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2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96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553篇
内科学   152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240篇
综合类   814篇
预防医学   253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233篇
中国医学   767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刘冀  王晓宇  孙杨  郭秀英  庞胤 《解剖学报》2014,45(2):181-184
目的观察肝性脑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脑海马CA3区神经元的变化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探讨海马CA3区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一氧化氮(NO)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大鼠50只,实验开始前所有动物均进行莫里斯水迷宫测试,之后将动物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9周后建立CCL4肝性脑病模型,分别取两组大鼠海马组织进行尼氏染色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NADPH-d),染色。结果尼氏染色发现,实验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数目减少、染色较浅,胞质内尼氏体减少或消失;NADPH-d染色发现,实验组可见粗大轴突着色,树突联系广泛;对照组则少有粗大轴突着色,树突间联系不如实验组广泛。实验组NOS阳性神经元染色较对照组深,为紫蓝或深蓝色(强阳性及阳性),且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多;而对照组染色浅淡,呈浅蓝或与背景同色,为弱阳性。结论肝性脑病时海马受到损伤,NO可能介导了神经元的损伤并参与了肝硬化和肝性脑病的发病,血氨升高是肝性脑病(HE)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2.
目的:过对比生理盐水与肝素盐水封PICC管的差异,旨在探讨盐水封管能否代替盐水肝素封管,以解决对肝素封管有禁忌症患者的封管的问题。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入住我院神经外科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分别用生理盐水和肝素盐水对PICC冲封管。记录患者在使用PICC导管的一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堵管率和感染率。结果①生理盐水封管和肝素盐水封管堵管率分别为1.33%和1.00%,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生理盐水与肝素盐水封PICC管引起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0.67%和1.00%,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留置的PICC导管用生理盐水封管可以代替肝素盐水封管。  相似文献   
83.
84.
85.
目的:构建加重老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列线图模型,为加重老年男性冠脉病变程度危险因素的初步筛查提供更直观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脉造影术的1 358例老年男性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并合并Gensini积分等级得出轻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比较2组间的各项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加重老年男性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然后应用Nomogram法建立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①轻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吸烟、年龄和空腹血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883,95%CI:1.746~4.759)和空腹血糖(OR=3.649,95%CI:2.259~5.896)是加重老年男性A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01);③Nomogram模型分析显示,总分越高的老年男性AMI患者加重冠脉病变程度的风险越大;④Nomogram模型的ROC曲线预测风险能力指数为0.751,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年龄和空腹血糖是加重老年男性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加重老年男性A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列线图模型,可以更直观、快捷地定量评价加重老年男性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为老年男性预防AMI的发生和加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摘要] 目的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探讨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的应用及意义。 方法 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冠心病组,并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2组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斑块性质(扁平斑块、软斑块、硬斑块、溃疡斑块)、斑块总积分(Crouse积分法)、斑块总面积高于对照组。 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IMT、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的软斑块和溃疡斑块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而扁平斑块和硬斑块又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会增加,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也会随之增大;属于不稳定性斑块的软斑块和溃疡斑块也明显增多。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重要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粥脉粥样硬化情况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贫血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选择缺铁性贫血患儿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治疗组采用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比较2组红细胞压积、血色素、血清铁及血清铁蛋白贫血指标,比较2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2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清铁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清铁及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优于琥珀酸亚铁片单药治疗,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
目的进一步探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的发病原因。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原发性肠套叠患儿(观察组),其中38例有明确诱发因素(饮食突然改变、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等);30例因上述诱发因素而就诊的患儿(对照1组);30例因隐睾、血管瘤、淋巴管瘤等住院的患儿(对照2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各对照组;对照1组明显高于对照2组(P均<0.05);观察组有诱发因素者明显高于无诱发因素者(P<0.01)。结论饮食改变、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等可引发血浆胃动素水平升高;胃动素水平升高可促进肠套叠的发生,亦可能是上述诱发因素诱发肠套叠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89.
患儿,男,3岁,因咳嗽,咳痰伴气喘9 d,加重伴精神萎靡1 d,发热(38.6℃左右)3 d于2013年9月18日来我院儿科门诊就诊。发热第1天村医考虑感冒,建议口服头孢克肟、利巴韦林,肌肉注射地塞米松6 mg,3 d后发热症状改善,偶尔低热(37.6℃左右),到当地乡镇卫生院查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为主,建议上级医院就诊,遂于到我院儿科门诊就诊,患儿发热,无惊厥发生,体温在38.0~39.0℃之间浮动,饮食欠佳,稀便。体格检查: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未见肿大淋巴结,体温:37.4℃。血常规:WBC 41.36×109· L-1, NEUT%14.20(NEUT#5.87×109· L-1), LYMPH%78.50(LYMPH#32.47×109· L-1), MONO%4.60( MONO#1.90×109· L-1),RBC 3.89×1012· L-1,Hb 123 g/L,PLT 389×109· L-1。生化:乳酸脱氢酶235 U/L,α-羟丁酸脱氢酶156 U/L,超敏C反应蛋白11 mmol/L,血沉6 mm/h,其余检验项目正常,肺部CT:未见明显异常。查外周血涂片排除白血病和类白反应可能,外周血涂片: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均为正常成熟淋巴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形态无明显改变(图1)。综合以上考虑:患儿临床症状无特殊,系感冒引起发热,头孢曲松使用3d症状有改善,故临床考虑该患儿淋巴细胞异常升高可能与使用地塞米松有关,遂建议停止使用地塞米松,头孢克肟+利巴韦林坚持使用至第7天,1周后来我院复查血常规。因患儿家长担心白血病,3 d后便来我院复查:体温36.7℃,血常规 WBC 16.50×109· L-1, NEUT%33.6( NEUT#5.54×109· L-1),LYMPH%48.40( LYMPH#7.99×109· L-1)。1周后复查:体温36.4℃,血常规白细胞6.78×109· L-1,NEUT%53.50(NEUT#3.63×109· L-1),LYMPH%40.70( LYMPH#2.76×109· L-1)。患儿康复,家长忧虑解除。  相似文献   
90.
Ilizarov骨搬移技术轴向偏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Iliazrov骨搬移技术治疗骨不连出现轴向偏移的角度、发生率、原因及对策。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10例骨不连患者行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8~49岁,平均(30.3±10.6)岁。骨缺损部位:胫骨上段2例,胫骨中段2例,胫骨下段5例,股骨上段1例。根据Paley骨缺损分型:B1型6例,B3型4例。观察术后患者发生轴向偏移角度、发生率,并采用Paley评价标准对其骨性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9~32个月,平均(22.0±5.6)个月。3例患者对合端自然愈合,其余7例经植骨相应处理后愈合。佩戴外固定架时间16~28个月,末次随访时发生冠状位成角3例,成角度数5°~11°,平均(8.7±3.2)°;矢状位成角4例,成角6°~9°,平均(8.5±2.1)°。发生轴向偏移共4例。末次随访时Paley评价标准,骨性结果:优7例,良3例;功能结果:优6例,良4例。结论:轴向偏移在Ilizarov骨搬移术后较常见,造成骨愈合延迟及患肢力线不良,术中术后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少其发生以提高骨愈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