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46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42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李蕊芯  唐颂龄  马雯  何亚荣  唐时元  曹钰 《华西医学》2021,36(11):1515-1521
目的 探究影响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患者分流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构建分流安全性评估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为EICU安全分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9年8月1日0时0分--2021年5月31日23时59分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EICU就诊后分流至普通病房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指标,以转出EICU后短期预后不良为终点事件.随机选取患者中70%作为模型构建队列,30%为模型验证队列.在模型构建队列中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分流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并构建EICU患者的分流安全性评估模型.在验证队列中,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该模型对EICU患者分流安全性的评估效能.结果 共纳入患者582例,其中短期预后不良者59例(1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离开EICU时的呼吸频率[比值比(odds ratio,OR) =0.86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94,0.938),P=0.00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得分[OR=1.575,95%CI(1.348,1.841),P<0.001]、白蛋白[OR=1.137,95%CI(1.008,1.282),P=0.036]、凝血酶原时间[OR=0.956,95%CI (0.914,1.000),P=0.048]是分流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指标创建EICU患者的分流安全性评估模型,该分流安全性评估模型预测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15,最佳截断值为4分,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61.5%.结论 患者离开EICU时的呼吸频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得分、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是影响EICU分流安全性的因素,基于其构建的分流安全性评估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由EICU分流至普通病房患者中短期预后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2.
目的:探究血氨在急诊科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并与急诊脓毒症病死率评分(mortalit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sepsis,MEDS)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确诊的、符合2001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会共识会议的诊断标准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伴有其他影响血氨水平的疾病及失访的对象,并收集MEDS评分,电话随访统计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应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估脓毒症病死率预测的准确性,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血氨与MEDS评分联合应用的价值。 结果:最终纳入80例研究对象,按预后分为1周存活组( n=52)、1周死亡组( n=28);4周存活组( n=37)、4周死亡组( n=43);12周存活组( n=33)、12周死亡组( n=47);1年存活组( n=32)、1年死亡组( n=48),组间研究对象的人口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死亡对象的血氨水平均比同期存活的患者更高[(116.57±85.33)μmol/L vs (77.64±35.82)μmol/L,(108.53±73.00)μmol/L vs (71.19±32.53)μmol/L,(106.75±71.59)μmol/L vs (69.21±28.84)μmol/L,(105.77±71.14)μmol/L vs (69.50±29.25) μmol/L, P<0.05];根据1周、4周、12周和1年后的死亡情况得出,血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0.668(95% CI:0.542~0.793, P=0.014)、0.706(95% CI: 0.593~0.819, P=0.002)、0.705(95% CI: 0.592~0.818, P=0.002)、0.697(95% CI:0.582~0.811, P=0.003);与单独使用血氨、乳酸或MEDS评分相比,血氨与MEDS的联合使用会提高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P<0.05)。 结论:血氨用于预测急诊科脓毒症患者的近期和1年预后都具有较高的价值,与MEDS评分的联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其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33.
自1997年国务院发布卫生改革与发展决议提出振兴基础卫生保健以来,不断出台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相关政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及改革正是新医改的重要工作内容。究其原因,社区医疗水平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控干预救援的哨点。  相似文献   
434.
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务人员个人防护,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我们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指南和通知,结合华西医院实际,制订了《预防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华西医院分级个人防护方案》,以期为类似疾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5.
  目的  了解急诊护士灾害现场创伤生命支持能力,为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提高急诊护士创伤支持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某大型三甲医院急诊科143名护士进行创伤生命支持能力调查。
  结果  急诊科护士灾害创伤生命支持能力答对率(得分)为(44.03±10.51)%。学历、职称越高的护士其得分也越高(P < 0.05)。性别、有无灾害救援经历、有无生命支持培训经历对得分差异没有影响(P > 0.05)。各维度答对率从高到低分别是:颅脑及脊髓损伤(55.42%)、创伤评估与管理(45.15%)、四肢创伤(42.75%)、胸部创伤及气道管理(41.89%)、其他创伤(30.24%);知识方面,四肢创伤及其他创伤管理答对率较低,分别为37.29%、25.87%;技能方面,其他创伤、评估技术、胸部创伤及气道管理能力弱,答对率分别为37.52%、36.36%、34.12%。
  结论  该院急诊护士灾害创伤生命支持能力尚显薄弱,急诊护士创伤生命支持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36.
在我们身边,有一种看似"不起眼",却有致命隐患的症状时常发生,它同时也是很多疾病的预警信号。如果抓住这个信号及时就医,对我们的健康大有裨益;如果能够尽量预防它的发生,还能在关键时刻守住我们的生命,这个"不起眼"的症状正是晕厥。什么是晕厥大约20%的人一生中至少会发生一次晕厥。晕厥也叫"昏厥",是由一过性的脑灌注不足而引起的短暂性意识丧失。  相似文献   
437.
目的比较在芦山和汶川地震伤员救治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两种不同急诊接诊、分诊流程对大规模地震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芦山地震后12小时内华西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5例伤员的诊治信息及在急诊科滞留时间,与汶川地震时批量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相对比,分析两种院内急诊接诊、分诊流程对大规模地震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结果芦山地震伤员按接诊、分诊流程在急诊滞留时间中位数为0.51h,而汶川伤员在急诊滞留时间中位数为2.13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山接诊、分诊流程是对汶川地震时的接诊、分诊流程的经验总结和改进,可作为类似灾后批量伤员院内急诊接诊、分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38.
经皮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已有近30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发展,因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有效性,近期、远期结果满意,逐渐取代外科闭式或直视式二尖瓣分离术,成为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现就其现状和未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39.
陈晓华  王立  邹利群 《华西医学》2006,21(1):150-151
目的:预防和减少急性中毒的发生。方法:回顾2003年6月~2004年8月间收治的736例急性中毒患者,统计其中毒种类、原因、年龄、性别、患者职业、时间季节分布。结果:女多于男,安眠药中毒居首位,以城镇女青年为主;酒精中毒居第二位,以男性青年为主;农药中毒居第三位,以农民为主;30岁以下为急性中毒患者的高发年龄段,中毒原因以自杀为主。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急性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0.
论急诊住院医师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我国急诊住院医师培养的现状及必要性我国的综合性医院和急救医疗机构急诊科大多由其他临床科室派出医师值班 ,急诊科人员构成中全部支援型占 5 0 % ,支援过渡型占 4 0 % ,完全固定型仅占 10 %。许多医院急诊科由于待遇低、工作辛苦 ,急诊工作人员思想不稳定 ,临时思想严重 ,无一稳定的技术队伍 ,甚至是急诊科主任单枪匹马 ,带领一班年轻轮转下级医师承担急诊工作。有研究认为 ,每一急诊科至少需要 2 4h专职急诊医师 ,人数平均为 4 7人[1] ,近年来 ,住院医师作为新生力量进入急诊科的人数正逐渐增多 ,然而 ,长期以来 ,我国许多医院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