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40篇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究NF-κB1-94del/ins ATTG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方法:ITP患者127例,其中急性ITP组66例,慢性ITP组61例,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者130例为正常对照组.提取血液DNA,进行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CR扩增产物,紫外分析仪观察酶切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62.
提高检验质量的有力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新时期,随着患者医学知识的增多和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如何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提高检验质量,使检验科与临床科室密切协作、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化解科室之间可能发生的矛盾或误解.笔者经过几年实践,尝试以下做法,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3.
目的 通过检测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和Foxp3 mRNA的表达及IL-6、IL-17、TGF-β1的水平,探讨Th17和Treg细胞在RS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1-12/2012-04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50例RSA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50名健康早孕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RORγt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ELISA测定血清中IL-6、IL-17、TGF-β1的含量.结果 RSA组RORγt mRNA水平(25.358 ±9.23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611±5.792);Foxp3 mRNA水平(6.851±2.875)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2.218±5.023).RSA患者RORγt和Foxp3 m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30,P=0.018).RSA组IL-6、TGF-β1含量分别为(82.7±23.2)、(269.3±29.6) p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10.4±40.6)、(497.8±54.6)pg/mL;IL-17含量(172.8±33.9)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3.4±10.8) pg/mL.结论 RORγtmRNA表达上调与Foxp3mRNA表达下调所致的Th17和Treg细胞免疫失衡可能是RSA的原因之一;IL-6、IL-17、TGF-β1含量变化的异常在RSA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4.
新生儿ABO血型溶血病(HDN)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之一。发病机制是新生儿的红细胞被母亲的IgG抗体包被,并在婴儿的网状内皮系统受到免疫性破环。测定孕妇血清中IgG抗-A(B)滴度是预测和判断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重要依据。为探讨O型孕妇产前血液中IgG抗A(B)抗原的不同效价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关系,笔者对本院3年中587例夫妻ABO血型不合的妊娠37周以上O型孕妇IgG抗-A(B)抗原效价,和出生后A或B型健康新生儿脐血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最佳实验诊断指标的筛选及高雄激素血症的形成机制。方法:PCOS组:持续无排卵,高雄激素,高雄激素的临床特征,排除其它病因。年龄16~35(28.13±2.25)岁。正常对照组:月经周期规律、排卵功能及内分泌功能正常。年龄15~37(27.32±3.21)岁。按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kg/m2)进行分组。PCOS组:PCOSⅠ组为BMI<25 kg/m2;PCOSⅡ组为BMI 25~29 kg/m2;PCOSⅢ组为BMI>30 kg/m2。正常对照组:对照Ⅰ组为BMI<25 kg/m2;对照Ⅱ组BMI≥25 kg/m2。均于卵泡早期(月经第2~4天)检测患者血清中LH、FSH、E2、PRL、T、PDGF、EGF、LEP、脂联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PCOS组的LH、FSH、E2、PRL、T、LEP、脂联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筛选并建立了较佳的检验程序和指标;LH、FSH、E2、PRL、T、LEP、脂联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与PCOS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6.
常彩红  牛德亮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6):2241-2242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能否作为胆红素沉积造成的脑神经损伤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选择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5例,同时选择15例同期出生的足月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NSE。结果:血清NSE水平重度高胆红素患儿: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和对照组(P<0.05),而轻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产并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显著高于轻、重度组和对照组(P<0.05,P<0.05,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NES显著升高,升高程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关,而且早产儿并发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者升高更明显,NSE可以作为胆红素沉积造成的脑损伤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分析近年导致婴幼儿腹泻的致泻菌的变迁及其耐药谱。方法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鉴定菌种,药敏按K-B法测定。结果 催产克雷伯菌感染居首位,肺炎克雷伯菌次之。两种克雷伯菌产ESBLs株分别占 44. 23%、62. 9%。阴沟肠杆菌及埃希属不活泼株和产H2S株致泻率增高,福氏志贺氏菌已退位。致泻菌产生的耐药谱广,敏感药少,特别是产ESBLs克雷伯菌株。结论 克雷伯菌产ESBLs株已成为婴幼儿重要致泻菌,应密切关注其耐药趋势并提示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析比较检验科常规检测和床旁即时检测C反应蛋白(CRP)的诊断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促凝管采集所有患者的肘静脉血,分离并收集血浆、血清和全血。之后分别进行i-Chroma床旁即时检测、生化分析仪及特种蛋白仪检测CRP的浓度,对比不同检验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i-Chroma床旁即时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和生化分析仪检测的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i-Chroma床旁即时检测CRP浓度高于特种蛋白仪的检测结果,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在临床监测过程中采用床旁即时检测仪、特种蛋白仪以及生化分析仪检测时的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和可比性,床旁即时检测仪用时较短,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临床诊断中结合常规检验可以有效的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多重感染的基因型,提高临床对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的认识,提高防治水平。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6月妇科诊治的女性患者2 482例,HPV多重感染的检测应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结果 2 482例患者中共检出716例HPV感染者,其中多重感染患者164例,感染率为6.61%;1820岁患者HPV多重感染率最高,4120岁患者HPV多重感染率最高,4150岁患者HPV多重感染率最低;多重感染164例患者中,高危-高危基因型感染患者60例,检出率36.59%;高危-低危基因型感染患者7例,检出率4.27%;低危-低危基因型感染患者97例,检出率59.15%;多重感染患者中二重感染患者最多,占74.39%。结论 HPV多重感染率较低,主要以二重感染为主;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其HPV多重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HPV-DNA导流快速杂交法检测多重感染基因谱,对防治宫颈癌变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0.
目的对1例遗传性抗凝血酶(AT)缺陷症先症者及其家系进行表型诊断和基因诊断,并探讨其家系成员发病机制。方法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该家系9名成员的AT活性(AT∶A)、蛋白S活性(PS∶A)、蛋白C活性(PC∶A),用免疫比浊法检测AT抗原量(AT∶Ag),用Western blot检测血浆中的AT分子质量和含量,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对AT基因的7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用直接测序法对该家系所有成员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并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同时筛查100例正常人以排除基因突变的多态性。结果该家系先症者AT∶A和AT∶Ag分别为48%和121 mg/L,先症者AT基因的第6外显子发现10381T del。其家系的部分成员检测到相同的移码突变。结论该家系先症者及部分成员存在Ⅰ型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是由AT基因10381T del移码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