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64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6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3篇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目的 探讨MSCT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结直肠癌患者102例,与病理活检结果比较,评估诊断及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MSCT增强扫描显示59例癌变部位肠壁明显不规则增厚,肠壁半环形或者环形增厚,43例显示肠壁因增厚和肠腔内肿块引起肠管狭窄,甚至梗阻。MSCT增强扫描结果显示,增厚的肠壁呈现强化,63例肿块密度略高于正常肠壁,39例肿块密度等于正常肠壁。MSCT三期增强扫描T1~T2、T3、T4灵敏度90.00%、特异度93.02%和准确度97.06%。结论 MSCT对结直肠癌术前T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于结直肠癌术前评估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1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90例食管鳞癌组织、1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MP-1、MMP-13蛋白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食管鳞癌、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MP-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11%(73/90)、81.25%(3/16)和17.86%(5/28),MMP-1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2%(74/90)、25%(4/16)、21.43%(6/28),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MMP-13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MP-1和MMP-13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537,P0.05)。结论 MMP-1和MMP-13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作为食管癌判断预后的重要标记。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胼胝体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临床应用的扫描参数。方法:对30名健康成年人行头部矢状位DTI,比较不同b值、层厚/层间距、扩散敏感梯度方向3个扫描参数对各向异性分数(FA)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的扫描参数对FA图像质量的影响各不相同。中间位b值(b=1 000 s/mm2)时FA图像质量最佳,高b值(b=1 500 s/mm2)FA图像噪声大,低b值(b=500 s/mm2)FA图像对比度差。层厚/层间距越大,FA图像信噪比越高,但会遗漏细微结构的显示。13个与25个扩散敏感梯度方向FA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扩散敏感梯度方向FA图像质量较差。结论:临床实际应用中,胼胝体矢状位DTI的适用扫描参数为b=1 000 s/mm2、5 mm/0 mm层厚/层间距、13个扩散敏感梯度方向。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诊断为AD患者的64排螺旋CTA检查资料,利用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快速容积增强扫描,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三维容积成像以及仿真内镜图像后处理。结果:52例AD中,StanfordA型12例,StanfordB型40例,全部显示真假腔、内膜片,76支分支动脉受累,显示破口及再破口位置98处。动脉期真腔平均CT值较假腔高。结论:64排螺旋CTA对A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迅速准确诊断AD,为外科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可作为AD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胼胝体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临床应用的扫描参数.方法:对30名健康成年人行头部矢状位DTI,比较不同b值、层厚/层间距、扩散敏感梯度方向3个扫描参数对各向异性分数(FA)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的扫描参数对FA图像质量的影响各不相同.中间位b值(b=1与000 s/mm2)时FA 图像质量最佳,高b值(b=1 500 s/mm2) FA图像噪声大,低b值(b=500 s/mm2)FA图像对比度差.层厚/层间距越大,FA图像信噪比越高,但会遗漏细微结构的显示.13个与25个扩散敏感梯度方向FA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扩散敏感梯度方向FA图像质量较差.结论:临床实际应用中,胼胝体矢状位DTI的适用扫描参数为b=1,000 s/mm2、5 mm/0 mm层厚/层间距、13个扩散敏感梯度方向.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建立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观察其评估肺腺癌脏层胸膜侵犯(VPI)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以7 ∶ 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128)及验证集(n=55);根据有无VPI进一步分为浸润组和非浸润组。基于肺CT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训练集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学表现,构建常规模型,并结合Rad-score绘制列线图,对比观察其判断肺腺癌伴VPI的效能,以及列线图模型判断腺癌伴VPI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及其差异。结果 最终以8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Rad-score。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存在分叶征、瘤内坏死、胸膜牵拉及Rad-score是判断肺腺癌伴VPI的独立因素(P均<0.05)。以同时存在分叶征、瘤内坏死及胸膜牵拉为常规模型,结合Rad-score所绘制的列线图模型判断训练集与验证集肺腺癌伴VPI的AUC分别为0.875、0.865,优于常规模型在训练集的0.779、验证集的0.805,以及Rad-score模型在训练集的0.810和验证组的0.8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均显示,列线图模型判断训练集及验证集肺腺癌患者伴VPI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良好(P均>0.05)。结论 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判断肺腺癌伴VPI应用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27.
