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正周郁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临床研究工作30余载~([1])。周郁鸿教授临床常巧妙使用药对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殖性肿瘤等血液病,取效显著。现将其临床常用药对归纳分析如下。1仙鹤草-茜草:补虚摄血,化瘀通经仙鹤草味苦、涩,性微温,归心、肝、脾经,有收敛止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s,PCNSL)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及构成比率,分析PCNSL的EBV感染率、c-MYC、BCL-2及BCL-6基因异常及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PCNSL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及构成比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CNSL中EBV编码的小RNA(EBER);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c-MYC、BCL-2、BCL-6基因扩增及断裂重排情况;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检测Ig H和Ig K。结果 PCNSL占所有淋巴瘤的0. 95%;大多为单一病灶,约占60%,且多位于浅部脑组织(66. 93%)及小脑幕上(87. 40%),最常累及额叶和颞叶,51~60岁为发病高峰期。PCNSL中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仅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 166例:B细胞淋巴瘤占158例,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最常见; T/NK细胞淋巴瘤8例,其中以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多见。1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CNS-DLBCL) EBER均阴性; 11例PCNS-DLBCL中1例c-MYC基因拷贝数增加,未见断裂重排; 1例BCL-2基因拷贝数增加,未见断裂重排; 2例BCL-6基因拷贝数增加,1例断裂重排;免疫球蛋白Ig H和Ig K呈克隆性重排。结论 PCNSL病理类型多样,HL和NHL均可发生,以PCNSDLBCL最多见,T细胞来源的淋巴瘤以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多见,51~60岁为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索肺血栓栓塞症(PET)大鼠肺组织不规则趋化因子(FKN)的变化及姜黄素(Cur)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自体血栓法复制大鼠PTE模型.96只大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6组:正常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Cur低剂量组(Cur-low组)、CUR中剂量组(Cur-me...  相似文献   
74.
恶性血液病患者由于长期放化疗导致的粒细胞减少及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骨髓移植等因素,使其免疫功能低下,导致侵袭性真菌病(IFI)的发病率急剧升高,同时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率也在上升,故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对提高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生存率及预后意义重大。本文收集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2007年7月-2008年7月使用米卡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13例,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5.
调节性T细胞与血液肿瘤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一个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可通过多种方式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从启动到效应的整个阶段,在血液肿瘤免疫抑制及逃逸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是免疫治疗新的有效靶点。文章就其近年来在血液肿瘤免疫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6.
米卡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13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恶性血液病患者由于长期放化疗导致的粒细胞减少及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骨髓移植等因素,使其免疫功能低下,导致侵袭性真菌病(IFI)的发病率急剧升高,同时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率也在上升,故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对提高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生存率及预后意义重大.本文收集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2007年7月~2008年7月使用米卡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13例,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7.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是血液系统中较为常见的难治性疾病, 主要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 为特征。根据骨髓衰竭的严重程度和临床病程进展情况分为重型和非重型以及急性和慢性。当前中西医结合治疗 AA 可以明显提高疗效,以补肾兼顾脾胃为主,同时加以活血治疗。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尿多酸肽抑制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U266增值及其机制。 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计算不同尿多酸肽浓度(1.0、2.0、3.0、4.0、5.0 mg/g)对U266细胞生长的抑制率,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尿多酸肽作用后的细胞凋亡情况,Annexin-V/碘化丙啶(PI)检测尿多酸肽作用6、12、24 h后与对照组细胞(加细胞未加药物)的细胞凋亡率。使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caspase 8、caspase 3及其激活物在U266细胞株经尿多酸肽(4 mg/g)作用6、12、24 h后的表达改变。 结果随着尿多酸肽浓度提高,U266细胞抑制率显著上升(F= 17.276,P< 0.001)。经尿多酸肽作用后,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提示细胞核浓集及出现凋亡小体。Annexin-V/PI分析显示,尿多酸肽处理6、12、24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5.53 ± 0.28)%、(9.43 ± 1.78)%、(21.50 ± 2.45)%、(3.03 ± 0.11)%,F= 12.242,P<0.001]。同时,随着尿多酸肽作用时间延长,pro-caspase 8、pro-caspase 3表达明显下降(F= 18.241,P<0.001;F= 4.924,P= 0.005),而active-caspase 8、active-caspase 3表达明显上升(F= 22.322,P<0.001;F= 6.213,P= 0.002)。 结论尿多酸肽可抑制U266细胞增殖,且可能通过caspase凋亡途径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调查造血干细胞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构建造血干细胞安全输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2年7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骨髓移植中心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89例血液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不良反应调查表收集相关资料。结果 本研究389例接受造血干细胞输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1%(121/389),其中异体移植患者不良反应反生率为34.04%(97/285),自体移植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24/104);不良反应事件中心血管系统发生率最高(89次,占所有不良反应事件的52.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移植类型、干细胞来源、供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度、CD34+细胞数、输注速率是造血干细胞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OR=1.121,P<0.001)、干细胞来源(骨髓干细胞,OR=2.836,P=0.007)、供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不全相合(OR=0.110,P<0.001)、干细胞输注速率快(O...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该院的MM化疗患者98例。以调查问卷方式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心理状态等资料。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HAD总分(19.8±2.1)分,其中抑郁评分(9.2±1.2)分,焦虑评分(10.5±1.3)分;其中无焦虑抑郁63例(64.3%),可能存在焦虑抑郁21例(21.4%),肯定存在焦虑抑郁14例(14.3%)。女性、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每年收入<5万元、消极应对、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40分是MM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M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有待改善,其受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