降,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1)。子宫异常出血比例明显下降,子宫内膜ET含量明显降低(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子宫内膜的ET含量降低更明显。并发症率由治疗前的50.74%降低到7.46%。结论:应用曼月乐治疗无排卵性子宫出血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