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75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235篇
预防医学   13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94篇
中国医学   187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常胎儿颈项皮肤厚度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正常胎儿颈项皮肤厚度及其变化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使用 7.5MHz探头经腹超声对 90 0例不同孕周正常胎儿颈项皮肤进行声像图观察及超声测量。结果 孕 2 7周前正常胎儿颈项皮肤只能显示全层 ;≥ 2 7周可显示表皮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层。厚度范围 :( 1.18± 0 .0 5 )mm ( 10周 )~( 6.0 1± 0 .46)mm ( 4 0周 )。全层及各层均随孕周增加而增厚 (全层皮肤 :r =0 .973 ,P <0 .0 0 0 5 ;表皮真皮层 :r =0 .911,P <0 .0 0 0 5 ;皮下组织层 :r =0 .85 5 ,P <0 .0 0 0 5 )。颈项皮肤全层厚度与胎儿双顶径有高度相关性 ( r=0 .964 ,P <0 .0 0 0 5 ) ,男、女胎儿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 >0 .0 5 )。结论 确定正常胎儿颈项皮肤声像图变化规律和厚度的正常范围 ,可为国内开展产前超声筛查某些染色体异常胎儿提供诊断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2.
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并发焦虑抑郁的患病率,及对并发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安吉县人民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筛查,分别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的判定。计算出高血压并发焦虑、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并对性别、年龄、失眠、高血压病史、高血压分级、月收入状况、文化程度、合并糖尿病等可能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并发焦虑的患病率为26.91%,高血压并发抑郁的患病率为24.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失眠、高血压分级、高血压病史、合并糖尿病与焦虑有关,其比值比分别是2.092(95%的CI为1.095~3.997)、1.556(95%的CI为1.088~2.226)、2.833(95%的CI为1.153~5.306)、2.191(95%的CI为1.104~4.349)。而高血压病史、月收入较低、文化程度低、合并糖尿病与抑郁有关,其比值比分别是5.777(95%的CI为2.701~12.355)、1.998(95%的CI为1.186~3.367)、2.107(95%的CI为1.244~3.567)、2.571(95%的CI为1.079~6.125)。结论高血压患者并发焦虑抑郁的发病率较高,且危险因素较多,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加强对心理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探索运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5例。采用Neer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顺利完成,25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20(10.85±3.25)周,Neer评分:优15例,良7例,差3例,优良率为88.00%。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微创治疗对老年近端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良好,便于早期功能锻炼,但在操作上要遵循微创原则,仔细谨慎,尽量避免过多破坏肱骨头血供。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总结腹腔镜诊治腹部开放性刀刺伤的经验.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本院收治并在腹腔镜下行腹腔探查及相应手术治疗的腹部开放性刀刺伤患者25例.5例单纯腹壁贯通伤行腹壁清创缝合术,4例小肠破裂及1例胃破裂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胃肠破裂修补术;另3例小肠破裂行选择性小切口开腹小肠部分切除术;4例大网膜及2例肠系膜破裂在腔镜下缝扎止血术;4例结肠破裂患者中转开腹2例行结肠造口、另2例行破裂口缝合+近端肠管造口术.2例膀胱破裂请泌尿科1例行腔镜下修补、另1例行小切口开腹修补术.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腹腔镜探查得到明确诊断及进一步治疗,平均手术时间(37.35±8.69)分钟,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2.49±0.25)天,平均住院时间(4.87±0.98)天,均治愈出院,随访至今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腹腔镜诊治腹部开放性刀刺伤,具有创伤小、诊断率高、协助开腹手术方式选择、愈合快的优点,适合在腹部外伤急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由于诊断率低,处理困难,是外科急腹症中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7至2012年,收治的24例外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16例,其中合并脏器损伤13例。8例保守治疗。治愈22例,死亡2例。结论结合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能有效提高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诊断率。