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8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赵圣刚  陈善浆  江力勤 《中华全科医学》2014,(11):1730-1732,1771
目的 本研究探讨长期胺碘酮不同剂量对大鼠肺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n=10),胺碘酮低剂量组[n=10,50 mg/(kg·d),AM50],胺碘酮高剂量组[n=10,200 mg/(kg·d),AM200],每天上午给药1次,对照组喂等量的自来水,连续15周。期间观察SD大鼠一般状况、体重,15周后麻醉后股动脉抽血测PⅢNP(Ⅲ型前胶原N端肽)、Ⅳ-Col(Ⅳ型胶原)水平,处死后称取肺脏重量,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病理组织检查。结果 AM200组体重增长慢于其他2组,从第2周起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死亡3只,其余2组未见死亡;肺脏重量[NC(1.58±0.17)g;AM50(1.54±0.16)g;AM200(1.57±0.55)g]及脏器系数(NC 0.32±0.04;AM50 0.30±0.03;AM200 0.38±0.13),3组之间肺脏重量及脏器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PⅢNP水平取Ln10后[NC(0.60±0.40)μg/L;AM50(0.36±0.26)μg/L;AM200(0.79±0.59)μg/L],Ⅳ-Col水平[NC(1.02±0.38)μg/L;AM50(0.81±0.23)μg/L;AM200(1.21±1.00)μg/L],3组PⅢNP、Ⅳ-Col水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AM50组可见泡沫细胞,AM200组可见有若干炎性坏死灶,伴轻度纤维化,有多个多核巨细胞,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节段空泡变性,肺泡腔内有大量巨噬细胞、脱落的上皮细胞及渗出液。电镜可见AM50组Ⅱ型肺上皮细胞板层体空泡,AM100组可见板层电体空泡,绒毛清晰。结论 胺碘酮通过诱发炎症反应导致细胞损伤坏死,最终导致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22.
本组观察9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心电图改变,探讨ST段呈“墓碑形”ST段抬高及aVR导联ST段抬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23.
运动疗法在慢性心衰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2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8例。经病史、体格检查、X光胸片、彩色多普勒心动图等检查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其中风湿性心脏病16例,高血压心脏病12例,心肌病5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25例。心功能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American New York Heart Assocication,NYHA)的分级方案标准,Ⅱ级24例,Ⅲ级26例,病情稳定的Ⅳ级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训练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基础用药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缺血后适应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适应组,后适应加5-羟基癸酸盐(5-HD)组,延迟后适应组及假手术组5组,每组6只。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5组大白兔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依文思兰加氯化四氮唑兰双重染色法及称重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大小。结果丙二醛含量缺血后适应组显著低于IR组和延迟后适应组(均P<0.01),与后适应加5-HD组相近,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心肌梗死面积在IR组、后适应加5-HD组、延迟后适应组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于缺血后适应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缺血后适应在兔心肌IRI模型中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特异性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抑制剂5-HD可完全取消后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延迟5min后实行后适应操作其保护作用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25.
正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据统计,我国现有心血管病患者2.3亿,年死亡率为210/10万人,相比肿瘤增加了65%。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及死亡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随着西式快餐的兴起,饮食文化的日益西化,以及食品营养知识的缺乏使得我国居民对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TFA)的认识远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不同性质颈动脉斑块的疗效。方法根据颈动脉超声提示颈动脉不同性质软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块各40例,同性质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0mg组和20mg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每日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和20mg,治疗时间为12个月。治疗后复查颈动脉彩色超声。结果治疗后各组TC、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钙化斑块稍有增大;混合斑块稍有缩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软斑块明显变小,剂量大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血脂,可能有逆转颈动脉软斑块。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右心室流出道主动固定电极和右心室心尖部被动电极体表起搏心电图的变化. 方法 比较右心室流出道主动固定电极(游离壁12例,间隔部16例)和右心室心尖部被动固定电极(20例)起搏心电图的QRS波群主波方向及时间,比较6个肢体导联上起搏和自主QRS波形态的相似性. 结果 QRS时间间隔部起搏(0.113±0.020)S较游离壁(0.135±0.027)S和右心室心尖部10.151±0.032)s起搏短,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0.01);后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6个肢体导联上,间隔部起搏QRS形态较接近自主QRS形态.间隔部起搏Ⅰ和aVL QRS波群主波向下的比例显著高于游离壁起搏(P<0.05).游离壁起搏ORS波群切迹比例显著高于间隔部起搏(P<0.05). 结论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可以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可指导起搏器起搏位置的选择.  相似文献   
28.
35例急性心肌梗塞入院心电图QT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QT离离散度的临床应用价值,对35例急性心肌梗塞入院心电图QT散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塞后QT离散度延长,平均值为55ms;室性心律失常,左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增高,尤其是QT离散度延长≥60ms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左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死亡的危险性增大。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8例,按年龄分为3组,青中年组、年轻老年组及老年组,比较各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PCI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老年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比例均高于青中年组(均P<0.05)。青中年组患者病变多为单支病变,以前降支病变为主,病变类型中血栓型病变多见,单支病变例数及血栓例数与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多支病变,与年轻老年组及青中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变类型中中重度钙化病变多见,与青中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中、术后并发症老年组高于青中年组及年轻老年组,PCI成功率老年组低于青中年组,死亡率高于青中年组及年轻老年组(均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成功率下降,并发症增加。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糖尿病患者QT间期延长反映了心脏的电不稳定性,这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作为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左氧氟沙星可引起QT间期延长,甚至引起致命性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本研究旨在评估左氧氟沙星对糖尿病兔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体重2.0~2.5 kg,雌雄各半,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20).实验组经耳缘静脉注射5%四氧嘧啶160 mg/kg建立糖尿病兔模型,对照组兔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72 h后监测兔空腹血糖,若空腹血糖值大于基础血糖值的3倍,视为建模成功.饲养4周后制作冠状动脉灌流的左心室楔形心肌模型,分别灌注左氧氟沙星(1.14 mg/ml),比较灌注左氧氟沙星前后对照组兔和糖尿病兔跨壁心电图QT间期、左心室心肌内膜、外膜细胞的动作电位时限(APD)、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兔心肌QT间期延长19%,糖尿病内膜、外膜APD明显延长,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早后除极发生率为36%,心室颤动(室颤)发生率18%.灌注左氧氟沙星后,对照组心肌QT间期、内膜、外膜APD均延长,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早后除极发生率60%,所有心肌均未发生室颤;糖尿病组心肌QT间期、内膜、外膜APD、跨壁复极离散度均显著增大,早后除极的发生率为63%,心室颤动发生率为4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引起糖尿病兔QT间期延长,跨壁复极离散度异常增大.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灌注左氧氟沙星后更易发生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