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8篇 |
免费 | 72篇 |
国内免费 | 8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21篇 |
综合类 | 469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378篇 |
中国医学 | 271篇 |
肿瘤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105篇 |
2010年 | 87篇 |
2009年 | 97篇 |
2008年 | 93篇 |
2007年 | 91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2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脉冲缓释微丸(简称Cap脉冲微丸)在Wistar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制备卡托普利脉冲缓释微丸,采用RP-HPLC测定12只Wistar大鼠口服复方卡托普利脉冲缓释微丸胶囊及复方卡托普利片后在不同时间血浆中卡托普利的浓度,通过DAS2.1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大鼠体内时滞时间为4.75 h,与普通片剂相比,具有明显时滞,达峰时间明显延长(9.67 h),相对生物利用度(117.29±46.87)%。结论 卡托普利脉冲缓释微丸在体内外经明显的时滞后均能缓慢释放,可达到睡前服药,凌晨发挥药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3.
[目的]考察桦褐孔菌中三萜化合物发生酰化成酯后对其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溶剂提取法及硅胶柱层析、ODS开放柱层析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从桦褐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制备其代表性羊毛脂烷型三萜,并以此为原料,采用琥珀酸酐进行酰化反应,进而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原料化合物及其酰化产物对A549、Hela、MCF-7及4T1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从桦褐孔菌中分离并鉴定了化合物inotodiol(1)、trametenolic acid(2)及inonotusane A(3),将他们进行酰化后分别得到inotodiol-3-琥珀酸单酯(1a)、inotodiol-22-琥珀酸单酯(1b)、inotodiol-3,22-琥珀酸二酯(1c)、trametenolic acid-3-琥珀酸单酯(2a)和inonotusane A-3-琥珀酸单酯(3a)。MTT结果表明,化合物1的3-位、22-位酰化后(1a, 1b, 1c)对A549和4T1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均增强,此外,而其3-位酰化后(1a)还大大增强了对MCF-7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化合物2酰化后对活性无影响。化合物3的3-位酰化后对A549、MCF-7及4T1细胞的抑制活性均明显增强,其中对A549表现出最强的抗肿瘤活性(IC50=9.53μmol/L)。[结论]化合物inotodiol(1)的3-位、22-位和inonotusane A(3)的3-位酰化后均增强了其肿瘤活性,为其进一步的结构修饰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小檗碱增强耐药K562/DOX细胞对化疗药多柔比星的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小檗碱的细胞毒性及其对多柔比星抗肿瘤活性的增强作用;高内涵活细胞成像系统检测无毒剂量小檗碱作用后,多柔比星在K562/DOX细胞内的蓄积量;PI/Hoechst33342双染法检测小檗碱对多柔比星诱导的K562/DOX细胞凋亡的影响;罗丹明123蓄积实验检测小檗碱对P-糖蛋白外排功能的影响。结果 1 μmol·L-1为小檗碱的无毒剂量,在此无毒剂量下,小檗碱使多柔比星对K562/DOX细胞的IC50降低了1.5倍;1 μmol·L-1小檗碱可使多柔比星在K562/DOX细胞内的蓄积量增加,增强多柔比星诱导的K562/DOX细胞凋亡, 增加K562/DOX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蓄积量,从而抑制P-糖蛋白的外排功能。结论 小檗碱可通过抑制K562/DOX细胞膜上P-糖蛋白的外排功能,增加K562/DOX细胞内多柔比星浓度,促进多柔比星对耐药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逆转K562/DOX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筛选升麻联合皂角刺(升皂方)抗肿瘤处方,评价其抗肿瘤疗效。方法建立小鼠4T1乳腺癌肺癌转移模型和4T1皮下移植模型,两种模型小鼠均随机分为模型组、升麻组、皂角刺组、升皂方1组、升皂方2组和升皂方3组,每组10只。通过抗肿瘤疗效确定升皂方的比例。MTT法考察升皂方对4T1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法)测定荷瘤小鼠血清中Ⅰ型胶原(Col-Ⅰ)、血小板活化因子(PAF)、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A)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的浓度,基质金属明胶酶谱法检测升皂方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探索升皂方的抗肿瘤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升麻与皂角刺2∶1处方对4T1乳腺癌肺转移作用最明显,肺上的结节数较少,肺转移发生率也较低,且对4T1乳腺癌皮下移植肿瘤的抑瘤率最高。各给药组小鼠血清中的 Col-Ⅰ、PAF、TIMP-1、TrkA、TrkB的浓度均降低,以升麻与皂角刺2∶1处方组降低幅度最大,其抑制MMP-2及MMP-9表达的作用最强。结论升麻与皂角刺组方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作用,当升麻∶皂角刺=2∶1时,抗肿瘤作用最强,为升皂方的最佳配伍。 相似文献
46.
黄连与乌头分别是寒凉药与温热药的代表,该研究的目的是观察黄连与乌头对lewis肺癌细胞的分化作用,比较寒凉药与温热药对肿瘤进展的影响。该研究制备黄连与乌头大鼠含药血清,体外培养lewis肺癌细胞,观察黄连与乌头含药血清对肿瘤细胞分化、增殖、黏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及细胞间连接通讯的影响。建立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及转移肿瘤模型,采用每日2次、连续4周给小鼠灌胃给药黄连与乌头水煎液治疗,检测小鼠体温、血氧饱和度、红细胞ATP酶活性、血流变、瘤内缺氧状态、毛细血管通透性及细胞间连接通讯,综合评价黄连与乌头对肿瘤进展的影响。结果发现乌头含药血清诱导lewis肺癌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殖和黏附,促进细胞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及细胞间连接通讯。黄连含药血清虽也抑制细胞增殖,但无诱导细胞分化作用,且促进细胞黏附,抑制细胞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及细胞间连接通讯。乌头水煎液能维持荷瘤小鼠体温、血氧饱和度、红细胞ATP酶活性和血流变,改善瘤内缺氧状态、毛细血管通透性及细胞间连接通讯,阻止肿瘤生长和转移。黄连水煎液虽也有一定阻止肿瘤生长作用,但降低小鼠体温、血氧饱和度、红细胞ATP酶活性、血流变和细胞间连接通讯,增加瘤内缺氧状态和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肿瘤转移。这些结果提示温热药可诱导肿瘤肿瘤细胞分化,阻止瘤毒内陷,比寒凉药更有利于肿瘤治疗。 相似文献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