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3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骨肉瘤MG63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骨肉瘤MG63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二甲双胍处理后分别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明胶酶谱实验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活性,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中埃兹蛋白(Ezrin)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zrin蛋白的表达;Li-pofectamine 2000转染Ezrin质粒到细胞中观察其对二甲双胍诱导的细胞迁移侵袭抑制及对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二甲双胍可显著抑制MG6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降低MMP-2和MMP-9的酶活性.用药48 h后,MG63细胞内Ezrin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上调Ezrin可减弱二甲双胍诱导的骨肉瘤细胞迁移和侵袭抑制及二甲双胍诱导的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结论 二甲双胍可抑制MG6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可能是通过下调Ezrin和MAPK/Erk信号通路而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2011年7月应用经皮椎间孔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患者均表现为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均为单间隙突出,外侧型突出19例(椎间孔外型9例,椎间孔内型10例),旁中央型突出2例.术前、术后不同时间对患者腰腿痛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疗效.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手术时间65~130m in,平均85 min.术中出血5~30 mL,平均12 mL.1例L5/S1患者术后症状未缓解,改开放手术.随访3~6个月,平均4.2个月,无复发病例.腰痛、腿痛VAS由术前的(6.53±1.68)、(8.37±1.63)分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2.15±1.27)、(1.82±0.7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疗效,优良率达90.5%.结论 经皮椎间孔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别是极外侧型突出,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年龄42~68岁,平均52.3岁;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测评入院时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腰腿疼痛程度),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并行CT检查了解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96例患者手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8.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和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良率为94.79%。末次随访时行CT检查,均无内固定失效和椎间不融合发生,6例发生椎间融合器塌陷入终板,但无不适,考虑与骨质疏松或过早负重活动有关。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高能量损伤导致的严重胸腰椎三柱骨折在临床上日渐增多,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传统的单纯后路或前路手术均不能间时完成椎管减压与三柱重建,前后路联合手术因兼具椎管减压与三柱重建的优势,而成为当前治疗严重胸腰椎三柱骨折的首选,但手术耗时长,创伤大[1].  相似文献   
15.
高能量损伤导致的严重胸腰椎三柱骨折在临床上日渐增多,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传统的单纯后路或前路手术均不能间时完成椎管减压与三柱重建,前后路联合手术因兼具椎管减压与三柱重建的优势,而成为当前治疗严重胸腰椎三柱骨折的首选,但手术耗时长,创伤大[1].  相似文献   
16.
高能量损伤导致的严重胸腰椎三柱骨折在临床上日渐增多,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传统的单纯后路或前路手术均不能间时完成椎管减压与三柱重建,前后路联合手术因兼具椎管减压与三柱重建的优势,而成为当前治疗严重胸腰椎三柱骨折的首选,但手术耗时长,创伤大[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局部冲洗联合静脉滴注在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行腰椎后路手术的96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TXA分成联合使用组(TXA局部冲洗联合静脉滴注)、局部使用组(TXA局部冲洗)和空白对照组(静脉和局部均不使用TXA),每组32例。比较三组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值、血浆D-二聚体(D-D)值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Fromme手术视野质量评分及术后引流量,计算总失液量,评估TXA对手术失血量、术中视野评分及手术疗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6个月的随访。联合使用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液量、手术时间及手术视野评分均低于局部使用组,而局部使用组低于空白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术后血浆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使用组术后Hb值高于局部使用组,而局部使用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使用组患者JOA评分改善率为72.9%,与局部使用组的70.5%及空白对照组的6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使用组患者置钉、减压时手术视野评分均明显低于局部使用组,而局部使用组低于空白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2周均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三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肺栓死、脑脊液漏、脑梗塞、癫痫等并发症。【结论】术中静脉联合局部使用TXA可降低腰椎后路手术患者总体失血量,改善术中视野评分,减少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周辉辉 《吉林医学》2014,(7):1561-1562
目的:探讨43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经皮锥体成形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分析总结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经皮锥体成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包括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做好术前健康宣教,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体位的护理,饮食指导,病情的观察,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术后功能锻炼,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43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行经皮锥体成形术后,24 h后复查X片,住院5~7 d,380例治愈,50例疼痛症状明显好转。结论:43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行经皮锥体成形术的围术期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Autar量表在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Autar量表对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48例行脊柱开放性手术的患者于术后24 h内进行下肢DVT的风险评估,依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组,观察3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 148例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共发生DVT 11例,发生率为7.43.%;其中,低危组68例患者中发生DVT 1例,发生率为1.47.%;中危组46例患者中发生DVT 4例,发生率为8.70%;高危组34例患者中发生DVT 6例,发生率为17.65%;不同评分组患者并发下肢DV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Autar量表对脊柱术后患者进行DVT形成风险评估可以很好地预测其下肢DVT发生的风险,有助于医护人员对脊柱术后患者采取预见性治疗与护理干预,减少脊柱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Autar评估量表在预防脊柱术后患者发生DVT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3月本科收治的148例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4例,按照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74例,于术后24 h内开始应用Autar量表进行下肢DVT的风险评估,而后按照评估后的风险级别采取对应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为2.70%,对照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为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术后患者采取Autar评估量表进行DVT的危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预防脊柱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