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冯瑞玲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0,15(3):316-317,320
目的探讨语音广播宣教对儿科住院患者病房管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到郑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进行治疗的住院患者49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2018年7—12月入院的49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语言合成(TexttoSpeech,TTS)技术合成人声语音,通过病房呼叫广播系统进行定时宣教。对使用语音广播宣教前后的病房管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护士晨间护理时间、住院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以及病房管理依从性进行统计。结果语音广播宣教使用后病房管理及基础护理合格率明显提高(P0.05),护士晨间护理时间明显缩短(P0.05),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病房管理依从性明显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语音广播宣教定时播放,可节省护士宣教时间,提高患者的配合依从性,缩短护士晨间护理整理床单位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针刀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DSA引导针刀组,24例)和对照组(传统针刀组,24例),2组均每周治疗1次,2次为一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 h、1周、4周的VAS评分、ODI评分及总体疗效情况.结果 ...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信息化监测模式在提高医院多重耐药菌防控水平的作用。 方法 基于医院基础信息系统构建多重耐药菌信息监测管理系统,获取医院多重耐药菌相关数据资料,同时落实集束化干预措施,并比较干预前后多重耐药菌防控指标。 结果 医院在实施信息化监测管理后,接触隔离医嘱开具及时率从57.87%上升到9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820,P<0.001);多重耐药菌各项预防控制措施执行率均比信息化监测管理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由0.31%下降到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76,P<0.001)。 结论 实施信息化监测模式能够提高全院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的多重耐药菌防控水平以及精准化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34.
目的:建立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残留量的GC-MS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HP-5MS气相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载气为高纯度氦气(He),进样口温度为260 ℃,脉冲不分流进样,程序升温,进样量为1 μL,离子源为电子轰击源(EI),电离电压为70 eV,离子源温度为300 ℃,质谱传输接口温度为280 ℃,四级杆温度为180 ℃,质谱监测模式为选择离子(SIM)模式,外标法定量。结果: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均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回收率、稳定性均符合相关规定。原辅料中检出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包材中检出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检出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高、重复性好、速度快,同时提取方法简单,可用于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迁移情况的监测和溯源。 相似文献
35.
目的:综述各国药典中离子色谱法分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质量标准进展情况。方法:介绍了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发展历程及离子色谱原理,概述了各国药典中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质量标准变迁,分析了各国药典离子色谱法在该类药物中的应用与质量标准沿革,并探讨了离子色谱法测定该类药物的发展趋势。结果与结论: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分析方法逐渐从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衍生化法、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向离子色谱法发展,并日益成为该类抗菌药物较理想的质量控制方法,为今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标准提高及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了解山药饮片中外源性有害物质的残留状况。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探索性研究方法对不同来源的山药饮片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脱硫剂、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68批样品中检出11批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检出1批使用了脱硫剂;37批样品中检出2批汞元素超标;38批样品中检出5批含有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残留(涕灭威砜、3-羟基克百威、甲拌磷砜、氟虫腈、杀虫脒),检出15批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结论:山药饮片中外源性有害物质以二氧化硫和农药残留为主,需要进一步加强生产监管,建议完善现行质量标准对农药残留进行限量控制。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分析儿童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处方信息,提高热毒宁注射液的合理应用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10月3岁以下患儿应用热毒宁注射液的处方信息,将患儿年龄、性别、诊断、用药剂量、用药频次、疗程、联合用药、是否冲管、不良反应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3岁以下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男性患儿略多于女性患儿;患儿诊断在前3位的分别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占63.89%)、肺炎(占13.11%)、支气管炎(占10.60%)。所有患儿每次注射剂量都未超过10 ml,不同年龄使用剂量略有差别。86.91%的患儿疗程不超过5 d,1次/d。大多数同抗菌(抗病毒)药物联用。结论我院热毒宁注射液的使用基本规范,但也存在部分不合理用药情况。只有进一步完善3岁以下患儿用药剂量,规范临床使用,才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儿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9.
茵陈蒿汤临床疗效确切,自东汉《伤寒论》至今广为流传记载,是一首被历代医家推崇的清热、利湿、退黄经典名方,收录于202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汉族医药)》。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搜集茵陈蒿汤相关古籍文献数据共801条,筛选出有效数据36条,涉及中医古籍36部。从茵陈蒿汤的方源方名、组成、功效、方义分析、药物基原、剂量、制法用法、主治及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笔者建议茵陈蒿汤现代用量及用法为茵陈82.8 g、栀子12.6 g、大黄27.2 g,煎服方法为茵陈先加水2 400 mL煮至约1 200 mL,再加入栀子和大黄煮取600 mL,去除药渣,每次温服200 mL,每日服用3次。茵陈蒿汤的功效为清热利湿退黄,主治病症以湿热发黄为主。方中茵陈蒿为君,主利湿退黄;栀子为臣,主清泄三焦利小便;大黄为佐,主泄热退黄。该方现代应用遍布肝胆系统、皮肤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具体在黄疸、黄疸型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更有优势。通过对茵陈蒿汤古籍文献的挖掘梳理,确定其关键信息,以期为经典名方的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