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64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6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3篇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基于标准头颅MRI的立体定位方法,验证定位精度。方法31例头颅连续MRI断层扫描数据,以Dicom 3.0格式导入eFlim 2.1工作站并以JPG格式导出,后者再导入Photoshop软件。分别通过图像大小校正、图像旋转、坐标轴平移等步骤使系统坐标原点与大脑原点重合、系统Y轴与大脑连合间线重合,建立标准坐标系。通过软件坐标直接读取功能获得断层上X、Y坐标值。Z值由所在层面距离双连合层面层数及层厚乘积决定。选取前连合后缘中点、后连合前缘中点的坐标值、两点距离等作为验证,在建立的立体定位坐标系中,计算连合间径长度并与eFilm软件直接测量结果对照。结果31例头颅连续MRI断层扫描数据均实现准确三维立体定位,制定定位图谱。2种方法测得的连合间径长度一致。结论基于标准头颅MRI的立体定位法可以应用于大脑中央沟三维立体定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3.0T 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前列腺癌中诊断的价值,及其与病理Gleason评分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52例前列腺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癌(PCa)22例、前列腺增生(BPH)30例.所有病人均行常规MRI扫描,以b=0、800 s/mm2建立ADC图及测量病灶ADC值,根据ADC值来鉴别诊断PCa和BPH.并评估其与病理Gleason评分及PSA的相关性.结果:52例前列腺疾病病人ADC平均值为(1.028±0.310)×10-3 mm2/s,PCa病人ADC平均值为(0.788±0.204)×10-3 mm2,低于BPH的(1.204±0.251)×10-3 mm2/s(P<0.01).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根据ROC曲线确定的ADC值最佳诊断界值点为0.831,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100.0%.ADC值与PSA之间呈负相关(r=-0.519,P<0.01),ADC值与Gleason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0.508,P<0.01).结论:ADC值定量评估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ADC值高低可初步判定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进而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基于3D磁共振T2WI及动态对比增强DCE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ⅠA期宫颈癌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A期宫颈癌患者52例与HSIL患者3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利用汇医慧影平台将患者按10:3随机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在矢状位T2WI和DCE上由三名放射科医生手动勾画宫颈,获得宫颈三维容积感兴趣区(V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数据降维。采用KNN算法建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对训练集和测试集ROC曲线下的总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4个指标展开分析。结果 T2WI模型、DCE模型以及T2WI联合DCE模型最终提取出的影像组学特征征别为23、11、28,训练集及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833、0.797,0.877、0.870,0.897,0.813。结论 T2WI联合DCE图像影像组学模型比单一模型更具有临床价值,有助于评估病情,并针对病情所处阶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4.
影像学检查是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诊断与监测的重要手段,多种影像学征象与HAML的组织病理、生物学行为相关,并据此可以指导治疗方案、早期评判疗效和预测预后。近年来采用CT增强、CT三维成像,功能与代谢磁共振成像技术,如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肝脏特异性MRI对比剂、磁敏感、MRA成像等,已成为HAML的影像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HAML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配合3D打印技术在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CT三维重建的多种后处理技术明确寰枢椎病变13例作为观察组,再将CT三维重建、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形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并与13例之前已通过X线透视置钉法的病例(对照组)进行置钉效果比较。结果:对照组13例共置椎弓根螺钉41枚,其中Ⅰ类置钉9枚,Ⅱ类置钉18枚,Ⅲ类置钉14枚,成功率65.9%;观察组共打印颈椎模型13例,设计导向模板21个,5例由于先前通过X线透视仅在枢椎两侧的椎弓根内置钉,只制作出枢椎的导航模板;模拟手术同样置钉41枚,其中Ⅰ类置钉15枚,Ⅱ类置钉21枚,Ⅲ类置钉5枚,成功率87.8%。结论:CT三维重建的各种后处理技术不仅能够准确的判断寰枢椎病变,并能配合3D打印技术,制作出个体化的导航模板,使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变得既安全又省时,并能在术后准确评估置钉效果。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构建大脑中央前沟基于连合间径(AC-PC)定位体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平面投影回归方程。方法: 将30名健康成年人颅脑横断层MRI数据经格式转化导入Photoshop CS软件包,经过严格的图像配准,建立以AC-PC 中点为原点的三维立体坐标系,从中央前沟最外侧点为起始点,向内取X绝对值为3 mm倍数点为取样点,测量、记录该点坐标的X、Y值,Z值为所在层面图像距离 AC-PC 平面的层数与层间距的乘积,所有取样点坐标值构成中央前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求解其空间拟合平面回归方程。结果: 成功构建大脑中央前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在空间各平面上的投影回归方程。结论: 大脑中央前沟与设定的大脑空间坐标系有相对稳定的定位相关性,构建大脑中央前沟立体定位数据集预期中央前沟邻近区域病灶的立体定向神经外科、介入放射治疗及微创神经外科等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在人类学、体质测量学等方面具有一定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扣带沟竖直分支的数目及出现概率,为研究扣带区域的发生发育规律以及功能结构关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名正常成年志愿者行头颅连续MRI矢状断层扫描,层厚7 mm.在eFilm 1.5工作站导入头颅旁正中矢状层MRI图像,观察扣带沟竖直分支的数目及各分支测别的出现率.结果:按副扣带沟的出现与否分别统计扣带沟的分支数目,一般分为无分支、一支、二支和三支4种类型,每种类型具有侧别和个体差异.结论:扣带沟分支的出现率存在明显的侧别差异,左侧比右侧较少出现分支,表明右侧扣带区皮质的折叠程度高于左侧.  相似文献   
38.
介入放射学是利用影像诊断设备,利用导管、穿刺针等介入器材,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监视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介入放射学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放射学的主流分支之一,在各大中医院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和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和临床表现资料。以腹部剧烈疼痛就诊者2例,无明显腹部症状、体检偶然发现腹部包块者1例,其中1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结果本组3例病灶均为单发,大小约4.0cm×5.8cm×6.0cm~17.7cm×8.5cm×10.2cm。CT表现:肿瘤位于左侧腹膜后2例,右侧腹膜后1例,平扫呈圆形或类圆形不均质软组织肿块,内见囊变坏死,1例瘤灶内可见分隔样结构及沿囊壁分布的弧线样钙化,增强后肿瘤实质及间隔均明显强化。结论 CT对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舌下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舌下神经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SD大鼠36只,均行左侧舌下神经压榨术,术后饲养至第3、7、14、21、28、35天,分别取出脑干含舌下神经核团部分,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舌下神经核中的CGRP在舌下神经再生中的变化.结果:CGRP分布于正常SD大鼠舌下神经各亚核,舌下神经损伤后第3天,损伤侧的舌下神经核中CGRP比对照侧增强,图像分析CGRP灰度值与对照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第7天达最高峰(P﹤0.05),以后尽管显著表达但渐减.结论:损伤导致CGRP在舌下神经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增加,提示CGRP在舌下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发挥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