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75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235篇
预防医学   13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94篇
中国医学   187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采取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纳入的108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4例,研究组采取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对照组采取复方丹参,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59%高于对照组81.48%(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压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采取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为患者预后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2.
姚彬彬 《药物与人》2014,(7):311-312
目的:探讨门诊患儿浅静脉留置针滑脱与折叠的原因与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我院122例患儿发生留置针滑脱和折叠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防护措施。结果:门诊患儿留置针滑脱和折叠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患儿拉扯,家长看护不周,护士操作不当,可以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对患儿家长宣传留置针维护相关知识,加强留置部位的保护来避免留置针滑脱或折叠的发生。结论:为了减少患儿浅静脉留置针滑脱与折叠的发生,必须从多处着手,尽量避免,减轻患儿的伤痛。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临床3235例留置针穿刺失败的患者,总结并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2月留置针穿刺失败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留置针穿刺失败主要原因有血管因素、操作技术性因素、心理因素、其他因素等。结论应加强宣教、选择合适的血管、提高穿刺技术、妥善固定和正确封管、及时排除故障。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芪胶升白胶囊防治老年恶性肿瘤(malignant neoplasm,MN)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为提倡老年MN患者这一特殊群体施治宜“祛邪”与“扶正”并重的观点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入院因失去手术机会或愿意选择化疗而接受化疗的老年(> 60岁)中晚期MN患者61例,入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并需完成至少2周期连续化疗并在性别、年龄、卡氏评分、肿瘤类型、肿瘤临床分期等方面均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为前提分组(P>0.05),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全部患者接受2个周期化疗(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本研究谓之“祛邪”),化疗间歇期监测血常规,出现Ⅲ度及以上白细胞(WBC)或粒细胞减少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支持;出现Ⅲ度及以上血小板(PLT)减少者,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IL-11)治疗.治疗组在化疗之日起加服芪胶升白胶囊(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增强体质,谓之”扶正治疗).2个周期化疗后观察患者的骨髓抑制程度及重组人G-CSF的使用,并与时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治疗组患者骨髓抑制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WBC减少比较,P=0.573,Ⅲ度及以上发生率比较,P=0.014; PLT减少比较,P=0.023;贫血总发生率比较,P=0.027),G-CSF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3).[结论]芪胶升白胶囊可有效减轻化疗对老年MN患者所致的骨髓抑制,对保护和改善老年患者骨髓造血功能、促进血细胞生成具有显著作用;老年MN患者在治疗中“扶正”与“祛邪”并重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5.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成熟与普及,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中应用各种微创方法成为主流。经皮肾穿刺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fipsy,PCNL)有逐渐代替过去开放手术治疗肾结石之势,为临床医生提供多种选择。但对于复杂性鹿角形肾结石的治疗方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医院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患者60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分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组和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结石大小、术中冲洗液用量、手术时间、泌尿系感染、肾积水程度、术前抗菌药物应用、尿常规结果、尿培养结果等资料。结果 600例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中,36例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率为6.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女性、合并糖尿病、术中冲洗液用量30L、尿常规阳性是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糖尿病、术中冲洗液用量、尿常规阳性有关,因此应当提高医护人员的警惕性,术后严密监测、加强治疗,防止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化瘀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0例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碳酸钙D3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中医补肾健脾化瘀药方(黄芪,生地,淫羊藿,鹿角胶,龟胶,补骨脂,山药,水蛭等)。3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骨痛、功能改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骨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腰椎L2-4及髋部的骨密度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小(P<0.01,P<0.05),且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BALP及TRACP-5b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血清CT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血清Ca、P及BGP含量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骨代谢指标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肾健脾化瘀法联合碳酸钙D3能有效改善骨痛、患者功能及骨代谢,升高骨密度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胃癌及其他常见上消化道疾病与胃蛋白酶原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28例各型常见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结果: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I、PGII、PGI/PGII数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PGI、PGII数值明显高于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与对照组相比,PGI显著下降,PGII没有显著差异,PGI/PGII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I、PGII及PGI/PGII水平可以作为胃镜检查前临床诊断常见上消化道疾病和胃癌的初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9.
<正>四肢血压监测是一种较为准确的监测血压方法,可较常规上肢血压监测更有效地监测评估患者的血压情况,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干预依据,但有关其在肾性高血压中的应用研究较少~([1])。对此,本研究通过给予肾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四肢血压监测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探讨其对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肾性高血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石症引起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LCBDE的68例胆石症引起的ABP患者为实验组,同期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pen choledocholithotomy T-tube drainage,OCTD)的87例胆石症引起的ABP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取石结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68例均成功完成LCBDE,无中转开腹;取净胆管内结石61例,T管拔除为术后4周;残余结石7例于术后6周经T管窦道胆道镜再次取残余结石。对照组87例行OCTD成功79例,失败8例6周后经胆道镜取尽石;OCTD术中取净结石者71例,T管拔除为术后6周,未取尽者于术后6周经T管窦道胆道镜再次取尽残余结石。两组在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LCBDE一期治疗胆石症引起的ABP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