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葛根素注射液引起发热的临床统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引起发热的临床特点及其与性别、年龄、疗程、剂量间的关系。方法 对 1 996年7月~ 2 0 0 2年 6月在浙江台州地区的 5家医院使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的 3 2 75例住院病例进行统计。结果 使用葛根素注射液引起发热 ,按疗程分为 5 d,1 0 d,1 5 d3组 ,发生率分别为 3 .5 4 % ,6 .1 1 %和 2 2 .87% ,平均发生率为 1 0 .84%。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引起发热主要与疗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亚胺培南耐药的非发酵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用VITEK32微生物自动鉴定仪鉴定细菌到种,采用配套的GNS-120卡测定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同时对所有细菌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情况,并用EDTA协同抑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的产生. 结果共分离到亚胺培南耐药的非发酵菌44株,占全部非发酵菌35.8%;标本来源以呼吸道标本为主,病区以ICU为主,菌种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25株,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次之8株,所有耐亚胺培南的非发酵菌有52.3%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最低(38.6%),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8.2%)和美罗培南(72.7%). 结论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原因;对于亚胺培南耐药的非发酵菌经验治疗可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充分认识非发酵菌的耐药特点,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酶抑制剂C(Cys-C)在不同年龄段脑梗死(ACI)患者中的水平差异性,及其在并发急性肾功能损害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将247例ACI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为五组,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同时检测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ri)及血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0岁以上患者Cys-C、BUN、Cr及Cys-C/Cr、BUN/Cr比值均随增龄渐增。与对照组比较,Cys-C、Cys-C/Cr: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BUN、BUN/Cr:70岁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ri:60~69岁和80岁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s-C与BUN、Cr、BUN/Cr及Cys-C/C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856、0.801、0.873及0.957(P<0.01),呈正相关。Cys-C/Cr比值评价肾损害的灵敏度明显优于BUN、Cr或BUN/Cr比值(P<0.05)。伴有极高危Ⅲ级高血压ACI患者Cys-C水平随增龄显著升高,且与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病情危重程度密切相关;Ⅰ级高血压ACI患者Cys-C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I患者的Cys-C浓度变化具有时相性,在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各期高血压脑梗死并发肾功能相关病变发病发展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患者肾功能早期监测及死亡风险预测重要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CT血管造影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0例编入TIA组,选取同期40例体检者编入对照组,均行常规CT和CT血管造影。评估椎基底动脉的病变,包括椎基底动脉狭窄、走行迂曲、变异。结果:30例TIA组25例有椎基底动脉异常表现:椎基底动脉管腔狭窄27支;狭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管腔14支,椎动脉迂曲致局部狭窄6支,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狭窄2支,先天发育细小5支;狭窄部位:V1段5支,V2段3支,V3段3支,V4段13支,基底动脉狭窄3支;其中轻度狭窄8支,中度狭窄11支,重度狭窄7支,闭塞1支;椎动脉明显迂曲6支;基底动脉起源异常1支;椎动脉一侧发育细小3支;椎动脉窗1支。40例对照组,8例8支椎基底动脉狭窄,其中轻度狭窄6支,中度狭窄2支,同时伴椎动脉迂曲1支。两组暴露率有统计学差异(2=27.59,P〈0.001)。椎基底动脉异常是发生椎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OR=20)。结论:CTA是一种很好的显示椎基底动脉解剖关系及其病变的检查方法,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有很好的显示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浙江沿海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其亚型的分布状况,为本区域女性的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1790例妇女宫颈脱落细胞进行23种HPV亚型检测。结果1790例受检者中HPV总感染率为25.8%。HPV阳性者中,高危型HPV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危型HPv(P〈0.01);单纯HPV感染率明显高于混合HPV感染率(P〈0.01)。高危型HPV中HPV16感染率最高,HPV52、58次之;低危型HPV以HPV43最常见。结论浙江沿海地区女性HPV感染率较高,除HPV16型外,HPV52和58型是该地区的优势感染型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方法:选择70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联合组)。两组均予以口服泛昔洛韦片0.25g,2次/d,连用10d;后改为0.125g,2次/d,整个疗程共3个月。联合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卡介菌多糖核酸1mL肌注,2次/周,连用3个月。对照组患者仅予以口服泛昔洛韦,剂量及疗程同联合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并随访治疗结束后半年及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7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86%(χ^2=8.57,P〈0.01)。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6例和4例,症状均较轻,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47,P〉0.05)。治疗结束后对治疗有效者均随访半年及1年内的复发率,联合组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取得了较好效果,不良反应轻,并可降低其复发率,具有治疗和预防复发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7.
蔡海军 《中国药业》2012,21(10):85-86
目的 研究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严重烧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10月医院收治的68例严重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液体复苏、抗感染、支持治疗以及器官保护等常规治疗,并给予血必净注射液5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3次/天,连续使用7d.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d后的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等.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7d后患者体温、呼吸、心率均有明显改善(P<0.05);全部患者的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白细胞(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BUN)、血肌酐(Cr)、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均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液碱剩余(BE)均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和HCO3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应用于治疗严重烧伤患者,可有效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具有良好疗效,能够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潘敏 《中国药业》2010,19(23):22-2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银杏达莫治疗对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并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银杏达莫组,入院后均予以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压、营养脑细胞及对症处理等治疗。银杏达莫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周。结果治疗2周后血浆hs-CRP和血小板聚集率两组患者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银杏达莫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同时,银杏达莫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26,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银杏达莫治疗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安全性好;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浆hs-CRP和血小板聚集率,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 (EN)在重症胰腺炎急性炎症反应、机体免疫功能和改善疾病转归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 1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炎症因子 (IL - 1β、IL - 6、IL - 8、TNF -α)、细胞免疫功能 (CD3、CD4、CD4 /CD8)、体液免疫功能(IgG、IgA、IgM)、APACHEⅡ ,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 (TPN)组。结果 EN组均能耐受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优于TPN组 ,炎症反应较轻 ,APACHEⅡ评分下降快 ,重症监护时间缩短。结论 早期EN可缓和重症胰腺炎急性期炎症反应 ,提高机体免疫力 ,改善疾病转归 ,降低费用 ,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Cur-PEG-PCL-NP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HPLC法考察Cur-PEG-PCL-NPs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采用MTT法考察Cur-PEG-PCL-NPs体外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结果姜黄素原药(Cur-Sol)和Cur-PEG-PCL-NP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ur-Sol组t1/2α(7.76±1.80)min,t1/2β(20.11±5.30)min,AUC0→∞(248.59±25.31)mg·min·L^-1,CL(0.08±0.008)mL·min^-1;Cur-PEG-PCL-NPs组t1/2α(4.34±0.66)min,t1/2β(207.20±12.17)min,AUC0→∞(573.06±64.21)mg·min·L^-1,CL(0.04±0.004)mL·min^-1。体外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Cur-PEG-PCL-NPs较Cur-Sol对HepG2细胞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制备的Cur-PEG-PCL-NPs具有缓释特性,能延长血中滞留时间,且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优于Cur-Sol,为后续肝癌治疗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