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44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36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器官功能损伤的治疗是高级生命支持的重要内容,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的肺损伤发生率高达79%。了解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肺损伤的特点和相关机制、早期识别和治疗自主循环恢复后肺损伤对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治疗至关重要。因此,该文对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肺损伤特点、危险因素、机制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肺损伤的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2.
叶磊  金晓东  袁震飞 《华西医学》2013,(11):1783-1784
对2012年5月11日在成都、绵阳、德阳i地同步组织举行的全国最大规模的“防灾救灾联合演练”背景和内容进行同顾分析,并就大规模救灾演练在应对突发性灾害或大型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工作中的指导意义进行总结,阐述了应急演练对医疗救援的启示:通过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联动、多医疗机构协同的救援机制,选拔和培养具有全科素质的救援队员,及发挥现 代信息技术在救援现场的作用有助于救援工作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53.
急诊是研究各种急危重症病人急性发作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并采取必要措施阻止这种病理生理变化的发展,进而逆转这种变化,为专科治疗奠定基础和争取时间,从而提高急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的学科。急诊护理是参与医疗、完成各种危急重症的抢救护理,采取护理措施,使病人身心康复、改善预后提供有力帮助的一门科学。为了提高我国的急救水平,1983年我国国家卫生部颁发了“城市医院急诊科建立方案”明确了城市医院急诊科的医疗工作方向与任务。规定了组织与管理的规章制度,使我国的急诊工作沿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稳步发展,急诊工作模式逐步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54.
整体护理实施的改进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莉 《护士进修杂志》2002,17(9):669-670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全面实施 ,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 ,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护理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 ,远不能适应现代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护理服务需求。问题主要反应在护理队伍建设、护理支持系统和护理管理体制等方面。本人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在护理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探讨这些问题的改进措施。1 突破传统 ,提高认识 ,树立新的护理理念传统的护理模式以疾病为中心 ,以单纯的完成医嘱和生活护理为目标 ,对病人护理缺乏连续性、计划性和系统性 ,护理质量难以提高。同时护…  相似文献   
55.
1病例介绍 患者女,53岁,因"阵发性心悸16年"于2010年6月入院.16年前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2个月出现心悸,当地医院诊断为"心房颤动",行直流电复律后好转.此后症状反复发作,但频率较低,几年发作一次,发作时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口服胺碘酮治疗无效,行电复律方终止.入院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心射血分数73...  相似文献   
5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自暴发以来造成全球大流行,给人类健康和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现有研究表明:COVID-19与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密不可分。更值得注意的是,合并心血管疾病的COVID-19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加。本文旨在从COVID-19的临床症状、COVID-19与心血管疾病和心肌损伤相关性以及COVID-19合并心肌损伤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7.
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与预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我国卫生部公布的28例高致病性禽流感A/H5 N1病毒感染(简称人禽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评估其临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总结我国2005年11月至2008年5月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28例人禽流感病例的临床资料,应用EPIDATA 3.02建立数据库,并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fisher)检验.结果 我国28例人禽流感病例中,男13例,女15例,治愈10例,死亡18例.发病中位年龄为29岁(6~62岁),发热为本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100%).治愈患者首次血常规检测白细胞为(4.0±1.9)×109/L,淋巴细胞为(1.09±0.49)×109/L,,血小板为(116±39)x 109/L;死亡患者分别为(5.1±2.9)x 109/L、(0.98±0.44)x109/L 及(101±40)x109/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与死亡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分别为(173±246)U/L和(272±263)U/L,乳酸脱氢酶(LDH)分别为(1016±568)U/L和(1512±1052)U/L,肌酸激酶分别为(1099±1590)U/L和(2534±4281)U/L,肌酸激酶同T酶分别为(28±30)U/L和(125±197)U/L.死亡患者发病初期LDH水平大于正常值上限8倍以上者6例.疾病极期均出现舣侧肺部病变.22例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中治愈患者中5例,死亡患者中17例;急性肾损伤9例,均死亡.奥司他书抗病毒治疗的10例中,6例康复,4例死亡,康复和死亡患者开始使用奥司他韦的时间分别为(6.5±3.0)d和(11.8±3.3)d.28例患者均不同程度接受丁抗牛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开始碰用糖皮质激素的时间和疗程治愈患者与死亡患卉无差异.结论 (1)发病初期LDH升高大于正常上限8倍以上者预后不良;(2)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急性肾损伤者预后差;(3)发病早期应用有效抗病毒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8.
付志彬  肖敏  钟山 《西部医学》2013,25(5):759-762
目的探讨脱氢穿心莲内酯辅助治疗对重度AE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重度AECOPD患者(D级)随机平均分为脱氢穿心莲内酯(穿琥宁)+常规治疗组(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取3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空白组。分别测定0天和14天时患者动脉血气指标(PH、PO2和PCO2)、FEV1占预计值%和血浆ET-1和TXB2水平,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测定射血分数(EF%)、平均肺动脉压(mPAP)、吸气相上腔静脉最大前向血流速度(VINS)、呼气相肺活量最大前向血流速度(VEXP)和VINS/VEXP比值。结果经14天治疗后患者动脉血气指标(PH、PO2和PCO2)、FEV1占预计值%、血浆ET-1和TXB2水平、EF%、mPAP、VINS、VEXP和VINS/VEXP比值均明显改善(均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组动脉血气指标(PH、PO2和PCO2)和FEV1占预计值%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但血浆ET-1和TXB2水平、EF%、mPAP、VINS、VEXP和VINS/VEXP比值干预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同时该实验过程中干预组患者未出现与脱氢穿心莲内酯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脱氢穿心莲内酯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肺循环压力改善AECOPD相关的肺动脉高压。该研究为脱氢穿心莲内酯应用于AECOPD相关的肺源性肺动脉高压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接收的转诊患者中脓毒症(sepsis)患者占有一定比例[1-2],脓毒症的确诊最好有病原学结果,但由于多种原因,患者在转出医院常无病原学结果,导致接受医院患者是由何种原因所致的脓毒症诊断困难,治疗上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临床经验.关于脓毒症的病原谱在住院部或ICU患者中研究较多,而针对急诊转诊患者的相关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还相对缺乏.笔者回顾性地对急诊转诊脓毒症患者进行研究,对其病原学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0.
熊敏  高永莉 《华西医学》2012,(8):1184-1185
1病例介绍患者男,17岁。2+d前自行于双侧肘静脉注射百草枯40 mL后出现咽部疼痛、胸闷、气紧、活动后加重,于2012年2月6日急诊入院。患者偶有咳嗽,咳黄色脓痰,无畏寒发热、呕血、黑便及水肿。入院查体:测体温39.1℃,神志清楚,对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