陈岩 《实用全科医学》2011,9(4):637-63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气管三维重组在小儿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患儿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进行三维重组及仿真内窥镜技术显示气管支气管病变;三维重组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和容积再现,CT仿真内窥镜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与支气管镜所见具有一致性。16例临床怀疑气管异物的患儿.记录每位患儿的平均有效剂量;将容积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小密度投影和仿真支气管镜成像。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可准确、直观地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阻塞程度。16例气管异物患儿,右侧支气管异物12例,左侧支气管异物2例,大气管异物1例,双侧气管异物1例。合并肺炎5例,肺不张7例,肺气肿5例。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及仿真内窥镜可准确评价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一种准确无创性诊断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直观的影像学资料,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MRI征象并与病理对照。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GCTTS进行回顾性研究。男6例,女7例,年龄28~65岁,平均(42.5±10.1)岁。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局灶型GCTTS 9例,病灶与腱鞘关系密切,位于手指5例,均呈≥180°包绕指骨,邻近骨皮质均不同程度侵蚀、吸收破坏,其中左手1例360°包绕拇指骨,邻近骨皮质均不同程度侵蚀、吸收破坏。弥漫型4例,病灶呈散在结节样或团块状分布于膝、踝关节腔及周围存在滑膜组织的间隙内。与邻近骨骼肌相比,T1WI上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为主,右髌上囊内病灶大部分囊变且T1WI上囊液呈稍高信号。T2WI/PDWI上病灶信号复杂,内见低信号区。病灶实性部分不均质强化。镜下见较多单核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并见散在泡沫细胞及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 GCTTS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是其病理改变的反映。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技术观察测量腭咽结构的可行性,并比较腭裂术后成年患者与正常成年人腭咽结构的差异,用于指导腭裂修复术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的6例成年男性腭裂修复术后患者(腭裂组),年龄18~26岁,平均21.8岁。招募6例皖北地区健康成年男性(正常组),年龄19~28岁,平均23.3岁。对2组测量对象进行语音检测,评估语音发音和腭咽闭合情况。行正中矢状面静态三维和动态磁共振扫描,在矢状面、冠状面和腭帆提肌平面(斜冠面)测量软腭长、有效软腭长度、腭咽比、腭高、腭帆提肌长度及厚度等32个数据,共测量2次。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对2次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判断测量结果误差大小。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无语音异常,腭咽闭合均完全。2次测量的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r值范围在0.789~0.925(P<0.05),即2次测量结果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正常组腭帆提肌形态较为流畅,而腭裂组腭帆提肌形态不规则,中线处可观察到不连续现象,且提肌插入软腭时角度明显不同。腭裂组具体测量数据中咽宽为(23.83±3.48)mm、咽深为(29.94±3.52)mm、骨性咽深为(39.68±3.63)mm、腭长比为1.18±0.16、腭咽比为0.87±0.91、发/i:/时软腭膝部和鼻后棘、悬雍垂连线的夹角[PVU角(动)]为(105.68±20.54)°、腭帆提肌内侧段长度为(13.13±1.00)mm、腭帆提肌插入间距为(24.63±2.54)mm、腭帆提肌起点角为(58.0±3.3)mm,均大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腭裂组腭宽为(37.5±1.43)mm、软腭厚度为(9.48±1.03)mm、软腭相对伸长度(/ts/)为(1.09±0.05)mm、安静时鼻后棘和鼻前棘、软腭膝部连线的夹角[APV角(静)]为(180.51±8.55)°、腭帆提肌厚度为(4.07±0.25)mm、腭帆提肌起点间距为(52.27±7.08)mm,均小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磁共振技术测量腭咽结构方法可行,且腭裂成人和正常成人的腭咽结构、软腭动度和腭帆提肌形态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在腭裂早期修复时需要注意提肌的解剖复位,尤其是对作用较大的外侧段的保护和延长,以及软腭瓣分离时有效软腭体的延长。  相似文献   
30.
目的构建大脑半球旁正中矢状断层上(X=±7 mm)距状沟的立体定位数据集,探讨距状沟是否具有侧别、性别和位置差异性。方法以连合间径中点为原点建立三维立体坐标系,30名健康成人大脑旁正中矢状断层T1MRI上,3D-Doctor软件测量距状沟沟长,该断层上Y值为3 mm的倍数处选取测量点构建数据集,求Z值对Y值的二次曲线回归方程。结果旁正中矢状断层上距状沟沟长不具有侧别和性别差异(P>0.05),Y轴方向上距状沟后端左侧较右侧位置偏后(P < 0.05)。旁正中矢状断层上距状沟呈现距离大脑原点越近位置变异性越小的规律,旁正中矢状断层上距状沟Z值对Y值的二次曲线回归方程:左侧Z=-32.717-1.587Y-0.016Y2(P < 0.01),右侧Z=-30.390-1.537Y-0.015Y2(P < 0.01)。结论构建的距状沟立体定位数据集预期对该沟附近的视皮质功能区定位、病灶定位及外科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