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75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218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16篇
预防医学   150篇
药学   52篇
  1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11.
目的总结子宫角妊娠超声声像图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对常规腹部超声及经阴道超声诊断的93例子宫角妊娠患者的术前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超声分型特征进行总结.结果 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显示,术前超声诊断子宫角妊娠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66例(82.5%,66/80),其中妊娠囊型子宫角妊娠55例,混合包块型子宫角妊娠11例;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1例、残角子宫妊娠2例、绒癌1例;术前超声误诊率为17.5%(14/80);术前超声表现为附件区异位妊娠包块13例,术中显示为子宫角妊娠包块破裂,超声未定位和分型诊断.子宫角妊娠的超声特征为妊娠囊位于膨隆的一侧子宫角,周边有薄层肌壁包绕,子宫角妊娠包块与宫内膜相连.14例子宫角妊娠误诊原因:(1)超声显示子宫角包块与子宫内膜不连接、包块不为子宫肌层包绕,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子宫角外侧肌层厚,误诊为残角子宫妊娠.(3)子宫角包块血流丰富,肌层菲薄,误诊为绒癌.结论 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能对子宫角妊娠病变做出准确诊断,依据超声诊断要点综合评估有助于子宫角妊娠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2.
人体鱼序列征(sirenomelia sequence)又称美人鱼综合征(mermaid syndrome)、先天性并腿畸形,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先天畸形,国外文献报道,在活产儿中的发病率为1/100万~16/100万,男女发病比例为3∶1[1],有报道认为该畸形在单卵双胎之一中多见[2].Rocheus 和Palfyn分别在1542年和1553年首次报道了这种形似希腊神话中美人鱼Siren的畸形,并将此畸形命名为Sirenomelia[3].因人体鱼序列征胎儿常合并双肾缺如或双肾多囊性发育不良、外生殖器缺如、肛门闭锁等严重的内脏畸形,为致死性畸形;产前多在中孕期诊断该畸形,但此时期因双肾缺如或双肾多囊性发育不良而无羊水,使超声对胎儿肢体的观察欠满意,诊断该畸形较困难.为使超声医师及产科医师对本病有较全面的认识,本文对人体鱼序列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胚胎发育、产前超声扫查方法、产前超声图像特征、最佳检查时机及预后等相关研究概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在1%氧浓度下及6%氧浓度下体外培养正常妊娠孕妇胎盘绒毛组织培养液中代谢足迹的变化。方法:选择正常妊娠孕妇27例,在胎盘边缘、中间、近脐带处取绒毛组织,分别在1%氧浓度下及6%氧浓度下培养96 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培养液中代谢产物,观察不同氧浓度下培养的绒毛组织代谢足迹的变化。结果:1%氧浓度和6%氧浓度下分别取自同一胎盘边缘、中间、近脐带三点处胎盘绒毛组织代谢足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氧浓度与6%氧浓度下培养的孕妇胎盘绒毛组织代谢产物比较,发现545个代谢物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代谢组学提供了从另一个角度研究胎盘功能的方法,应用严谨的实验技术和适当的统计学分析,能确定体外培养的胎盘组织在不同氧浓度下的代谢差异,从而研究与胎盘病理学相关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4.
《中国医学创新》2015,(23):89-91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骨密度的检查结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骨密度异常者的诊断治疗及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来本院健康中心的1600例中老年健康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其进行BMD测试。观察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的人群的BMD值,对BMD异常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不同年龄中老年人BM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值低于男性,吸烟、饮酒、运动少、日照低于1 h/d者骨密度值明显减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性别及生活习惯可影响中老年人的骨密度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定期复查骨密度可及早发现骨质异常,有效地对骨质异常者进行护理干预,从而延缓骨质疏松症发生,降低骨折发生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5.
胎儿体重是反映胎儿生长发育、宫内异常妊娠情况的重要指标,是临床医师为孕妇选择正确分娩方式和制订胎儿宫内诊疗方案的参考依据。准确估测胎儿体重(estimated fetal weight,EFW)可及时发现胎儿生长受限,为进一步诊治和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6.
李军 《中原医刊》2014,(24):116-117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良性附件包块治疗的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并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比两组患者疾病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结婚年龄、生育次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进行性加重痛经、月经异常等,且其他盆腔疾病的合并率较高,晚婚、月经周期短、生育次数少、痛经及妇科手术都可能是该疾病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妊娠囊靠近子宫剖宫产瘢痕对妊娠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我院就诊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6~9周第一次经阴道及经腹部彩超联合检查作为分组依据,选取70例妊娠囊距子宫剖宫产瘢痕(简称囊痕距)≤2 cm的患者为观察组,并按1.0 cm为界限分为囊痕距1 cm组和囊痕距1~2 cm组,同时随机选取70例囊痕距2 cm的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其妊娠、分娩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前置胎盘、胎盘穿透、胎盘黏连、胎盘植入、剖宫产率、早产率、子宫切除率、胎儿窘迫等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囊痕距1 cm组在各指标方面均高于囊痕距1~2 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终止妊娠孕周短于对照组,分娩出血量、产后出血量、输血量高于对照组,且囊痕距1 cm组的终止妊娠孕周短于囊痕距1~2 cm组,分娩出血量、产后出血量、输血量高于囊痕距0~1 cm组(P0.05)。三组新生儿情况方面有差异,观察组的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囊痕距1 cm组的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低于囊痕距1~2 cm组(P0.05)。结论妊娠囊越靠近子宫瘢痕,则发生围生期并发症的风险越高,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营养指导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130例2016年3月-2019年3月到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体检的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入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儿童给予常规营养指导干预,研究组儿童给予个体化营养指导干预,比较两组生长发育指标、血红蛋白与血清铁、锌水平,以及肥胖与营养不良情况。结果①两组干预前胸围、身高及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胸围、身高及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干预前血红蛋白及血清铁、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红蛋白及血清铁、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干预前后肥胖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指导有利于儿童营养状况的改善,促进其生长发育,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发现的深圳市2006年G6PD缺乏症的发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新生儿出生3天末梢血滤纸片法用荧光化学分析法筛查,筛查阳性者召回用比值法进行确诊检查.确诊者尽早预防,有临床表现者予治疗.结果 筛查阳性者确诊检出率为42.98%,其中,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为7.9:1,有症状者 66.79%.发病以广东籍人口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黄疸和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治疗预防,预后良好.结论 在高发地区通过新生儿筛查可以及时发现确诊该病,控制症状,避免核黄疸导致残疾发生.并对无症状者进行有效预防,避免严重溶血发生.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孕妇学校在缓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心理压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门诊进行产检并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的24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24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采取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采取生活方式+心理护理干预,利用孕妇学校进行系统的GDM相关宣教。两组孕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进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OGTT 1 h血糖、OGTT 2 h血糖水平测定,并分别进行量表测评,包括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妊娠压力量表、孕妇基本情况调查表。结果两组孕妇治疗后空腹血糖、OGTT 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OGTT 1 h血糖、OGTT 2 h血糖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妇OGTT 2 h血糖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治疗后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的SAS评分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孕妇妊娠压力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学校作为孕期保健的重要护理手段,对GDM患者的血糖水平、妊娠期心理压力的缓解有重要作用,干预效果明显优于未参加孕妇学校的孕产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