治疗上,根据病情情况采取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防治腹膜后血肿后常出现的并发症,为外伤性腹膜后血肿提供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提高对阴囊Paget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1993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19例阴囊paget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随访。除1例因腹股沟淋巴结及远处广泛转移未行手术治疗外,其余18例均行根治性病灶切除术,术前均已行患处活检证实。结果19例患者住院8~42天,平均住院18天。18例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证实为 Paget病。术后1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0.5~11年。1例在术后1年出现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1例远处淋巴结转移者未行手术治疗,随访8月后死亡,死因为Paget病全身广泛转移。余14例无瘤生存。结论对怀疑为阴囊Paget病的老年男性应尽早行皮肤活检确诊。局部病灶根治性切除治疗无淋巴结Paget病患者复发较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根据影像解剖图像分析探讨股骨颈骨折3枚螺钉内固定的最优螺钉构型。方法 自2017年1月至2月,在安吉县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中回顾性选择15例正常成人双侧(30根)股骨行三维CT重建,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28~63岁,平均(43±8.5)岁。于股骨颈中心轴线垂直方向在颈中部显示股骨颈截面(FNS),经图像重叠获得其在股骨转子外侧壁的投影。在股骨颈截面内模拟3种螺钉构型:以股骨颈截面长轴为中线的等边三角形构型(IET-FNS组)、股骨冠状轴为中线的等边三角形构型(IET-PF组)和股骨颈截面内的钝角三角形螺钉构型(OT组)。观察螺钉间距离、螺钉距股骨颈截面中心距离、螺钉工作面积与股骨颈截面积比。结果 螺钉间的距离:OT组(5.96±0.37)cm;IET-FNS组(4.74±0.39)cm。IET-PF组(4.58±0.39)cm;螺钉与股骨颈截面中心点距离:OT组(3.43±0.18)cm;IET-FNS组(2.81±0.17)cm;IET-PF组(2.72±0.14)cm。螺钉面积与股骨颈截面积比:OT组(0.31±0.01);IET-FNS组(0.21±0.02);IET-PF组(0.16±0.01)。OT组3项测量指标值均较大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影像解剖学分析,钝角三角形螺钉构型在观察指标螺钉间距离,螺钉距股骨颈截面中心距离、螺钉工作面积与股骨颈截面积比有优势,可能是股骨颈骨折3枚螺钉内固定的理想构型,但需要进一步的生物力学测试证实。  相似文献   
59.
施红  华小凤 《新中医》2020,52(2):138-140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住院且行气管切开患者80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复训练与中医护理,观察疗程为6周;记录2组肺部感染人数,评价2组呼吸系统症状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统计2组拔管成功率。结果:肺部感染率观察组为2.5%,对照组为1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呼吸系统症状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喘息、胸膈满闷、咳痰等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拔管成功率观察组为67.5%,对照组为4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气管切开后治疗期间实施康复训练与中医护理,可较好地改善患者呼吸系统症状,加速患者康复,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拔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60.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学与病理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患者5例,其中3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回顾分析其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结果:3例行CT检查的病例中,2例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低密度影,平扫边界不清,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与正常脾组织呈相对低密度,门脉期至延时期密度差异减小,病灶内可见散在斑点状更低密度影,以增强显示更清晰。1例CT表现为脾门区单发肿块,平扫与脾脏密度相仿,肿块内见多发斑点状低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病灶显著强化,以病灶周边为主,程度高于正常脾脏,静脉期强化均匀,内部低密度影无强化。2例行MRI检查的病例,均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异常信号,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内见散在斑点状低信号影,增强后病灶强化明显,内部低信号影无强化。病理上,5例组织学病变均由呈迷路样分布的血管性腔隙组成,腔隙被覆内皮细胞呈短柱状或多角形,胞质内均见大量含铁血黄素颗粒。免疫表型,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标记物呈阳性表达。结论:在影像学表现上,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常为多发病灶,其血管瘤样强化及病灶内多发斑点状低密度(低信号)影的特征,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其病理特点,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