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464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9篇
  1篇
中国医学   61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142.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2组均采用常规方法 护理,干预组另给予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治疗情况及血糖控制水平差异.结果 干预组患者饮食控制率及遵医用药率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教育有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控制,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43.
中心静脉导管是广泛应用于危重医学临床的血管内置管技术,尤其在重症监护室的血流动力学监测、肠外营养、液体复苏等方面,中心静脉导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血管内置管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如血管破损、血栓形成及感染等,其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问题最严重,占所有血管内置管相关性感染的90%。研究发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可影响患者的治疗成效,包括住院时间增多,  相似文献   
144.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96(HSP.gp96)白血病抗原肽的抗白血病效应及相关机制。方法将不同的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U937)分别分为A、B细胞株组,A组加预先构建的HSP.gp96重组腺病毒感染,B组不加以感染。将两组细胞株均制备为相应的抗原肽(分别设为A1、B1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树突细胞(DC)后分别负载A。及B.组抗原肽以分别获取相应的DC复合物(分别设为A1、B2组)。用四甲基偶氮唑蓝反应比色法检测各组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其在不同效靶比下的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效应,并比较K562来源的A:组复合物对3种白血病细胞株杀伤效应的不同。结果与A、B及B。组相比,3种不同细胞株的A1、A2和B2组均可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同时也能增强NK细胞活性和CTL效应(P均〈0.05)。其中A1、A2组对NK活性和CTL效应的增强尤为显著。且随着效靶比的增加,A1、A2和B2组NK细胞活性和CTL效应也明显增强。另外,K562细胞株制备的A2组复合物的CTL效应在K562细胞中明显增强,与HL一60及U937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SP—gp96白血病抗原肽抗白血病效应明显,经DC诱导后其作用增强,且后者对同源细胞株的杀伤效应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5.
目的:观察加味甘草泻心汤含漱治疗化疗患者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加味甘草泻心汤含漱,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含漱,疗程均为7天.评价溃疡愈合时间、治疗疗效及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治疗组平均溃疡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5天、第7天治疗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甘草泻心汤含漱可有效治疗化疗患者口腔溃疡,缓解疼痛,缩短其溃疡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plus cholecystectomy,LCBDE+ LC)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ERCP/EST+ 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浙江省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对21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微创治疗.其中98例采用LCBDE +LC治疗,112例采用ERCP/EST+ LC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结石残余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并随访两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CBDE+ LC组:手术成功率96.93%,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3.06%,结石残留率2.04%,远期结石复发率1.02%,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0%,乳头狭窄发生率1.02%.ERCP/EST+LC组:手术成功率91.96%,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0.71%,结石残留率7.14%;远期并发症:结石复发率7.14%,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4.46%,乳头狭窄发生率2.67%.两组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CBDE +LC组结石复发率、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ERCP/EST+ LC组(P<0.05),乳头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 LC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更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术式,对于适宜的患者行胆囊管取石或胆总管Ⅰ期缝合更能体现微创的优势.但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术后胆瘘、残余结石等情况下,ERCP+ EST仍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7.
148.
经穴-脏腑相关即体表-内脏相关,是指导中医针灸和推拿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概述了近年来中外学者通过电刺激、荧光标记法等手段,对经穴-脏腑的形态学研究,从细胞水平说明了经穴与脏腑的特异性联系途径。参考文献20篇。  相似文献   
149.
目的观察电针以及普通针刺对褥疮模型大鼠各种炎性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探讨电针在褥疮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电针组,每组25只。造模后模型组每日除进行基础护理外不做其他任何处理;针刺组每日基础护理同时进行针刺治疗;电针组每日基础护理同时先行针刺(同针刺组),随后连接直流电刺激仪进行电刺激治疗。每日治疗1次,直到取材时间点当天结束治疗。每组在治疗后第1、3、7、14、21 d时采用皮肤损伤面积追踪法,观察褥疮损伤面积的愈合情况,并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种炎性细胞组织切片的组织学、形态学变化,同时各组进行肥大细胞计数。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在褥疮面积变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中褥疮面积平均值明显变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电针组大鼠在整个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各个时间点上,肥大细胞在致密度和脱颗粒程度上明显提前于模型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出现的时间均早于模型组,随后出现的成纤维细胞聚集现象也提前于模型组。与针刺组相比,电针疗法可以明显降低褥疮面积的平均值,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提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能加速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聚集,使成纤维细胞聚集修复的时间提前。3组内部5个不同时间点比较,1褥疮面积方面,电针组面积平均值在治疗14 d时变化显著,与其余时间点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和针刺组面积平均值在治疗21 d时变化显著,与其余时间点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肥大细胞数目方面,电针组在治疗3 d时达到最高值,与其余时间点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和针刺组在治疗7 d时达到最高值,与其余时间点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傍刺疗法可以明显减少褥疮的面积,缩短褥疮愈合的时间。电针疗法可通过加速肥大细胞脱颗粒进程来缩短炎症反应启动时间,并能加快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吞噬作用来促进成纤维细胞的聚集修复,迅速促进大鼠褥疮愈合,这可能是电针治疗大鼠褥疮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0.
自2011年3月至今,笔者采用针刀松解术结合中药内服治疗颈性眩晕40例,并与单纯针刀治疗的40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良好。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80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均符合青岛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拟定的颈性眩晕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